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常把春节称为“过年”,这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民间就有了对“年”的不同叫法。据古书记载,唐虞时叫“载”,是万象更新的意思。夏代叫“岁”,表示新年一到春天就来了。商代叫“祀”,说明四时已尽,该到编入史册的时候了。直到周代,才  相似文献   

2.
一、春节扫描春节,即农历新年,是我国最古老最隆重的民间传统节日。人们常把过春节叫“过年”。春节前一天的晚上叫“除夕”,一家人团聚在家中,吃年夜饭,说说笑笑,尽情欢乐。很多人整夜不睡觉等候新年的到来,这种习俗叫“守岁”。除夕,我们还会得到长辈们的压岁钱。长辈越多,“利市”就越多。“爆竹声声辞旧岁”,除夕夜最盛行的活动是放鞭炮,到了子夜时分,鞭炮齐鸣,烟花绽放,场面十分热闹。观赏春节联欢晚会也是除夕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年初一,人们穿上漂亮的新衣,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欢庆活动要持续半个月,到了正月十五那天,又形成一个欢庆…  相似文献   

3.
春节之际,吟诵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竟有一股酸楚袭上心头。记得去年春节期间,笔去拜访几家“空巢”老人,曾听他们说过这样的话:“青年时盼过年,中年时忙过年,老年时怕过年。”见我有些不解,老人们不无伤感地细说了这“怕”字背后的隐痛。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把春节叫过年,那“年”究竟是什么呢?你听过“年”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5.
除夕之夜     
除夕到了。过年的开心事可多了,我最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和放各种各样的礼花,连年夜饭都吃得急急忙忙的。“当……当……”大钟响了8下,“看呀! 看呀!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姐姐兴奋地叫着,我和姥姥、姥爷、姨妈、姨夫听见喊声都凑过来坐在电视机前的沙发上。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有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有秋意浓浓的中秋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热闹非凡的春节。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窗花、放鞭炮。关于春节贴窗花、放鞭炮还有一段故事呢。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怪兽,每年都会给百姓带来灾祸,人们叫它“年兽”。后来,人们在过年时放鞭炮、贴窗花,就是为了吓跑“年兽”。因此,就有了春节贴窗花、放鞭炮的习俗。春节那天,爸爸妈妈带着哥哥和我来到奶奶家。大人们在厨房里忙着准备年夜饭,我和哥哥则准备自己动手剪窗花。我拿起剪子,“咔嚓咔嚓”剪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黄卫 《学习之友》2011,(2):23-27
1967年:取消过年 1967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第一个春节,国务院宣布全国不放假,“革命化春节”一直持续到1979年。取消过年,消减了合家欢的气氛,也消减了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及人伦秩序的敬重之心。  相似文献   

8.
节的联想     
梁衡 《新读写》2009,(7):111-111
中国人习惯,不出正月都算过年,叫过大年。“年”是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就特别给它一个月的地盘。于是我就想到年和节有什么不同,比如正月里就还有元宵节,还有更小的立春、雨水等被称为“节气”的节。  相似文献   

9.
过年了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殿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相似文献   

10.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便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相似文献   

11.
岁岁春节,今又春节。 岁月就像一条穿梭往返于河两岸之间的小舟,一次又一次把我们摆渡到季节的尽头。 又该过年了,可萦绕在脑际的感慨总是挥之不去:今年的“年”怎么过呢?非常怀念儿时过年的日子。现今,那种扳着手指头数日子等“腊八祭灶新年来到,穿新衣,吃饺子,小姑娘戴花,小小子放炮”的心情早已渐行渐远了。  相似文献   

12.
孟宪法 《语文教学之友》2008,(3):F0004-F0004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民族传统节日,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这一点和西方的圣诞节很相似。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地回到父母身边。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即农历腊月三十日夜,叫“除夕”。时针移过半夜十二点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过年     
中国人对春节永远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结。日子可以时浓时淡,而过年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就像陈年老酒,永远醇香浓烈。春节的日子始终有着欢歌笑语,下面一组文章,作者们就充分表达了中国人这种情怀。春节的日子里,有回忆,有欢乐,有韵味……过年!本版主持人@刘建霞  相似文献   

14.
春节过年,主题是欢天喜地的。拜年,从大年初一开始,整个春节期间便是重头戏。什么叫拜年?古书上有载:“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拜见)亲友,或(有的)止遣(只派)子弟代贺,谓之拜年”。拜年的主题便是:尊老爱幼,广交亲友。  相似文献   

15.
谐音与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一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必然要深深地打上某一文化的印记。谐音语言现象作为语言的一部分,自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与一定的民俗文化息息相连。中国的节日文化中,许多家庭过年时都将“福”字倒贴,谐音“福到了”;“福”字倒贴在门上,谐音“福到家门”;“福”字倒贴在炕头儿,谐音“福到炕头”;过年煮饺子时饺子煮开了口儿,一般都不说饺子“破了”,而叫“挣了”,谐音“增了”;过年一般都要吃鱼,谐音“年年有余”;过年一般都要吃年糕,谐音“年年高”;过年做的饭菜一般都要有剩余,谐音“富裕”,剩菜谐音“生财”……中国的礼俗文化中,馈送别人礼物时…  相似文献   

16.
过春节     
源远流长 春节是我国的农历新年。它在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心目中,是最为隆重的节日。在这几天,外出的游子要回家团聚,儿女们要回到父母身边,欢欢乐乐、团团圆圆地度过这一节日。春节期间,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具喜庆气氛的日子。无论你家是穷是富、有钱没钱,春节是一定要过的,而且要过得尽可能的热闹。老北京有这样一首歌谣,唱的就是过春节:“十冬腊月好冷的天儿,缩着脖子抱着肩儿。进茶馆儿,靠炉台儿。找朋友,借俩钱儿。又买米,又买盐,又娶媳妇又过年儿。” 春节,为什么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呢?这就要说到春节的起源了。 过春节,在我国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春节,古时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尔雅》对“年”的注解是: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自殷商起,把月圆缺一次称为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传说夏朝的春节,是在相当于现在的二月。直到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在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建议下创立了太初历,这才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这些关于春节的确定及变迁,也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天文知识、历法研究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7.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它的高潮就在农历大年三十夜。这天晚上,“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我国各地家家户户沉浸在“欢度新故岁,迎送一宵中”,这天的晚餐叫年夜饭,便是过年(春节)的重头戏。著名作家肖复兴的散文《年夜饭》便是记叙和描述北京人欢度春节的乐事趣事。  相似文献   

18.
过年喽     
一提到过年我就兴奋,因为过年可以吃年糕、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当然啦,最令我兴奋的还是放烟花。那震耳欲聋的“砰砰”声和那五彩缤纷的“流星雨”仿佛在向人们报喜:过年喽!过年喽!  相似文献   

19.
春节到了,丢丢第一次知道了有“春节”这样一个节日(我们虫虫一族这个时候一般是在一个暖和的地方睡大觉)。人为什么要过春节呢,为什么又叫过年?而且还要放鞭炮?问了好多人,都说不清楚,拿西西姐姐的话说,“过年嘛,人们一直是这个样子的,这是我们的传统,没有什么原因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三千多年前就有“年”字了。俗话说“欢天喜地过大年”,过年是件高兴的事。但为什么要过年呢?“年”字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年”跟农作物有关。最早的“年”字像一个人扛着一捆谷物。有的“年”字上边像禾。禾在古代就是谷物,是各类谷物的通称,就像我们今天把各种谷物叫做“农作物”或者“庄稼”一样。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时间都是按照农历计算,春节这段时间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是农闲季节,人们有较充裕的时间过年。中国人过年非常隆重,一进腊月门,杀猪宰羊、蒸年糕、做米酒、购买年货。三十儿晚上红灯高挂,贴年画,放鞭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