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幽默小调     
《教育》2007,(21)
两种小丑在西方,无论大人小孩都对小丑戏充满热爱。这是因为他们大多心地纯净、心胸豁达。舞台荧屏上演得越丑,就越让他们感到滑稽开心。而国人,除了孩子,乐意看小丑戏的就不多了。内心的重污染,使显在脸上的丑态恰好反映了某些内心的真态。为了掩饰,演美人戏看美人戏,用面上的美来遮住心里的丑,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2.
前面我们讲了人人不妨做做生活中的小丑,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还能化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呢,大大方方不撑着,反而自在轻松快乐了.实则在生活中,小丑也不必特为去"做",不管在生理心理还是在相貌智商上,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毛病与不足,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根本不存在.既然如此,敢于"示丑"——示己之丑自揭其丑常常是最好的题材与内容,因为它"不装",凡是装出来的东西都不美.  相似文献   

3.
试题设计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美,是因为别人说它是美的,各种美就这样被塑造出来,于是我们失去了用心灵去发现美的能力;我们看到的丑,是因为别人说它是丑的,各种丑就这样被圈定出来,于是我们失去了用心灵去辨别丑的能力. 读了以上的文字,你有怎样的体会和感悟?请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相似文献   

4.
衣衫     
人们都喜欢美而讨厌丑,可有些时候,我们却很难一下子就把它们分辨出来。开始时也许会有人说丑就是美,美反而是丑,但人们知道真相后便肯定不会这样说了。因为,美的东西永远是美的,丑的东西永远是丑的! 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个小故事,做一个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吧!  相似文献   

5.
“美是什么?”这是一个难解之谜。时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的研究者们虽然运用了最现代化的方法,在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上取得了比前人更可喜的成就,但是,寻找美的本质的最佳定义的目的仍然没有达到。原因究竟何在?有人说,是由于没有象研究“美”一样认真地研究“丑”。我以为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本来,美与丑是两个对立概念。但在实际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与丑却常常结伴而行,而且,有些事物或现象就同时具备着美与丑两重性。稍一留心,我们就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来说明,任何时代,任何艺术流派和艺术门类,都不仅不能缺少美,而且不能缺少丑。可以说,美与丑它们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丑,就无所谓美,反之亦然。因此,离开了丑去孤立地探求美,是得不到美的。如果能从丑中求美,就能鲜明地感受到美的特征领略到美的意义。美与丑这种事实上的依存关系,美学家们都看到了,而且也都承认,但在美学研究中却往往只关心美而忽略了丑。  相似文献   

6.
完美     
我到一个花园去参观,看到园中的花正盛开,树都苍翠,忍不住赞叹地说:“这些花和树是多么的美呀。”花园主人笑起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丑的树,也没有丑的花。不要说是这花园,即使是路边的花树也都是很美的。”花园主人的说法令我感到意外,确实,世上没有一棵树是丑的,也没有一朵花是丑的,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相对于一棵树或一朵花,作为人的我们就显得有各种分别:是非、善恶、高低、美丑……高尚得像一棵树,完美得如一朵花的人,是多么少见哪。我深信,花与树的完美,是来自于它们不会有丑陋低俗的意念;因此我深信,人如…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把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摆在明显的地位。审美之“美”是一个美学范畴,它包括大众化的美与丑这一对孪生姐妹。因此,语文审美活动在认识美好事物的同时,切莫忽视了事物丑的一面。只有充分审视了丑,人的思维、情感、认识等方面才可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首先,美丑相对存在,正如毛泽东所言: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可以说,无丑即无美,有美就有丑。其次,美丑会相互转化。如长城、阿房宫“当时享其功利,后世赖其英声”,修筑者因其敌视态度是不会视它为美的,而后世人一般看…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说     
鸡在我国不仅仅是一种家禽,还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我们将鸡年第一期的赛题定为《鸡年说鸡》,即是为了让同学们学会从身边的普通事物中发掘其蕴含的传统文化意义及象征意义。在大量的应征稿件中,我们选取下面三篇立意各异的作文呈现给大家,孰优孰劣,请大家关注湖北省作协主席、著名文艺理论家、博士生导师王先霈教授的点评。下期赛题:《绕着校园走一圈》。主持人说@剑男  相似文献   

9.
我说过,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如美或丑,真或假,善或恶等。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一个人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由于不同的角度和心境,你所看到的和我所看到的古松却是两件事。假如你和我各把所得的古松的印象画成一幅画或是写成一  相似文献   

10.
<正>技法精讲作文中如从一个方面不能突出其特点,我们可用对比法。有比较才有鉴别,作文时有意将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刚与柔等对照来写,可以鲜明地揭示描写对象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从而更突出、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而在这样的对比和映衬中,事物所具有的特点和所蕴含的道理,就能黑白鲜明地显示出来。有时,几乎可以无须多辩,事理的是与非、真与伪,就能使人了然于胸。  相似文献   

11.
技法精讲 很多同学发现,在自己的作文中,从一个方面不能突出一件事物或一个人的特点,这时,我们就可用对比法。有比较才有鉴别,作文时有意将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刚与柔等对照来写,可以鲜明地揭示描写对象的外在特征或内在本质,从而更突出、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推荐者的话     
老表捡狗发财之后为什么要从美女如云的求婚者当中选上一个歪嘴女结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美与丑这两个对立的概念进行新的思考。思考的结论是:第一,美与丑虽然是对立的,但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第二,无论美还是丑都有内在和外在之分.美和丑的内与外往往不是成正比的。第三,我们应该树立的正确的、辩证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3.
付贵天 《现代语文》2014,(11):58-60
"丑"作为一个美学概念,与"美"相对,指人与客观事物在社会实践中历史地形成的一种否定性关系。从形态上来看,艺术中的丑多表现为生理上的畸形、道德上的败坏、精神上的怪癖、扭曲;从审美体验上,丑常常引起不安、痛苦、恐怖的情感,并且也能给人快感,不过是一种带有苦味的快感,一种染上了痛苦色彩的快感。我们现实生活中除了美的东西外,还有丑的存在,比如卑鄙、阴险、狡猾、自私等等。  相似文献   

14.
人心里想什么,是看不见听不着的,但我们可以从人的言行中揣摩他的内心活动。所谓“揣摩人物的内心”是指在阅读时,让孩子体察人物的言行,特别是故事高潮处的人物言行,想一想他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这样做,从而揣摩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品质和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15.
感受音乐     
正“鸡年”总是带给我们很多美好的词汇:金鸡报晓、闻鸡起舞、金鸡独立、鸡年纳福……在上一个鸡年时,我还写过一首歌词《大吉大利》,由刘铁铸作曲,刘文涛演唱,出了专辑,上了中国文联网络春晚,还有幸进了MTV歌曲库。感受音乐,有时会觉得很美、很舒适、也很安逸;有时又会觉得很累、很刺激,还有些迷茫。轻柔舒缓的音乐能使人心旷神怡或香甜入梦,悠扬明快的音乐能让人引吭高歌或翩翩起舞,激昂振奋的音乐能让人热血沸腾,狂躁暴怒的音乐能叫人歇斯底里……真想不出还有哪一门艺术具有这样完备的人体功能。  相似文献   

16.
“美”丑,就是赞美丑陋的事物。作文的美丑技法是指以形貌丑陋或令人生厌的人、物等为写作对象,透过其丑陋或令人厌恶的外部形态,发现内部蕴含的美,进而赞美和歌颂。“美”丑的理论依据是哲学的两分法思想: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大与小、好与坏、是与非、祸与福都是相对的。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就是这个道理。美和丑也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美,美中有丑;也没有绝对的丑,丑中有美。美丑技法就是要写出人或物的丑中之美。生活中的“美”丑现象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最典型的是“儿不嫌母丑”,因为孩子感受到了母爱的真实、博大与崇高。文学…  相似文献   

17.
关于美的定义众说纷纭,然而不管怎样,美是一种表达,美是一种吸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也更是我们生活质量的要义。人的长相有一个美与不美的区分,但从理性辩证的角度来说,人的美又不以面貌的俊丑作为唯一。我们且不论心灵美与外表美之间的互补,但只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回头率并不是100%地给了美貌的人,其中也有相当大的比率肃然凝眸地给了气质极佳的,因为好的气质,同样也会给人带来美的吸引。吸引,本身也是我们教育的努力追求。因此,“教育气质”这一词眼,也便映人了我思绪的眼帘——从追求生命美丽的心灵萌动,去塑造我们自己独特的教育气质,从而让我们更有魅力地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8.
鸡年话鸡     
2005年是农历的乙酉年即鸡年,生肖动物排行榜里,鸡,竟是十二属相中唯一的鸟类。 古代,鸡常被用做祭祀之物,歃血盟誓,动辄杀鸡。唐代,因玄宗皇沉迷于斗鸡,使斗鸡成了一个行业--斗鸡坊,驯鸡、养鸡者地位优越,当时社会上便流传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的民谣。 中国历史上曾把鸡抬得很高,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鸡视为世俗的太阳鸟,对鸡崇敬有加,称鸡为"德禽"。《尔雅翼》中说,  相似文献   

19.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美,是每位美术老师的任务。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到在美中塑造自我,完善自我。一、中学生如何认识美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中学生对美的认识十分肤浅,特别是受当前社会影响,许多学生把美当做丑,把丑当做美,美丑不分;认为只要有钱,什么人间珍奇都可以得到,什么美不美、丑不丑,没有必要去分辨这  相似文献   

20.
小丑     
小丑作为一个作文题目,本身就具有创意。因为小丑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个已具有多重含义的典型人物。所以要写好这个题目,一是要让小丑再次"复活",要写出小丑的个性特征;二是在认识上要有理性深度与思辩色彩。从大量来稿中,我们选登了如下三篇,特邀请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樊星教授进行点评并亮分。下期赛题为:《一个没有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