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伏波信仰是广西北部湾沿海渔民祭祀活动的重要内容。马援对广西海沿地区的卓越贡献、国家封赐立庙推行官祭、地方百姓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感恩,是形成伏波信仰的重要原因。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伏波神信仰与沿海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呈现出边疆性、海洋性、地域性、实用性、多元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根据史实、史料客观地论述了马援南征的历史意义:推动了汉代广西地区郡县制发展;勘定了汉代国家南部边疆;促进了广西古代各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3.
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征湘西五溪蛮,病卒于壶头山,死后被当地百姓敬为神,立庙祭祀。随着时代的变迁,伏波神具备了忠义神、水神的主神职,最终成为无所不能的神。湘西地区一些族群还将马援奉为祖先神灵,借助伏波信仰的文化影响力来树立自己的文化权力地位。这与广西沿海地区伏波信仰的地方化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4.
以龙州县城东伏波庙为例,探析了在中法战争结束以后,广西边疆安全与伏波信仰的互动模式:即当广西出现边疆危机时,伏波信仰在中央对地方秩序重建中的作用是以守边为主;而当边疆危机消失后,伏波信仰对地方秩序重建中的表现形式则以敬神为主。  相似文献   

5.
寺庙是宗教文化的载体。该文以寺庙为中心,通过对闽人移民地区寺庙的建筑形态、所奉神明及社会功能的分析,探讨其对维系闽人移民的故土情结、推动闽人移民“在地化”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并进而说明福建传统民间信仰在海内外移民地区的传承、互动与变迁状况。  相似文献   

6.
马援崇拜的地理分布:以伏波庙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汉初期,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反汉,马援奉命率军南征,平定岭南六十余城,开辟道路,兴办水利,福泽深远,受到南征沿途各地民众的崇祀,形成特有的马援崇拜民俗事象。作为马援崇拜的主要载体,伏波庙的地理分布相当广泛,其北界可达湖南沅水、澧水流域,东至广东武水流域,南至广西南部沿海以及少数民族聚居的左右江流域,其中尤以湖南沅水流域和广西的桂江流域、西江流域以及沿海地区最为广泛,并呈现逐渐向边缘地区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文曲星和魁星是我国民间读书人信仰的主要神明。文章主要考察文曲星和魁星这两位神明的起源与流变,以认识和了解对百姓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上,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对广西边疆的经济、政治、人口、思想文化、社会秩序和区域环境的稳定都具有双重作用.在新时期,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扬利抑弊,保障广西边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相似文献   

9.
在明清时期,受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江南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动.反映在民间信仰上,各种违反国家礼制的现象不断出现,成为考察江南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问题的重要视角.考察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民间信仰现象,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1.从城隍信仰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江南社会经济结构的变更导致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变动,才造成了江南地区民间信仰的相应变更;2.从解钱粮习俗与一镇多城隍现象,则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社会交往整合发生变化的两个层面,即城乡之间和市镇内部.总体而言,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与江南社会在互动中发生着变迁.这种变迁的推动力是江南社会经济的变迁,其方向则是以一种曲折、变异的形式改变着传统社会的二元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处在一个空前变革的年代,高校研究生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会随着新知识、新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广西三所驻邕高校研究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校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容乐观,在对原因进行系统地分析下,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龙宫原为佛教文化意象,当其以文学意象的身份进入古代小说后,成为小说作品中的一个常见文学形象。受时代的小说创作潮流、创作群体以及受众层次变化的影响,唐宋小说与明清小说中龙宫的文化内涵及美学旨趣发生变化。历代小说中龙宫意象即在这种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发展丰富,构建起意蕴深厚的龙宫信仰文化。  相似文献   

12.
心主神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主神明"是中医的传统认识,随着中西医学的不断发展,有些人倾向于接受"脑主神明"的观点,并据此对"心主神明"的观点加以否定.本文通过中西医学对心脑的认识,从古今两个方面论述了"心主神明"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论马援精神     
马援将军对于子侄们来说,是一个美其道,慎其行的严父良师.马援的"择君"思想是对国家的高度负责任的政治态度.它不仅为历代志士仁人所效仿,就是今天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马援一生中表现出的"老当益壮,马革裹尸"和公忠为国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4.
马援为东汉开国大将,其一生南征北战,安邦定国,功勋卓著.从东汉时期起,人们对其人品、事迹、言行、诗文的接受便已开始,历代绵延不绝,直至清代,留下了一部丰富的马援接受史.这些接受以口头的评价、职务的任命、书面的议论、记载,诗文的歌咏、纪念,祠庙的修建及祭祀活动的举行,官方的追封和祭奠等等为主,方式丰富多彩,内涵渐趋深厚.最终,以马援本人的事迹、言论为基础,以历代的接受为助力,塑造出了一位文韬武略、智慧忠勇、刚毅清廉、轻财好施、积极奉献的杰出人物形象,并形成了以马援精神为核心的“马援文化”.今天,对“马援文化”的弘扬,于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官方信仰的儒教具备运用权力优势影响民间信仰体系.对于具有自发性、功利性、多元性的基层民众信仰,儒教采取认同与限制并举的两手策略,力图防止和纠正民间信仰对儒教轨道的偏离.在官方推行神道设教的过程中,儒教主导着一种以儒家伦理为价值取向的造神运动,通过圣贤人物的神圣化与民间神明的道德化实现对民间信仰的道德渗透,以确保儒教系统向基层社会的延伸.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马援在东汉初年归附刘秀以后 ,协助刘秀征隗嚣 ,治陇西、平征侧等史实 ,结合马援亲自组织指挥的具体战例 ,分析马援的战略战术 ,实质上是深得孙子兵法思想而演绎成自己风格的军事艺术。马援不愧为古代名将之花  相似文献   

17.
从东汉至今,班夫人献粟助马援南征交趾的事迹广泛流传于桂西南凭祥、龙州、崇左、扶绥等地区,班夫人助马援的义举有助于帮助中央政府恢复对桂西南地区地方社会秩序的管理。她死后被民众奉为神灵,立庙祭祀,以求赐福祛灾。在祭祀的过程中,她的义举不断被民众复述,持续地传承和强化着民众对那段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央政府的敕封既是对她行为的褒奖,更是借助地方女性神灵的力量来维护地方秩序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8.
从毕达哥拉斯以来,研究数学者和信仰神明者之间的关系就一直是既爱又恨的关系,只是脉络更加丰富而已.我们这些害怕数学的人有哪个没有在代数或者微积分考试时乞求上帝帮忙解决那些吓得我们神经紧绷的问题?十七世纪,犹太哲学家斯宾诺莎就呼应了柏拉图观点,即数学法则和自然和谐就是神性  相似文献   

19.
广西北部湾沿海乃至广东的一些地区,广泛分布着数以万计的"马留人",据信他们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时留驻屯垦军人的后裔。东汉之后,在马援南征途经的湖南、两广、海南一带,开始有人兴建庙宇崇祀马援,并衍发出丰富多彩的伏波文化。"马留人"是伏波文化鲜活的载体。两千多年以来伏波文化是维系、凝聚边疆地区居民文化与心理的纽带,于今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老当益壮     
<正>【释义】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语出】《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人物】东汉名将马援,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窦马村)人。从小就胸怀大志,他打算到边疆去发展畜牧业。马援长大以后,当了扶风郡的督邮。有一次,郡太守派他押犯人去长安。半路上,他觉得犯人怪可怜的,不忍心把他送去受刑,就把他放了,为此丢了官,逃亡到北朝郡搞起畜牧业和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