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3年5月8日下午,2013华夏阅读论坛之孙犁百年诞辰纪念暨校园纯文学阅读推广研讨会在河北大学举行。 作为语言文化大师的孙犁,其为人低调淳朴,扎根于基层工作,不卑不亢,不为名利所趋。其作品也亦如作者人品一般清新淡雅,素有诗化小说的美誉。对于孙犁本人及其作品的研究一直是文坛上经久不衰的课题。此次研讨会共有十余位孙犁研究专家,就孙犁的藏书、读书、文学风格、艺术品格、文学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愿意把现代文学中的四部经典之作视为标准的诗化小说,这四部小说是:废名的《桥》、沈从文的《边城》、萧红的《呼兰河传》、孙犁的《荷花淀》。读这些小说,我们都深深感受到了语言的诗化、结构的散文化和片段化,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出人性的朴素美。  相似文献   

3.
闲读偶记     
孙犁;《无为集》孙犁是个倔老头儿,不趋权贵,不入流俗,任凭风吹雨打,坚持我行我素,人品文品。世所共仰。我钦敬其人,也喜欢其文。他新时期以来的集子,我几乎全搜求到了。文章都短,意味都长,单那语言,就够我学一辈子了。孙犁晚年,专写散文,做过一些“芸斋小说”,也是散文体的小说,或者说是散文的一体,也都编入散文集。他的散文艺术,愈老愈精,愈老愈辣,愈老愈美,真格是瘐信文章老更成,老朴著花无丑枝。  相似文献   

4.
杂谈读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河北保定当兵,业余时间学习写作。写出稿子,不敢往大的刊物投。保定市文联有一家文学双月刊——《莲池》,是小刊物,距我最近,心存近水楼台之侥幸,于是便将稿子接二连三地投过去。有一天终于投中了。《莲池》一连发了我五篇小说,其中包括那篇得到孙犁老人青睐的《民间音乐》。一九八四年夏天,我就是拿着这篇小说与孙犁老人的评点文章去拜见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首任主任徐怀中先生。  相似文献   

5.
闲读偶记     
孙犁:《曲终集》新时期以来,孙犁自1980年出版《晚华集》起,陆续出版了10本散文集(不包括那些选集)。不久前出版的第10本,叫《曲终集》(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书名取自唐人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诗句,想来令人凄怆,似有“广陵散于今绝矣”的况味。果然,这书问世以后,已不多见作者再发表文章。这本书的内容编排,和他过去的散文集一样,由小说、散文、杂文、读书笔记、题跋、书简几部分组成。其中小说,作者也题作“芸斋小说”,其实是纪实散文,因牵扯到一些人和事,怕惹麻烦,才称为小  相似文献   

6.
读孙犁(外一篇)李乔一、似鲁迅孙犁的《远道集》后记文字,似鲁迅,似蒲松龄,也似曹雪芹。孙犁的陋屋生活,绝像《聊斋》意境,像雪芹绳床瓦灶之苦况。穷而后工,孙犁亦如此。“夜深了,月光从窗口射进来,也有些凉意了,我钻到蚊帐里去。”多像鲁迅的小说呀,特别是末...  相似文献   

7.
孙犁爱书     
孙犁是一位爱书人。孙犁形容清代藏书家黄丕烈说 :“他对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好像接触的不是书 ,而是红颜少女。一见钟情 ,朝暮思之 ,百般抚爱 ,如醉如痴。偶一失去 ,心伤魂断 ,沉迷往返 ,毕其一生。”其实 ,这番话形容孙犁自己也是非常恰当的。孙犁确实是一位特别的 ,对书籍极注情感的爱书人 ,藏书家。这是我读了《孙犁书话》、《书衣文录》、《芸斋书简》等一系列孙犁的作品之后留下的强烈印象。孙犁斋名“耕堂”。“耕堂”暗含孙犁之名。“犁者”牛耕地也。孙犁以此勉励自己像老黄牛那样 ,在文坛努力耕耘一辈子。爱书是读书写作的前提 ,…  相似文献   

8.
知识奠基与文化给养:作为“终身学习者”楷模的孙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雁 《图书馆杂志》2012,(9):45-52,22
从阅读文化学角度,系统解析著名作家、藏书家孙犁爱书、读书、藏书,由"知识奠基"转而自觉追求"文化给养",是孙犁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也是引领其由小说创作转向读书札记写作的内在动力,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坛特立独行的作家,在小说创作上,他率先突破传统叙事模式和情节结构,以其诗化的语言、散文化的结构、心象的拟想、理趣与禅趣的渗透与融汇,开一代小说创作多样化风格之先河,显示了与众不同的审美个性,为后来的作家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10.
书话随笔,是文章中的一颗耀目的珍珠。鲁迅的域外小说介绍奇光异彩;叶灵凤的读书随笔珠圆玉润;巴金的书话一如他的小说,情怀如火,灿烂夺目:孙犁的《书衣文录》于平和简淡中透着清丽的光彩;香港作家董桥的《书城黄昏即事》俊逸高华而多绅士气…… 这些文章读多了,我便不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参考》2011,(21):24
本刊讯(记者韩阳)由孙犁女儿孙晓玲撰写的《布衣:我的父亲孙犁》一书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该书精选了孙晓玲发表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和《城市快报》上回忆父亲的文章三十余篇,有评论者称,这本集子将会成为2011年引人注目的新书。孙犁先生逝世已经十年,但他的作品仍然活着,学术界对孙犁作品的研究,也正在向纵深推进,尤其是对他晚年作品的研究,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全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须有思想深度。怎样达到?孙犁关于文学创作的一段文论可给我们以启示:“美不是静止固定的东西,凡艺术,皆贵高远,求其神韵,不尚胶滞。音乐之中高山流水,弦外音,绕梁三日,皆此义也。艺术家于生活静止凝重之中,能作流动超逸之想,于尘嚣市声之得闻天籁,必能增强其艺术的感染力量。”(《谈美》之十)孙犁在此谈的虽是小说美的创造,其实新闻评论写作在有些规律上是与其相同的。新闻评论由于受到自身特征的限制,一般是选择小  相似文献   

13.
《铁木前传》是孙犁最著名的中篇小说,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之作。这不仅与小说自身的文学价值有关,更离不开传播的作用。在经典化过程中,《铁木前传》依靠出版、外译、改编等方式不断传播并获受众认可,终于成为一部世代流传、无远弗届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一年五月初,社长兼总编辑林呐同志找我说:“根据广大读者要求,我们社决定出版《孙犁文集》(以下简称“文集”)。这件事情,就由你负责筹办吧!”我接受任务以后,和有关部门协商,很快组成包括曾秀苍、顾传菁、张雪杉、董令生和我在内的文集编辑小组,着手进行工作。孙犁是河北省安平县孙遥城村人。一九三七年秋参加吕正操司令员领导的人民自卫军(后改称为八路军三纵队),在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从一九三九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到一九八一年四十多年来,共创作短、中、长篇  相似文献   

15.
由刘宗武、自牧等编选的《回忆孙犁先生》一书,收入纪念诗文近一百五十篇,其中有魏巍先生所写的短文《孙犁帮我编过诗集》。记述了他与孙犁先生在战火中结下的友谊,尤其是在追忆孙犁帮他编辑诗集的往事时,情真意切,真挚感人,叫人不胜唏嘘。但他在文中却未提这部诗集的书名:《两年》。  相似文献   

16.
话说孙犁     
我过去的一位同事,每年春节都要回天津老家去。到天津时,也都顺路去见孙犁先生。那时我所在的鲁迅研究室,每月要出版—本《鲁迅研究动态》,孙犁是期期都看的。孙犁见了我的同事,总要聊起那本杂志,说他对有关鲁迅史料的文章,很感兴趣。鲁迅研究室的同仁,对先生热衷于鲁迅的态度,颇为感动。直到现在,杂志还期期赠送与他。孙犁对鲁迅的敬仰,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据说1949年“进城”后,他有个时期的购书,是参照鲁迅的书帐单来选择书籍的。对鲁迅的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研究,这其实是可以看出他的人  相似文献   

17.
序跋的念想     
没想到因了这一次“救场”之举,倒成就了我和巴老的一段编书缘。在我为数不多的文字中,常有念想的,就是这些序跋了。它们每一篇都连着一段难忘的记忆,每每想起来,总会感觉到暖意。最初的序跋写作,是得到了孙犁同志的鼓励。可以说,我的第一篇跋文,就是被孙犁逼出来的。我和孙犁初识于1978年,开始是工作上的联系,来往多了,谈得就随便了,去多伦道孙宅聊天,成了日常的一件快事。那些年是孙犁写作的旺季,很多文字发表前,我有幸成为第一读者。因此,当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季涤尘约我为孙犁编一本散文选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愿意为孙犁做些事情。我通  相似文献   

18.
孙犁先生既是一位文学大家,也是一位编辑名家。他对编辑工作有很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和研究。今年7月11日是孙犁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本刊特发此文,以示缅怀。  相似文献   

19.
孙静雅 《大观周刊》2011,(21):114-114,110
提起孙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荷花淀》、《山地回忆》,还可能想到的是他的《铁木前传》、《风云初记》,对其后期的创作了解甚少。然而孙犁作为文学大师的实绩,主要在于他的晚年。晚年近一百二三十万字的散文《耕堂劫后十种》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在散文领域耸立起一座高峰。晚年孙犁初步彰显了思想家的气质,倾向于传统美学更使英文章耐人寻味,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10月17日在福建武夷山市召开的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2002年年会决定设立“孙犁报纸副刊编辑奖”。孙犁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师,又是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