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其本身成为"科学标准"的裁量者。人文社会学科研究中自身的科学性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标准由自然科学赋予和认可的。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危机和自然科学的新发现使得自然学科自身的"科学性"面临挑战。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受到质疑,人的能动性、非理性主义、相对主义受到追捧。这为人文社会学科研究摆脱对自然科学的依附,建立自己的科学性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
吴建玲 《文教资料》2007,(31):128-130
科学与人文的矛盾是我国高等教育历史的基本矛盾。科学与人文统一才是正确的方向。科学与人文的联系是宽泛、深刻的。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两种文化的最终成果和方法论上,而且更重要地体现在两种文化的价值上。特别是站在价值论的高度,人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两种文化及其精神的一致性和不可分割性。这是实现两种文化融合的深刻基础。  相似文献   

3.
教育社会学是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属性的学科。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在科学化追求中对学科的人文性有所忽视,有必要对这一学科特点加以补充论证。具体来说,教育社会学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是一种蕴涵着客观性、开放性、理想性和超越性的社会事实;第二,基于人、教育与社会三者之间整体、动态的关系取向,教育社会学重视教育与社会的互相“发现”,关注人的和谐发展;第三,饱含人文精神和价值关怀的教育历史文化传统及其现代转型有待教育社会学返回历史深入挖掘。由此构成了一条基于文化传统创新、彰显文化自觉和自信、建构具有本土特色和世界意识的中国教育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4.
毫无疑问,社会发展的最佳状态是使整个社会在科学与人文两方面得到协调而全面的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日益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只注重对物质财富的占有,导致了普遍存在的只重视科学而忽视人文的现象.作者认为,离开科学是万万不能的,但是仅有科学也不是万能的,科学必须走向人文.科学与人文虽然在形式上是分离的,但尤其本质而言应该而且是可以统一的,关键是人们是否意识到二者的统一将会给社会来怎样的福音,而二者的分离又将会给人类造成何等的灾难.  相似文献   

5.
毫无疑问,社会发展的最佳状态是使整个社会在科学与人文两方面得到协调而全面的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日益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只注重对物质财富的占有,导致了普遍存在的只重视科学而忽视人文的现象.作者认为,离开科学是万万不能的,但是仅有科学也不是万能的,科学必须走向人文.科学与人文虽然在形式上是分离的,但尤其本质而言应该而且是可以统一的,关键是人们是否意识到二者的统一将会给社会来怎样的福音,而二者的分离又将会给人类造成何等的灾难.  相似文献   

6.
科学 人文 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精神的精髓是追求真理、求实求真,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现和价值观,二者的相互交融,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创新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不同学科运用实验方法的时间、范围、程度等之所以不同,主要源于不同学科的实验特点,亦即实验性的不同.实验性既与学科对象以及学科的方法论特征直接相关,又与具体的实验技术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实验技术条件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体现出不同的实验特点.  相似文献   

9.
早在20世纪之初,瑞典教育学家胡森就提出过在教育研究中存在着两个范式——科学范式和人文范式的问题:“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可定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另一类范式是从人文学科推衍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大家知道,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了这门学科。而语文学科是: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运用一定的言语形式去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透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  相似文献   

11.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是理解江泽民科技思想的一个重要视角,江泽民科技思想中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关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深刻反映了科学发展的规律,进一步端正了国人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准确概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2.
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讨论一直是语文学科的一个热点,而关于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也一直争论不休,而将二者合理的统一起来应是解决问题较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要进行自然科学写人学科知识的交融,实现“绿”色教育,提升天人合一,师法自然,尊重生命,具有挑战挫折的人精神和人理念。  相似文献   

14.
结构人类学:人文与科学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思想传统中人文主义与科学理性在近代开始分道扬镳,20世纪结构人类学家列维一斯特劳斯通常被人当作反人文主义的代表,但也有人视其为当代真正的人文主义者。列氏是如何考虑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问题呢?本文将就其结构人类学著作中的相关言论的分析,试图作出符合列氏思想真实的结论,并借此而探寻人文与科学在网络时代复归统一的根基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学的学科归属仍然模糊混沌,很多学者都从"三大科学"门类的视野下探究教育学的学科归属。如果说当下的"三大科学"门类组成了大科学的系统,那么教育学应该是横跨三大科学门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同时也彰显了教育学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是教育学这门学科的中心,正是由于存在这个中心,教育学学科的落脚点是自我归属.  相似文献   

16.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突出特点,意味着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给予学生思想情感道德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强化学生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把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17.
吴娟 《鸡西大学学报》2009,9(5):117-119
学术界围绕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争执不休。工具论者从语言的工具性推及语文的工具性,认为语文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思想、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储存传递信息的工具,并因此将语文定位于工具学科。人文论者认为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学科是站在人的高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笔者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的真正本质。  相似文献   

18.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文课里是什么关系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关系。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在语文课里,我们恐怕分不清什么地方体现了人文性,什么地方体现了工具性。但是事实上,在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常常不能很好地统一,使阅读教学呈现出效率不高或学科特点不明显的态势。追根究底。是“人文性”遭遇到了“教训”‘教育”这两个严肃的词汇,抑或是遭遇到了过于澎湃的激情而迷失了本来的方向。请看下面这个课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科学价值、科学理性价值、科学人文价值的含义进行阐述,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理性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关系:科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理性活动,是人类理性的典范和集中表现;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总是以哲学的方式集中地体现着该时代的科学精神;新的科学价值观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李猛 《教育教学论坛》2011,(36):150-152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无数语文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也是他们工作的前提。那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语文课程标准》和以往教学大纲相比较,其最大特征在于新,这个新不是一般的新,而是全方位的新。从对语文内容的安排到语文方法的选择等等,都是一种新的姿态。其中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有这么一句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