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次教师培训会上,教育专家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在一所普通的学校,校长别出心裁地让全校教师从一堆木料中找出一块有用的木头.老师们反复挑选,结果只有5人找到了有用的木头,其余皆空手而归.校长当即请来木匠挑选,木匠说:"这用得着挑吗?每一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可以做椅面,较长的可以做椅腿,短的可以做横档,连小木块也可以做加固的木楔.一句话,只要你用得恰当,所有的木头都是有用的." …… 相似文献
2.
3.
正有人说:"每一块木头都能雕成佛像。"听闻此语,心有戚戚。对于雕刻,我是门外汉,但我很喜欢看木雕、石雕尤其是根雕作品。一个普通的甚至有些丑陋的树根,经过艺术家的雕琢打磨,就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而根雕大师的高明之处,不在于大刀阔斧地雕凿砍削,而在于按照树根本来的形状,顺势而为、因势象形、随方就圆,成就精品。 相似文献
4.
魏金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9):79-80
在我同事执教的班上,有一个随班就读的进城务工子女,这个女孩子被教师和学校判定为弱智.对于这样的孩子,带班教师的内心都有一种不成文的潜规则:只需保证孩子的安全就行了,至于孩子的学习提高和品性锻造就可有可无了,因为即便是教师再怎么呕心沥血,孩子也学不进去.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开始杂草丛生,成为荆棘密布的乱石岗. 相似文献
5.
今年初夏,我在北京中关村四小拜访了著名教育专家、中关村四小校长刘可钦,参观了中关村四小,并与刘可钦校长就学校管理进行了交流对话.…… 相似文献
6.
有教育专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校长别出心裁地让全校教师从一堆木料中找出一块有用的木料,几十位教师反复挑选,最终只有5人找到了有用的木头,其余皆空手而归,说是“一堆废木,没有一块有用的木头。”校长当即请来一位木匠,让他进行挑选。木匠说:“这还用得着挑吗?在我的眼里,每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木头可以做椅面, 相似文献
7.
有教育专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校长别出心裁地让全校教师从一堆木头中找出一块有用的木料,几十位教师反复挑选。最终只有5人找到了有用的木头,其余皆空手而归,说:“一堆废料,没有一块有用的。”校长当即请来一位木匠,让他挑选。木匠说:“这还用得着挑吗?在我眼里,每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木头可以做椅面,较长的木头可以做椅腿,短木可以做横档,连一块小木头,也可以做加固的木楔。一句话,只要你用得恰当,所有的木头都有用。” 相似文献
8.
王国军 《聪明泉(少儿版)》2009,(11)
大学毕业后,我放弃了到外面工作的种种诱惑,只身回到了家乡的一所小学教书。学校不大,4个年级,百来号学生;学校也不美,孤零零的一幢平房立在大山里,如果不是本地人,谁也不知道在这里有一所学校。但我并不孤单,也不悲哀。 相似文献
9.
7月4日.我和校长培训班的学员一起聆听了李庆明老师所作的《过去的中国教师》的精彩讲座.李老师介绍了近代中国的学校体制.而更多地介绍了中国的名校和名校中的名师、名校长。在介绍天津南开中学时.这个学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感”这句话勾起了我的一个回忆。 相似文献
10.
11.
李志欣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9,(12):63-64
前几天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用美丽的心看学生》,我被深深吸引住了,作为校长,我一直在关注教师成长的问题,这篇文章与我产生了共鸣。对呀,如果在管理学校和培养教师上,也用美丽的心看老师,那将会产生多么美妙的效果啊! 相似文献
12.
13.
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山区中学,原本默默无闻,三年前的"新课改"实验,却使它脱颖而出,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学校,不仅"升学率"上去了,而且各项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由此引得不少同行前去参观学习.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学生的个性、认知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在化学学习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于错误,不少教师更多看到的是错误的消极一面,千方百计避免或减少学生出错,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5.
在心里,不停地对自己说:每一个孩子都将是一朵盛开的花,在他还是小苗的时候,一定要善待他。昨天中午在南京路散步,迎面骑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她停下来喊我"老师"。我仔细打量她:长长的头发披在肩上,秀气斯文的脸庞,年轻而又显成熟。我愣了一下,在脑海里搜索:"王璐!"她喜出望外:"啊,老师,您还记得我?"通过闲谈,我知道她已经参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上海正在推进的新优质学校不再把学业成绩、分数排名作为衡量学校优质与否的唯一标准,取而代之的是回归教育的原点——真正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如何让教育过程更丰富、师生关系更和谐、多样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日子,很多经历,身在其中的时候,并不明白,过去了之后,才会发现其中的价值,才会知道每一段经历都是重要的。一1986年8月,我从新苏师范毕业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会被分配到"乡下"。一所村小,两位教师,87名学生,4个年级,2个班级。我上二、四年级复式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