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若明 《收藏》2007,(4):42-44
元青花的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学者约翰·波普以大维德基金会的至十一年(1351年)青花龙纹象耳大瓶为依据,从土耳其,伊朗所收藏的青花瓷器中发现了数十件元青花并撰文公之于世,从而引起陶瓷界对元青花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熊振东  金国庆 《收藏》2006,(6):70-78
文西省高安市博物馆现藏元代青花瓷器共19件,其中18件为1980年江西第二电机厂窑藏出土(窑藏出土19件,其中一件青花蕉叶纹觚于1990年调拨中国历史博物馆即今国家博物馆),另一件为20世纪80年代从外地征集。此19件青花瓷器囊括了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的所有类型,即延祐型、至正型、筒笔型(图1-3),为系统研究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明代天启年间是中国青花瓷人物纹饰题材创作的汇集时期,这一时期的人物纹饰除继承传统风格之外,还创制了具有本朝特点的人物纹饰,如此时的梦幻人物纹饰,人物脚底饰以链条纹,以示脱  相似文献   

4.
陈玉琳 《收藏》2018,(12):93-95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在景德镇的珠山设立御窑厂,至此景德镇瓷器生产开始了官窑、民窑泾渭分明的两条路线。官窑由政府直接管理,并组织生产,集聚优秀工匠、垄断优质资源,精益求精不惜工本,因而代表了当时制瓷的最高水平。景德镇民窑为适应大众生活,以社会生产力状况为依托,在造型和纹饰上脱离官府的约束,更能发挥工匠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5.
李慧净 《收藏》2009,(5):74-76
国内对于元青花瓷的认识相对较晚,但自从元青花被世人揭开神秘的面纱后,便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其古朴的造型、精美的绘画技法、明艳靓丽的纹饰色彩、独特的时代风格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云南青花瓷的大量发现,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它以朴实无华的造型,粗犷的青花线条,繁简不一的纹饰布局,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去跟踪收集,到20世纪末已达高潮,至今方兴未艾,仿品亦应运而生,使云南青花的研究和断代变得紧迫起来。  相似文献   

7.
王蔚华  王长启 《收藏》2007,(4):150-158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约翰·波普从一对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象耳云龙纹瓶入手,提出元代青花器分期及其特征理论,世人从此开始了对元青花的系统研究,并掀起元青花热。近几十年来,从窑藏与墓葬中出土了数批元青花瓷器,  相似文献   

8.
三、施釉在坯体外表面上覆盖一层釉料的操作叫施釉。景德镇自古以来有多种多样的施釉方法,元代青花瓷的施釉方法也较多,现按不同品类分述如下:大件琢器:大口的罐、瓶等器外用浇釉法:把坯体置于盆中的木条架上,瓶口盖住,双手各端一大碗釉,同时往颈、肩部稍用力浇  相似文献   

9.
元朝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后,使景德镇瓷业出现了许多新工艺、新装饰、新器形和新画面。其中青花瓷就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它的成功烧造,使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和装饰艺术在全国窑业中名列前茅,也凶此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下面根据文献和笔者在窑址调查中对出土元青花瓷片和窑具的仔细观察分析,结合高仿元青花的实践体会,来复原元青花瓷烧制工艺中主要的四个部分。抛砖引玉,与同行们研讨。  相似文献   

10.
正从明代洪武开始,中国青花瓷分官窑和民窑两条线发展。官窑工艺精湛、色调纯正,纹饰规矩,风格严谨。其生产不惜成本,制作讲究,它的价值在于精。民窑则器型丰富、色调不一、纹饰多变、制作相对粗糙,以商品生产为目的,产品粗细兼备,气势洒脱,生产数量非常大。明嘉靖以后,由于朝廷下达的瓷器烧造数激增和国势的减弱,官窑无法完成,就分派给民窑,成器后要经御窑厂挑选。御窑厂制品是搭  相似文献   

11.
二、成型方法成型方法是将坯泥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规格的坯体之操作方法。也就是说确定产品器形和规格的某一工种叫某某成型方法。景德镇自五代至今,有拉坯成型、印坯成型、利坯成型、雕镶成型和近百年来出现的压坯成型、塑性挤压成型、石膏模注浆成型等多种成型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这件青花开光仕女莲花纹筒式瓶(图1)属装饰陈列用瓷。器身高20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8厘米。撇口,腹身呈直筒状,浅圈足。胎壁较薄,胎体较轻,胎质较为细洁。釉色白中微闪青,釉层较薄,釉面光泽耀眼,青花发色呈青蓝色。瓶颈部绘以折枝花果纹,腹壁周身釉下绘八个长条形开光,内间绘仕女和莲花两种图案,相间环绕排列,组成一圈完整的画面。仕女长脸、细目、樱唇,修颈、削肩、柳腰,在庭院中的蕉叶之下,手执一花,仪态呈娇愁无力状,其人物造型比例亦有失准确,构图亦趋向简洁,但眉目清晰,线条流畅。所绘的莲花也较为图  相似文献   

13.
周方清 《收藏》2006,(10):69-70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已经走向成熟,制瓷原料已由传统的瓷土“一元配方”改为采用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并在青花器烧制上有了新的突破,在胎体上用钴料描绘纹饰,然后施影青釉、白釉、卵白釉等釉料,在高温1200℃左右一次烧成。元青花瓷以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纹饰风格,为收藏界所珍重。  相似文献   

14.
李一平 《收藏》2007,(5):52-56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留下的瓷窑遗址可谓星罗棋布。在历代瓷窑遗址中,元代窑址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当我们在元代窑址考察时就会发现,其装烧瓷器的垫饼比宋代的大了、薄了,可知其装烧工艺发生了巨大变化;遗物上的釉色增多了,它宣告了单一色釉的结束;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的器型,如折腰碗,形形色色的高足杯,直径近40厘米的大盘,高度超过40厘米的大瓶、大罐等;出现了崭新的装饰工艺,如青花、釉里红、釉上彩等,其丰富的题材、精美的花纹在以往的窑址中都不曾有过。这一切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元代是景德镇瓷器变化最大、进步最为显著的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5.
张咏梅 《收藏》2007,(1):59-61
景德镇陶瓷教研研究所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在景德镇珠山明代御窑厂旧址上进行过多次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发掘大大丰富了人们对于明代瓷器的认识,不少文献记述得到证实,许多关于明代瓷器的观念得以更新。其代表性收获有:  相似文献   

16.
李辉柄 《收藏》2012,(3):59-63
公元13世纪,蒙古族崛起,建立了元帝国,揭开了中西交通史的重要一页。元帝国征服了欧亚许多民族,使其统治范围横跨欧亚两洲,中西交通往来十分频繁,海外贸易发达。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不但在国内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大量销往海外。  相似文献   

17.
李辉柄 《收藏》2012,(5):59-63
公元13世纪,蒙古族崛起,建立了元帝国,揭开了中西交通史的重要一页。元帝国征服了欧亚许多民族,使其统治范围横跨欧亚两洲,中西交通往来十分频繁,海外贸易发达。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不但在国内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大量销往海外。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2月18日至26日,迄今国内规模最大、品类最为丰富、规格最高的元青花瓷标本展——辉煌印记·中国元青花瓷标本展在北京荣会艺术中心举行。展览共展出珍贵元青花瓷标本446余件,其中包括修复件38件,许多元青花瓷标本珍品尚属首次对外公开展示。元青花瓷是汉、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融合的典范,是中国绘画艺术与制瓷  相似文献   

19.
程中喜 《收藏》2007,(4):49-49
2006年10月21-23日在千年瓷都景德镇召开了景德镇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此次盛会吸引了400多位学者,藏家和古玩商前来参加,大会还特别邀请了张浦生,李辉柄、叶佩兰、赵青云、陆明华、黄云鹏、罗学正、曹淦源、吕成龙、承焕生以及香港、台湾、日本、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的专家50余名与会。  相似文献   

20.
潇然 《收藏》2006,(12):148-149
10月21~23日,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借景德镇陶瓷博览会的东风,在千年瓷都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法国、澳大利亚的300余名瓷器爱好者和收藏家参加了研讨会。近年流行一句话说“玩的就是心跳”,此次研讨会期间,许多与会收藏家着实“心跳”了一把,一则收藏瓷器多年,第一次来瓷都朝圣,又能和许多大名鼎鼎的瓷器专家零距离接触请教,激动得心跳;二则看了最新的景德镇高仿瓷,虽只是冰山一角,但已使藏家深感“阶级斗争”的尖锐,害怕得心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