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长信箱     
孩子偷拿家长的钱怎么办Q编辑老师:您好!我的孩子12岁了,最近经常拿家长的钱。我有时从外面买东西回来,就会把零钱放在书桌上,后来发现钱总是少,开始的时候是五元,后来是十元二十元。无意中我发现原来是孩子拿钱买零食或自己喜欢的图书了。我真怕他以后在外会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从现在起,我该怎么教育他呢?A家长:您好!从心理学角度讲,一个孩子能否比别的孩子成长得更好,  相似文献   

2.
【案例描述】中班钱老师发现戈戈和轩轩口袋里有围棋子儿,一问,原来是围棋课时带出来的。钱老师立刻召集孩子们回活动室展开讨论:这样做对不对?放学后,钱老师与两位孩子的家长做了沟通。戈戈爸爸生气地说:"你这孩子,以后再这样,看我不揍你!"轩轩爷爷悻悻地说:"我可不是夸,我家轩轩从来不拿别人东西。"钱老师说:"今天他拿了。轩轩内向,我没有批评他,希望家长好好教育。"  相似文献   

3.
从前,有个穷樵夫,天天起早贪黑地劳作,并节衣缩食,终于积攒了一点儿钱,便对他儿子说道:我就你这么一个孩子,我要用我拿血汗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供你念书去。你要好好学点儿本领,等我老  相似文献   

4.
问:今年“五一”节,我6岁的儿子想买滑板车。为了让孩子爱劳动,我让他以擦地板、洗碗来换钱,把钱积攒起来再买。孩子的劳动积极性是被调动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孩子干点活就要零用钱,有点惟钱是图。二、孩子拿了钱就乱买东西,不能坚持积攒。我担心孩子的金钱观念太强,也怕他养成乱花钱的习惯。请问如何改变现在这种状况一?个着急的妈妈答:据我所知,你的问题也是当前不少家长感到困惑的,所以非常感谢你提供了一个很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你是一个十分注意孩子教育的家长,比如你最初的想法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来积攒购买滑板车的钱。也就…  相似文献   

5.
放学回到家,儿子满脸泪痕。我问他怎么了,还没开口,他就哭了,说:“妈妈,我的五元钱掉了,是刘飞拿的。我看到他到过我的座位,然后就买吃的了。我说他,他不承认,还哭。”“你怎么肯定是他拿了你的钱?”“他开始没买吃的,去了我的座位后就买了吃的,肯定拿了我的钱。”原来这就是儿  相似文献   

6.
郜莹 《小读者》2013,(5):76-77
家里少了钱,确定是孩子拿的。这时,你会怎么办? 总是一回家就把皮夹随手扔在玄关柜上的丈夫,有一天发现皮夹里少了1000元,便问我:“是你拿了我皮夹里的钱吗?”见我摇头说“没有”,他便又依次问了家中其他的“嫌疑犯”——11岁的儿子与8岁的女儿,每个人的回答都是:“没有!”  相似文献   

7.
一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要找10个人,在10个地方做诚信试验,问我能不能帮忙。我说可以,但不知道怎样做试验,朋友说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的商店买十次东西,每一次买东西都付两次钱,看有多少人拒绝第二次付款,然后把结果告诉他就行了。当然,买东西的钱是朋友给的。我先走进一家服装店,给孩子买了一件20元的衬衣,付过钱出来后,一会儿我又进去说:“对不起,刚才我买衣服忘了给钱。”店主是一个中年妇女,慈眉善目的,看样子应该是一个好人,我等她说“你已经付过钱了”,可是她只是看着我,不说话,我把手里的衬衣举到店主的面前说:“你看,我…  相似文献   

8.
为了培养幼儿的爱心,幼儿园结合一些典型事例组织了多次献爱心捐赠活动,可谓用心良苦。一次,在孩子们排队等待捐赠的间隙,我听到了他们的对话——“我拿了100元,我最多!你们都没有我多!”“他才拿了一个硬币,他最没有钱!”“我这里有满满一袋硬币,你们看!”孩子们兴奋地攀比着。这时,大家突然发现有三四个孩子手上空空的。于是,他们又开始议论:“你怎么没带钱呢?你是不是没有钱啊?”“你怎么这么没有爱心?”“你爸爸妈妈没有钱是不是?”在大家的追问下,没带钱的孩子难过地低下了头。捐赠仪式开始了,孩子们排好队伍一个个走到捐款箱前,将承载…  相似文献   

9.
常常有这样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做了错事后,会咬牙切齿地说:“这一次饶过你,下一次再这样,我非揍死你不可!”而等到孩子再次犯了错误后,家长还是那一套。一而再,再而三,孩子看出了家长的弱点,不但改不了错误,反而变本加厉。我的一个外甥就是这样,他上初一的时候就迷上了游戏机,以至于不思学习,经常旷课,偷拿家里的钱,甚至哄骗父母,以学校收费为名,把要到的钱拿去玩游戏机。父母对他毫无办法。在一次交谈中,我问他:“你最初是怎样迷上游戏机的?”他向我作了“坦白交待”:“开始我并不敢去玩,恐怕被爸妈知道。后来试着玩…  相似文献   

10.
走出超市,夜色更深了。琴掏出汽车钥匙准备开车门,这时,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走到她面前:“阿姨,我给你擦好车了,你看满意就给我五元钱,如果不满意,就算我免费服务。”琴看了看已擦洗干净的车,又看了看眼前这个在寒风中发抖的孩子,从钱包里掏出十元钱,孩子伸出一双冻得发紫的小手接过钱。“不要找钱了。”说完琴便打开车门进了驾驶室。可是孩子却从兜里抽出一张五元的票子拦住了琴的去路。这孩子真有意思,琴想。她拉开车门对孩子说:“这钱就算阿姨奖给你的,快点回家吧!”孩子仍固执地站在车前:“阿姨,说好的五元,咋能多要你的钱呢!”他把捏着…  相似文献   

11.
一个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半年了,没有去找事,窝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上网。最近跟他父母要钱,想去美国游学,朋友来问我该不该让他去,我望着他苍苍的白发说:“你如果真的要为孩子好,让他去,但是不要给他钱。”我想到了我妹婿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诚信试验     
一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要找10个人,在10个地方做诚信试验,问我能不能帮忙。我说可以,但不知道怎样做试验。朋友说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的商店买10次东西,每次买东西都付两次钱,看有多少人会拒绝第二次付款,然后把结果告诉他就行了。我先走进一家服装店,给孩子买了一件20元的衬衣。付过钱出来后,一会儿我又进去说:“对不起,刚才我买衣服忘了给钱。”店主是一个中年妇女,慈眉善目的,看样子应该是一个好人。我等她说:“你已经付过钱了。”可是她只是看着我,不说话。我把手里的衬衣举到店主的面前说:“你看,我买的就是这件衬衣。你开…  相似文献   

13.
一次,我的朋友为孩子拿了邻居家的皮球与爱人争论起来了。他爱人说:“孩子初次拿了人家的东西,送回去就完了么,这点小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的朋友说:“正因为是初次,所以不能忽视。如不及时教育,等形成不良习惯再管就晚了。”我赞成我朋友的说法。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儿童初次拿了别人的东西,据为已有,如果  相似文献   

14.
借钱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医生,他总是问我为什么不借给他钱. "你拿什么还我?"我问他,"你今天没钱,明天又去哪儿弄钱呢?我现在借钱给你,不就是等着将来你跟我解释谁把你骗了!"  相似文献   

15.
回归童心     
<正>遇到朋友五岁的儿子时,他刚给爸爸"写"好一封信。"这真是一封特别的信!你能说给我听听吗?"我笑看着这封画了几条长短不一的波浪线的"信"。小家伙很认真地指着波浪线逐一解说起来:"爸爸,我很喜欢你,我陪你一起加班!""爸爸你也喜欢我,你陪我一起玩!""爸爸加班拿工资很辛苦!""爸爸你很帅!"……几条看似毫无章法的波浪线充盈着孩子对父亲浓浓的情意!孩子的信虽没有汉字,却丝毫不缺乏感受性和想象力。如果我们不是俯下  相似文献   

16.
一缕飘香 《家长》2012,(4):22-23
"冷处理"不是置之不理,而是用一种冷静的方式把事情处理完。有好多次,朋友都说用了"冷处理"的办法来教育孩子。可我仔细一问,却发现她并不是"冷处理",而是没处理,至少是没把事情处理完。 有好多次,朋友都说用了“冷处理”的办法来教育孩子。可我仔细一问,却发现她并不是“冷处理”,而是没处理,至少是没把事情处理完。 那天,朋友又给我讲了一件事情。 朋友的孩子完成作业后,要穿溜冰鞋下楼玩儿,让朋友给他2元钱买水喝。在朋友给他钱的时候,孩子又提出要买口香糖。朋友没有同意,说家里还有口香糖。孩子一听便开始发脾气,还计较说朋友让他多读了5分钟英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用溜冰鞋敲地板。朋友给孩子讲了几句道理,见没有效果后,朋友说:“你又哭又闹,我不想和你说话,你自己好好想想哪里做错了吧!”这时,恰巧朋友的同事打来电话找她,朋友便出门去了。  相似文献   

17.
孩子偷偷拿钱怎么办辽宁省一位家长来信说:我的孩子今年13岁,他有一个坏毛病,就是拿大人的钱。不仅在家里拿,后来去亲戚家串门时也偷偷地拿,而且数额逐渐增多,竟达几十元。其间,被我们多次发现,打骂、说服教育都无济于事,实在束手无策,希望你们在百忙之中能给予帮助。  相似文献   

18.
《当代电大》2006,(9):60-60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医生,他总是问我为什么不借给他钱。“你拿什么还我?”我问他,“你今天没钱,明天又去哪儿弄钱呢?我现在借钱给你,不就是等着将来你跟我解释谁把你骗了!”  相似文献   

19.
一个朋友带孩子外出旅行,退房时,朋友将房间里使用过的一次性拖鞋装进了行李箱。孩子看到后很生气,对她说:"你这种行为,真让我无语。这些东西也要拿。"朋友对此很困惑,一次性拖鞋是免费提供给旅客的,而且使用过的,为什么拿了让孩子觉得不舒服呢?是不是孩子觉得这是"占便宜"或者"太小家子气"?还有一个朋友也有类似的困惑。每次吃饭,他都有个习惯,将吃剩的打包,可只要有孩子在,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朋友带孩子外出旅行,退房时,朋友将房间里使用过的一次性拖鞋装进了行李箱。孩子看到后很生气,对她说:"你这种行为,真让我无语。这些东西也要拿。"朋友对此很困惑,一次性拖鞋是免费提供给旅客的,而且使用过的,为什么拿了让孩子觉得不舒服呢?是不是孩子觉得这是"占便宜"或者"太小家子气"?还有一个朋友也有类似的困惑。每次吃饭,他都有个习惯,将吃剩的打包,可只要有孩子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