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实在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发展之一,可谓法良美意,素来为中外人士称道。任何一个中国的学生,自从他进入小学起,就不得不进入繁忙的考试中,“略去语文、英语等文科的提问、听写、默写(一般都要记分)和各科的大小测验、单元测验不说,还有期中考、期末考、竞争考、质量检查考、统考,如果进入初三、高三毕业班,今天水平考试,明天摸底考试,后天模拟考试,还有会考、毕业考、升学考。试题越做越多,度卷越考越长,题海望不到边,考卷铺天盖地,考得成绩差的学生找不着北,考得勤奋的学生晕头转向,考得基础好的学生七颠八倒”。这比起科举时代的“考功名”、“背八股”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更加严重。而这形式多样,次数众多的考试却把学生的创新意识考没了!  相似文献   

2.
随荇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语文考试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题型越来越丰富,课本卜的死知识考得很有限,不像以前老教材时能猜到很多题目,因此老师们感叹,书越来越难教;学生们叹息,语文书学了也考不好,别浪费时间了,好像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而且语文这门学科在中招考试中所占分值也很高。初中语文的学习,仅仅是靠课堂上教师讲课本上的内容是不够的,因为语文是一门拓展性很强的科目。用学生之间流传的一句话"学得都不考,考得都没学"来形容语文就再合适不过了。所以,初中阶段,学生应该通过课外阅读来拓宽自己的语文知识面。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心理信箱”经常收到学生遇到各种心理障碍问题,向我们求助的书信。近日,收到初二女生娟娟关于考前失眠的求助信,觉得颇有代表性。娟娟在信中向我述说:“我学习用功,平时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上水平。可是,使我烦恼的是,每次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以考分为据,班级排名往往将我平时的中上水平降为中下。有时甚至考得更糟糕。究其原因是我的不良习惯造成。每次考试前,我总是睡不好觉,躺在床上大脑特别兴奋,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地无法入睡。而且,我越是想快点入睡就越是睡不着,到了第二天,我精神不振,情绪紧张不安,总担心考不好,在考试时心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校招生》2005,(2):18-22
高三第一学期已经OVER,半年的时光,模拟考、月考、诊断考,再加上平时各科的训练,大大小小的考试各位经历了不少。是不是有这样的感受?每次总会有一些错误,就像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却总在眼前出现一样,让你不胜其扰,“君在痰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蔡桓公当年就“毁”这“疾”上。平时考试或训练中的错误也一样,看似不起眼,如果不及时“纠错”,就可能让你在高考中折戟沉沙。  相似文献   

6.
“区长”好     
每次考试之前,老师总忘不了交待,“临时抱佛脚”还来得及。“临时抱佛脚”在这里是形容那些平时不用功,考试时翻书复习的学生。这句话,还可以形容那些平时不大来往,有事登门求人的客人。  相似文献   

7.
闫瑷 《甘肃教育》2007,(10S):24-25
每次考试结束后,我们常常会听到学生诸如此类的一些说法:“语文考试考前觉得什么都懂,考场上什么都不知道……”“语文考试复习不复习都一样,都能考八九十分……”有的语文教师也这样说:“其他学科通过复习,成绩提高幅度大,语文课实在不容易。”  相似文献   

8.
张勇 《现代家教》2000,(7):15-15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傻瓜吗?傻瓜需要“培养”。天生的傻瓜不是没有,而是很少很少,就像天生的瞎子、瘸子一样。傻瓜也不是后天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大人从小就“培养”,并且有一套“培养”的方法。下面是我在从生活中归纳出的“几点办法”,供那些愿将孩子“培养”成傻瓜的家长们参考。当孩子考不出好成绩的时候,你狠狠地训斥他,大声地讥笑他。你不要以为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好,就这次考得不理想,就不怎么  相似文献   

9.
现在我们基层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老师教学生教得浅,考学生却毫不含糊考得深。教的是一般知识,考的是特殊知识,不考学生懂的会的,单考学生不懂的不会的。这种考法,真正折腾的是学生,害苦的也是学生。一些成绩很好的学生正是在这浅教而后深考的龙套中迷失了自我,成为考试的奴仆,失去了本属于他们的更深厚丰富更个性化的语文学习。大部分中等生正是在这一次次深难考试中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找不到了语文考试的感觉,在这浅教而后深考的语文恶性循环中,他们的学习不是向上升进,而更多的是向下滑坡。至于相当一部分差生,这种语文考试对于…  相似文献   

10.
稍有语文教学经验的人都知道:中学阶段语文学习有一条规律——“平时靠积累,临场看发挥”。只要平时多读写多背多积累,功夫到了家,就不会怯场,考试也就能运用自如,过“关”也就不成问题。因此,过去的语文教学从来不搞什么“总复习”,而语文考试的成绩都不差,学生的语文程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刘霞 《上海教育》2000,(12):38-39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课文内容为本的,学生只要平时能对课内教师讲的烂熟于胸,就可以从容对付考试。但如今的中考、高考无不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即今后语文考试的方向是以考查学生语文的能力为主,要求学生能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将课内学到的知识点“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这样的语文不仅不像人们认为的只要背出来就可以掌握的那么“死”,反而“活”得很。这也是语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中学招生考试,语文只考一篇作文,我非常赞成。过去一度盛行考繁琐的语文知识,招生考试如此,学校的毕业考试、期终考试以至平时测验也就竞相模仿。影响所及,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助长了教师教学中的繁琐哲学和学生学习上的死记硬背的风气。所以现在改考一篇作文,是改得对的。只考一篇作文,能不能反映学生平时的语文学习成绩呢?我认为小学高年级以上只考一篇作文,是完全能够反映学生平时语文学习成绩的。因为作文是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使用标点符号等各方面语文基本技能的综合表现,是灵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3.
新的学期是学生们升级或升学的关键学期,不少学生及家长都担心,怎样以更好的成绩来升人更高一年级呢?提起语文,有的学生会说,语文要掌握的知识太多了,拿起语文书不知从哪儿学起,有的学生会说,我觉得语文不是很难,但是每次考试,总是考不了高分,感觉不像数学和英语那样,这是为什么呢?语文学习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相似文献   

14.
谢谢夸奖     
邻家儿子正上初中。他在学校十分调皮。一点儿都不热爱学习。每次考试下来,成绩都特别差。尤其是语文,从来没有及格过。尽管这样,他还时常对人自我吹嘘:虽然我的语文每次考得不好,但  相似文献   

15.
考试是新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新课程的语文考试怎么考,这是新一轮课改中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显然,新课程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发展作  相似文献   

16.
何建军 《福建教育》2006,(11A):21-22
在一次小学毕业生语文素质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用“心急如焚、心满意足、因为……所以……”各写一个句子。相当一部分学生围绕“学习、考试、成绩”来答题,如,“上次,我的语文测试成绩不理想,我爸爸心急如焚。”“每次考试我只要能达到85分,我妈妈就心满意足了。”“因为我平时学习不够认真,所以这次考试我没有把握。”造句教学本应流光溢彩,答案本应丰富多彩,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造句的答案“清一色”、“千句一律”?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大革命,它要力图打破过去固守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要求改变那种只强调严格训练、被动学习和枯燥无味练习的灌输教育。应试教育的效果也只有通过考试来评判,在学生中流传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考得学生要补脑,考得家长心乱跳”。分数成了应试教育的惟一标准,为了高分,教师刻板地教,学生刻板地学,这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试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国家高瞻远瞩之。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大革命,它要力图打破过去固守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要求改变那种只强调严格训练、被动学习和枯燥无味练习的灌输教育。应试教育的效果也只有通过考试来评判,在学生中流传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考得学生要补脑,考得家长心乱跳”。分数成了应试教育的惟一标准,为了高分,教师刻板地教,学生刻板地学,这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制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试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国家高瞻远瞩之。  相似文献   

19.
考试是新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新课程的语文考试怎么考,这是新一轮课改中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显然,新课程的评价应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着眼点。综观语文命题,努力尝试和体现新课程的考试评价理念,大致体现了闭放结合性、迁移拓展性、自主选择性、感受体验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最近有一种坏习惯总困扰着我,每次模拟考试,我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我又考砸了”。这种感觉就像条件反射一样,一出考场就会产生,以至于影响了其他科目的考试。我知道.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会影响到我的高考考试.我很着急,不知道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