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使其对诗歌有所感悟,并借助已有的阅读审美感受,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诗的国度,人们都喜欢诗.中专学生有着诗一般的青春浪漫,对诗更是情有独钟.然而,诗歌王国的魅力,并不是读懂了诗的字面意思就能领略得到的.欣赏诗歌,重要的是要借助想象和联想,因此,在讲完了中专语文第四册的诗歌单元,讲到诗歌的阅读和欣赏问题时,我就着重给学生们谈了想象和联想在诗歌欣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林光云 《广西教育》2014,(5):100-100
正诗歌赏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生应该学会赏析诗歌作品,体会诗歌蕴含的美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许多学生觉得诗歌赏析高深莫测,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借助联想和想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赏析诗歌时披文入情,尽赏其妙,更好地感受诗歌的内涵。那么,在诗歌赏析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呢?一、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的画面  相似文献   

4.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的艺术特点之一,诗人借助它就能浮想联翩,“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意境。诗歌阅读教学中,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而品味作品的诗情、诗意。我教学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诗,便做了这方面的有益尝试,既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加强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高考古典诗歌的考查越来越注重对诗歌本身的理解,语文教学虽然也相当注重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解读,但收效甚微,阅读鉴赏依然是学生心头的一大难题,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本文以多年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了作者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摸索出了一套简单有效的读懂诗歌的方法,即首先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翻译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融会贯通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诗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力的训练。2、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3、培养学生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想。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设想:这首诗中对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下的诗歌课堂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诗歌本身的"性灵"来濡染、熏陶学生。师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诗歌的认同与重构,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审美经验以及瞬时情感体验,借助想象与联想等阅读方法,富有个性地解读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升华诗歌主题,从而形成"同课异构"的教学体系,在相同的诗歌文本中发现不同的阅读感受、情感体验、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8.
<正>设计意图: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目标。鉴赏诗歌,首先应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联想和想象。所以,本节课把联想和想象作为教学的重点;把体会古诗词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创作的经典诗句的赏析,作为本课的最大亮点,以此激发学生借助想象创作诗歌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着重培养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诗歌语言凝炼,含义丰富;形象具体鲜明,富于联想和想象;感情强烈充沛;讲究节奏和韵律。要掌握诗歌的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真正学会欣赏诗歌,必须反复诵读,在朗读中逐步加深对诗歌的内容、意境的理解。朗读时要注意以下五个步骤:  相似文献   

10.
意象是诗歌中基本的单位,也是把握诗歌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于意象的准确理解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本文拟从借助生活经验、归纳典型意象、运用联想想象三个方面谈谈高中语文的意象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了解诗歌的写作手法。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2.
联想和想象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方式,在诗歌教学中加强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从“联”“系”“解”“构”四个方面阐释了诗歌课内外拓展阅读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掌握从联想到想象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方法,获得高阶思维的锻炼与提升,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涵养诗意审美志趣,厚实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要立足课内,把训练学生明主旨、抓要点、理顺序、破疑点的良好阅读理解思路作为着眼点。本文从阅读理解的定义出发,着重从语言训练、解析文本、多读多背、联想想象、自我反思等五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作者深感要搞好古典诗歌教学,就要从艺术规律和教学规律出发,广泛阅读课外作品,开阔眼界,进行能力迁移,拓展思路;从具体作品的鉴赏中,总结鉴赏规律;进行诗歌与其他艺术的沟通,加深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质的理解,拓展思路;反复吟诵,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积极的联想、想象和品味,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其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5.
高中新课标对诗歌课堂有这样的评价标准:"诗歌课堂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拓展想象和联想,能否通过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是否有独到的感受和对作品的创造性理解等。"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诗歌,已成为也理所当然要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喜欢诗,爱读诗,真正提高诗歌阅读能力,在古诗歌教学中做一些有效尝试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诗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力的训练。2、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3、培养学生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创造性阅读是指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读出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它超出作者的本意。创造性阅读能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作品中没有的东西,得到更丰富的体验与感悟。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歌阅读,需要从意象解读入手,烛幽索隐。意象发微,首先要界定意象概念,辨析何为意象;然后要识记意象内涵,进而挖掘深刻意蕴。在挖掘时可以从想象、联想、比德和移情的角度对意象进行深入探究,以更好地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19.
在诗歌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构思技巧,不仅可以培养其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能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其朗读能力。笔者认为,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精练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塑造形象、创造意境的。下面,  相似文献   

20.
为了将对学生的品读鉴赏诗歌的能力落到实处,在设计中结合词作特点,采用比较阅读法和联想、想象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婉约词作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