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而主体意识是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我觉悟,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意情表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意味着他们主动参与自身发展过程的开始;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学生自知、自检、自主、自奋的程度,从而决定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那么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这里提出六种意情策略,供讨论。一、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化他们的主人感,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其实质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这些正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需要。在创新意识中,问题意识是核心。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阅读的任务是解决阅  相似文献   

3.
王红英 《甘肃教育》2014,(14):119-119
正"主体意识"指主体的自我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活动的个体,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自我的存在并接受和尊重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充满信心。这样不仅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  相似文献   

4.
只有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独立自主意识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独立自主意识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其实质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这些正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需要。在创新意识中,问题意识是核心。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阅读的任务是解决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解决老师的问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更是阅读教学本身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该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视构建心理安全区,让学生敢问;二是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会质疑,会提问。  相似文献   

6.
我们作为小学科学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学科学的意识,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为国家强盛而努力奋斗学习。教师要积极研究和探讨教学方法,研究如何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7.
分工协作解决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也增强了合作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善于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教育环境,善于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善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成功体验,从而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应是积极参与教学的主体。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意识,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从而努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情感意向,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向同仁们谈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或者说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他们知识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全面提高。一、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体意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实现他们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才能真…  相似文献   

11.
集体意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今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因为生活环境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集体意识不容乐观。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集体意识淡薄的原因,对他们的集体意识的培养措施进行探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而党员又是这一优秀群体之中的优秀分子,他们民主意识强,党性原则强,参与意识强,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维护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提高高校党的治校理教能力、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但从高校党建工作现状看,目前部分高校党组织对党员主体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党员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采取情境导入式、合作体验式、设疑探究式等一系列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祝家 《职业技术》2010,(5):37-39
构建探究课堂,发挥学生主体学习作用,回归学生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课堂英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紧张的考试之后对试卷上的问题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是很愿意投入到对试题的探究中的,他们便成为自觉主动学习的主体。而此时教师对试卷的及时讲评正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怎样在试卷评讲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呢?  相似文献   

16.
现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地创新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其能够与时俱进。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教师不仅要给他们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因此,对小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策略等进行研究,希望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观点     
建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应遵循的原则王攀峰在《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在课堂中,“学习与生活共同体”的建构,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  相似文献   

18.
当代数学“双主体”教育价值观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课程改革呼唤主体意识的回归,笔者认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当其冲。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宽容学生的误解,保护他们的创造性。可先请基础较好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授课环节中,让他们更多地走上讲台做一回小老师,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性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赏识性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诊断性评价、学生对自我的认可性评价四个环节实现教学评价主体互动化,收到了良好效果。感悟到随着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性的增强,培养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20.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要方法有指定目标、信任学生、培养责任意识、磨炼坚强的意志及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等。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让他们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