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和后殖民时代的到来,以及西方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的蔓延,对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提出了质疑和挑战.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不能以保护自己的文化免于西方侵犯为由,拒绝借鉴,借鉴仍是我国当前比较教育研究的首要目的.在后殖民主义的影响下,借鉴的主体、内容、对象、方式等应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2.
比较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之初,目的是推动现代教育的改革及建立科学的教育。而“科学性”正是通过学科研究方法的成熟与否、方法论体系的完整与否来进行判断的,这也是一个学科成熟与发展的重要表征。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及方法论发展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认为其主要分为借鉴与移植、反思与创新两个阶段。同时,聚焦当前中国学界在比较教育研究方法领域关注的问题,将其归纳为两大问题:研究方法的选择及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文艺问题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研究在学介被简称为后学(post-ism)研究。这一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问题研究观点各异,取向不同。本在对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艺问题加以反思中强调:后学研究不仅要在严肃的学术研究中分析那些客观研究的观点,还应该对后现代推进观点加以梳理,对客观研究加以总结。要弄清“后学在中国”这个多维多面的问题,只能在学术公正的历史平台上认真地考察各方的观点,对那些严肃的研究加以首肯,对那些不负责任的说法和想当然的滑过问题边界的做法,加以实现求是的审理,才能使反思有其正当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文艺问题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研究在学界被简称为后学(post-ism)研究。这一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问题研究观点各异,取向不同。本文在对后现代语境中的中国文艺问题加以反思中强调:后学研究不仅要在严肃的学术研究中分析那些客观研究者的观点,还应该对后现代推进者观点加以梳理,对客观研究加以总结。要弄清“后学在中国”这个多维多面的问题,只能在学术正的历史平台上认真地考察各方的观点,对那些严肃的研究加以首肯,对那些不负责任的说法和想当然的滑过问题边界的做法,加以实事求是的审理,才能使反思有其正当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哲学在教育和教育研究中的角色"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教育公平、教育改革、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哲学等议题,对在当前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所遇到的诸多价值层面和方法层面上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推进了教育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老年教育研究主要对老年教育公平缺失、"互联网+老年教育"缺失和国外先进经验借鉴缺失等问题进行探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探究本源和加强反思,并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7.
理据的寻问:西方社会指标中的教育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设置特定的教育指标是一个关系教育指标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根本问题,同时,它也是我国当前的教育指标研究中未能充分意识或合理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在全球有较大影响的物质生活质量指数、英格尔斯现代化指标体系、人类发展指数和欧洲社会指标体系为考察对象,分析这些社会指标中之所以提出特定的教育指标的原因与根据,以期在介绍几个典型的教育指标的基础上,反思我们的教育指标比较研究,倡导教育指标研究过程中的理据精神。  相似文献   

8.
杜赞奇的《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作为后殖民主义史学在海外中国学研究中的范例,具体展示了话语分析在当代史学编纂中的应用。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历史研究的视角,而且还让我们对历史研究本身及其与时代的关系有了更大的反思空间。正是在对传统历史话语的反拨当中,历史研究才能真正建立与当代世界的有效联系。  相似文献   

9.
全纳教育是当前全球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思潮,也是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作为一种新的全球教育思潮,我国对它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了解全纳教育的来龙去脉,把握其实质,通过学术梳理与实践反思,重新审视当前我国全纳教育实施中的矛盾与困惑,探求对策与思路,是我国全纳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题中要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殖民”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借鉴或采用西方国家教育发展的理念与做法,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选择。由此,不仅造成基本国情、民族文化、本土教育资源等的"集体遗忘",还造成思维方式的单一、认识的片面、多元思想的消解。从后殖民主义、本土知识的研究来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必须要有明确的"身份确定",克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摆脱文化殖民主义的束缚,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唐盛昌 《中学教育》2010,(7):16-20,15
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型过程中,高中阶段大力推进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成为应有之义。为此,聚焦于优秀学生的培育,借鉴世界一流名校的课程体系,形成学校自身有个性的、整体的课程框架,并付诸实施,就是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上海中学在对国际主流课程的实践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把握中国特色与学生的优势,从2003年开始致力于构建学校课程图谱并付诸系统实施,突显了可供同类学校借鉴的、推进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五个要素: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知识构成,注重学生志存高远与意志磨砺,推进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匹配,不断激发学生成长的飞跃期,激励学生基于专门知识领域与数字技术整合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社区教育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对一定区域的经济、政治、自然环境、居民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对国外、国内社区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以期对我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有关中国的两部畅销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人的状况》中,中国呈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形象。中国形象的两极差异并非认知水平所致,它们隐含着共同的西方殖民视角,是西方利用中国形象服务于殖民话语,论证西方文明统治东方文明的合法性而有意识确立的话语霸权。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概况,人才培养的现状和人才培养的特征,需要从理论上研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以及与一般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探索了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要解决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问题、移植国外人才培养模式要本土化问题、要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运用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对中关两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资格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四个阶段的探析,发现问题,找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旨在为完善资格标准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126 research articles from three comparative education journals to chart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with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on the Soviet Union and post-Soviet countries. Thematic, theoretical, discursive, and methodological aspects of scholarship are linked with changing geopolitical realities in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scholarship published since the late 1950s. A new framework of multi-layered colonialism is introduced to explore different features of the double disadvantage that comparative education knowledge production on post-Soviet countries has faced – Russian imperialism and Western academic colonialism. The paper contributes to comparative education knowledge creation by historicis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academic output and outlining a potential future dire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on post-Soviet system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摘要:产学合作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较好地适应了高职教育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操作性的基本特征,它兼有学校本位职教模式和企业本位职教模式的优点,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运转灵活、优势互补的职教模式。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产学合作模式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产学合作模式只是流于“文件化”,并未真正实现,致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远不能适应职业市场的要求。本文试通过对德、英、日三国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如何实现的比较研究,分析得出几点启示,以期有益于我国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民办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资金短缺是制约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资金短缺的原因及资金筹措的现状,介绍了美国私立大学资金筹措的经验。通过比较研究,从政策、法律、公平的竞争环境三个外部宏观层面和民办校的经营理念、服务地方经济、加强校友沟通等三个内部微观层面,对我国民办高校如何进行资金筹措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霍姆斯是比较教育领域的著名学者,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以问题解决法为核心的比较教育方法论体系。在构建该方法论过程中,他承袭了波普尔、杜威的哲学思想,并将其应用于比较教育研究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文章简析了霍姆斯的"四模式"和"五步骤"的主要思路和理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三点思考:"四模式"利于研究者明析教育制度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五步法"的提出虽给比较教育学科带来了身份危机,但推动了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问题解决法强调对假说证伪而非为政策辩护,揭示了比较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政策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