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假字和古今字是古书用字的两个不同概念,对两者应严格区分。本文就中学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字进行粗浅的分析,意在探讨这两者的区别,处理应该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代汉字数量少,一个字往往要代表好几个词,后世为了避免一字代多词所引起的误会,就另造新字分担了原字的一部分功能,这就形成了汉字的古今分化现象。但在古籍中仍是分化以前的情况,古字的音就得依照分化后的今字的音来读。如:见:见的本义是“看见”,应读ji...  相似文献   

3.
一谈到古今字,许多人就会说:古代造的字就是古字,后代造的字就是今字。我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文明古国之一,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商代的甲骨文,就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况且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了,那么中国文字产生的最早年代肯定是在三千年之前了。在这样漫长的历史中我们如何划分古代和现代,怎样区  相似文献   

4.
丁汉浩 《语文知识》2004,(12):10-10
通假字。通假必须是两个字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古人写章时不用本来该用的那个字,而用另一个跟它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同音替代现象。叫作“通假”或“古音通假”。“通”的意思是通用.“假”的意思是借用。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如《鸿门宴》中的“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二声音相同而相通.“蚤”借用了“早”的意义,“蚤”是“早”的假借字.“早”是“蚤”的假借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语文课卒的文言文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通假字、假借字和古今字。初学者对此极易混淆,但实际上它们各有不同,稍加区别,不难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汉语中,有些字古今同形而异读,并且字义也有很大差别。对这些字,中学生往往容易按现在的读法去读,按现在的意思去理解。因此,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对古今同形异读字进行积累、归纳、整理。现将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中部分容易读错讲错的古今同形异读字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古今字与通假字比较韩伟1古今字是汉语同词先后异字现象。这是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由孳乳而产生的一种文字现象。它是汉语中的某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先后产生了不同的书写形式,产生在前的称为古字,产生在后的称为今字,今字又叫后起字。古字与今字不处在语言发展的同一历史...  相似文献   

8.
在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碰到通假字和古今字这两种语言现象。比如,“旦回不可不蚤自来自谢项工”,“蚤”通“早”(《鸿门宴》)。“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石钟山记》)。许多同学对这两种语言现象无法正确区别,常常似是而非,张冠李戴。那么,通假字与古今字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区别呢?通假字又称通借字,是在语言运用时一种临时性的同音借用或同音替代的现象。两个字的字形和字义本不相同,只是因为字音相同或相近,一个字被借用为另一个字,这就是通假字。如上例中,“蚤”本义为跳蚤,而“早”…  相似文献   

9.
10.
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是古文教学的难点,为了识别、区分、理解它们,我们应该从三类字的历史演变入手,弄清其产生的背景条件、具备特点、表现形式等,找到其规律,才有助于我们阅读古代文献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知识是复杂而深奥的,了解古今字与通假字的有关知识,分清初中课本中的古今字与通假字,对将来进入高一级学校及其今后的学习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比较古今字与通假字产生的原因、途径和形体特点,文章得出结论: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一般含有共同构件;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一般不含共同构件.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知识是复杂而深奥的,了解古今字与通假字的有关知识,分清初中课本中的古今字与通假字,对将来进入高一级学校及其今后的学习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有的教师竟认为古今字就是通假字。为此,本文特提出简单易行的从本质上区分古今字与通假字的方法。一、已知古今字就是在某种意义上先后产生的形体不同的字,那么如何明确而简便地判别它,其方法就只需看古字与今字之间是否有其意义上的联系,有,则是,无,则非也。例如: (1)至莫夜月明。(《石钟山记》) (2)将军禽操,宜在今曰。(《赤壁之战》) (3)公输盘不说。(《公输》) 以上三例中的加点字,从汉字的发展史来看,我们不难认出都是古字;与后起的字相对来说,它们的今字则分别为(1)“暮”、(2)“擒”、(3)“悦”。之所以认为“莫  相似文献   

15.
通假字和古今字,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常见的两种文字现象。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篇章中,就有不少通假字和古今字。为什么古代汉语中会出现这些文字现象,如何区别这两种现象,这是语言学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论古今字与通假字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字的产生途径可以归纳为八种情况,通假字根据通假后的沿变可以归纳为七种情况,其中有十二种可以构成六组对应关系,另有三种不能对应。古今字着眼于字际关系,通假字着眼于字词关系,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有错综交叉的关系。对各种用字现象在注释时应视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传统训诂学上两个术语,在现代的古书注释工作中常常出现古今字与通假字不分的现象。本文试图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二者的异同以区别之。  相似文献   

18.
马君花 《文教资料》2010,(31):22-24
古今字是汉字在发展中所产生的古今异字现象,通假字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古今字与通假字的本质不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不能正确区分二者。本文建议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入古今字的概念,同时注意规范界定与表述用语。  相似文献   

19.
假借字许慎在《说文》序中是这样解释假借字的:“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所渭“依声托事”,说的是有些事物或概念当时没有造出相应的字(实际上也不可能给每个事物或概念都造出一个相应的字,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这里说的字基本上等于词),便借取一个字来表示它的意义。如“而”字,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汉语的练习中,有些专科学生常把《石钟山记》的“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一句中的“莫”当作“暮”的通假字,把《墨子·备穴》的“以须炉火之然也”一句中的“然”当作“燃”的通假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要避免这种错误,关键之处,在于使学生正确辨别古今字与通假字,这也是大专古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们的做法是:一、弄清学生不能正确辨别古今字与通假宇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施教我们通过调查了解、摸底测验、练习等方式,分析出学生将古今字与通假字混淆的原因有二:其一,中学语文没有引入古今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