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力开发”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目前教改的主攻方向。知识与智力既是密切联系,又是互相区别的,两者不是一回事,不能互相取代。它表现在一个人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决定这个人智力的高低,两者不是绝对成正比的。但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一定的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而只有智力发展了才能更好、更科学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关键是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这里我想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世界历史教学中如何围绕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处理教材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2.
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TTCT—A和CRT对513名小学四年级学生测试发现:创造力和智力在整体上正相关十分显著;但按上、中、下水平分组统计,相关很低;个体智力与创造力发展水平不一定一致,可有9种组合;具有中等智商(IQ在90以上)的人都可能有高创造力,但高智商者成为高创造力者的比例远大于前者;创造力极高者须有中上水平(IQ在110以上)的智商,智商在79以下者不可能有极高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智力和知识     
智力和知识是互相依赖、彼此促进的。概括地说,智力是掌握知识的条件或武器,知识又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工具。排除智力,掌握知识,只能是徒托空言;排除知识,发展智力,也只能是一句废话。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获得不是绝对一致的。这一般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智力的发展可能落后于知识,即一个人知识很丰富,但他的智力不一定很发达;二是智力发展可能超越于知识,即一个人的知识较贫乏,但他的智力水平却发展得较高;三是  相似文献   

4.
一、智商(IQ)是一种表示人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也可以表现为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映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自然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许多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应该是倡导以创新精神为主体的素质教育。也就是说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结论性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将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宗旨。 在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中明确地提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要求。创造的特征是新颖、独特、不模仿、不因循守旧。例如,科学家发现新的事实与规律,发明新的技术、设备等。创造能力是时代对每个人较高的要求,没有大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创造能力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知识的传授与发展智力的矛盾,智力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注意力等东西的有机结合。学生的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而智力又表现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离开了知识,智力活动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但是,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并不等于知识的多少,智力并不永远随知识的增多而成正比地发展。如果只考虑对知识、技能的传授,满足于学生呆读死记,智力是得不到发展的。在知识的传授与发展智力这对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是智力的发展。因为,智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前提,缺乏相应的智力,要从根本上提高知识质量是不可能的,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相似文献   

7.
人们或许还记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流行一时的“智商”一词,那时候的人们把“智商”看作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条件。也有人说“知识决定命运”。但近年来,心理学研究发现,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有学者提出:一个人能否成功,智力因素只占20%,而心理因素却占到了80%。一个智力不错的人,如果非智力因素低下,心理素质差,那么他很可能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得很差劲,不尊重别人,不懂得如何与同事合作,甚至唯我独尊,盛气凌人,把困难推给别人,把功劳归于自己。这样的人,即使一时得志,也几乎没有最终成功的希望。相反,一些智力并不出众…  相似文献   

8.
自创造力概念提出以来人们就在探索创造力与智力之间的联系。经过众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不懈努力,如今已取得了一个较为一致的结论,即高创造力必须以超出一般水平的智力作为基础,但较高的智力并非必然地带来较高的创造力,而低创造力者的智力水平并不一致。概言之,较高的智力是较高创造力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研究表明,导致创造力与智力之间呈现这种非线性相关性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在创造力的发展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结论启示我们,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同时也要重视学…  相似文献   

9.
施依秀 《江苏高教》2001,(2):123-124
一、在重视智力培养的同时 ,更要注重情感智慧的锤炼科学研究表明 ,从某种意义上讲智力和情感智慧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两臂 ,缺一不可。智力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 ,它主要表现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情感智慧是人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 ,主要反映在对自我情绪的控制管理及对他人情绪的驾驭上 ,表现为意志力、自信力、坚韧力、进取力、创造力、承受力、交往力等。有专家认为 ,情感智慧是一个人成才成功的重要动力系统。教育如果只看重知识系统的发展而忽视动力系统的锤炼 ,就不能持久地发挥人的智力潜能 ,就难以适应竞争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人的创造力是获取知识能力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有人只求能力,不注重智力;或把人的创造力束之高阁都是片面的。艺术本身就是求异的,这也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为审美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思维过程。思维方式有许多种:开发性的、正向、反向、横向、纵向的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一、要突破传统的、狭隘的创造力观念的局限,树立更为开放、现实并具有时代意义的创造观。1、树立创造力的平常现。人们往往把创造力机为一种神秘的现象,认为只有对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有重大创见和发明的才是创造,因此,创造力是少数天才人物所具有的秉赋。这种对创造力的误解忽视了后天教育和实践对青少年创造力的促进作用,不利于创造力教育的开展。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智力是人的一种偏于认知方面的心理特性或个性特点,而创造力则是智力的高级表现。许多学者也根据大量的观察经验提出,创造力主要是由敏锐的观察力、…  相似文献   

12.
美国心理学家马兹罗认为:创造能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这是属于科学家、发明家、作家、艺术家少数人所具备的;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这是属于开发人的自我潜在能力意义上的创造力。这种创造能力,对别人并不是什么新发现,而对自己却是新的。这种创造力是小学教育应该十分重视培养的。最近在附小听了一些语文课,对这个问题有所领悟。有一次,实验班的老师上《司马光打破水缸》一课。当她指导学生学完课文以后,孩子们认  相似文献   

13.
智力与成才     
智力与成才郭建停智力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智力和成才不能划等号。日本有一位学者对168名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与众不同之处并不在于智力,而在于恒心,在于在希望渺茫的情况下,也能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到底。这些科学家青少...  相似文献   

14.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科学家的直觉持欣赏崇拜的态度,因为在公众心目中,这类人通常天赋异秉、智力超群,他们对许多事物或问题都表现出常人难以企及的快捷反应,而且他们的直觉判断总表现出令人钦佩的独特性,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科学家的直觉百分之百准确。在某些并不复杂的瞬间判断中他们有时也偶尔犯错,甚至在他们自己所擅长的专业领域里也常见疏忽。  相似文献   

15.
万物之间     
当代文学除了没有对神、对大自然的敬畏 ,还缺少与大自然中的其它生灵的联系。好像这个时期的人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是天地之间的独夫。这多么可怕 :人处于可怕的孤独状态 ,却没有多少孤独感。我一直认为人不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 ,更不可能是品质上最高贵的动物 ,也不可能是在许多方面显得最可爱的动物。有些动物的智慧不被我们人类所理解 ,却并不表明它不存在。它们当中的一部分对于我们还是相当陌生的。它们没有与我们相同的语言 ,所以我们不会理解它们。我们不理解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 ,简直数不胜数 ,这是我们都明白的道…  相似文献   

16.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颁发的物理《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高考把能力的考核放在首位,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能力的高低……”。“创造学”指出各种能力综合表现为智力,智力在高层次上运行的表现是创造力。显然,高考题与创造力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特别是高考题的不断创新,对学生创造力的要求也就逐步提高。经验表明,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其效益会在高考卷面上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诗意的喜鹊     
喜鹊,是家乡一种很古典的鸟。它的模样并不俊俏,羽毛并不艳丽,叫声并不甜美,但这却不影响古往今来它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我想像许多动物一样,它的名字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符号,而足有其丰富的表意内涵,那一个“喜”字谁知凝结了多少人甚至是多少代人的缜密观察和思索,承载着多么丰厚而朴素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 ,创造力并非天才所独有 ,每个智力正常的人都有潜在的创造力。既然如此 ,那么大多数人是可以被“教会”创造的 ,这个任务也就落在了教育的肩上。本文就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谈几点认识。  一、传授知识与训练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在人类历史上 ,每一项科学发明和创造以及新思想、新思维的产生都是在总结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 ,没有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创造也就无从谈起。牛顿总结其总是富有创造力的原因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某种意义上说 ,“一个新想法…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幼儿已经具有创造力的萌芽。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和智商相关,但不是绝对的。一般而言,有高智商的人,不一定有高的创造力;有高创造力的人,却要有中等以上的智商。因为创造力除了“智力”之外,还包括了5个重要的能力:敏觉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流畅力。幼儿的创造力具有不自觉性、不稳定性、可塑造性强等特点。在早期教育中,要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使其创造力趋向自觉稳定,让其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力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失败”二字,大多数人都惟恐避之不及。但在科学研究中,失败却又是难免的。就一项发明创造本身而言,成功只有一次就够了.而失败却不知会有多少次。有的人经不起失败的打击而与成功失之交臂;也有人从失败中寻找到机遇而最终获得成功。许多科学家都是以失败为契机,在失败中获得意外的惊喜而创造出新的发明,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