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2位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也就是说他们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2.
先请看200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理综卷第27题: 例1 科学家发现某药物M能治疗心血管疾病是因为它在人体内能释放出一种"信使分子"D,并阐明了D在人体内的作用原理.为此他们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3.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及美国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泛素由76个氨基酸组成,它就像标签一样贴上某些蛋白质,只要这种泛素贴在这些蛋白质上,这些蛋白质就会被送到细胞内降解.标签是怎么贴的呢?原来细胞中存在着E1、E2、E3三种酶,它们的分工是这样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奖]揭示人类嗅觉器官工作原理两位美国科学家共获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综合2004年10月5日《新民晚报》以及10月6日《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消息,2004年10月4日瑞典皇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授予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对人类嗅觉器官工作原理的突破性发现。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新闻公报中说,1991年这两位科学家联合发表了有关嗅觉机理的科学论文,随后又各自独立对分子结构和细胞组织进行了分析研究,清晰揭示了嗅觉系统的工作原理。他们发现:在鼻腔上部的上皮细胞内有一…  相似文献   

5.
阅读材料:2004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授予有"气味专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他们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告诉世界"我们是如何能够辨别和记得1万种左右的气味"的.  相似文献   

6.
赵路 《科技文萃》2005,(1):46-49
2004年10月5日,瑞典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3位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弗兰克·维尔切克.物理学奖评委会认为,获奖的3位科学家发现的"渐近自由"现象,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基本作用力作用方式的理解,为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完善了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而且也让科学家向实现对自然界四种力进行统一描述的宏大梦想更进了一步,最终将形成一种涵盖包括万有引力在内的解释一切物理现象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物理教师》2004,25(12):46-46
据新华社电,瑞典皇家科学院11月5日宣布,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相似文献   

8.
背景材料北京时间2004年10月6日18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三人共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6万美元)的奖金,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具体材料可参见《化学教学》2004年12期)仔细阅读背景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答下面的  相似文献   

9.
"燃冰"之战     
公元ABAB年,R国科学家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可以替代石油、天然气和煤的新能源,新能源暂命名为"燃冰",意思是可以燃烧的冰.几乎与此同时,R国政府警告世人:鉴于"燃冰"是R国科学家在南极洲的"重要发现",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特宣布R国对南极洲的所有"燃冰"拥有"主权",其他任何国家不得"另有企图";否则,将"兵戎相见".  相似文献   

10.
"燃冰"之战     
公元ABAB年,R国科学家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可以替代石油、天然气和煤的新能源,新能源暂命名为"燃冰",意思是可以燃烧的冰.几乎与此同时,R国政府警告世人:鉴于"燃冰"是R国科学家在南极洲的"重要发现",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特宣布R国对南极洲的所有"燃冰"拥有"主权",其他任何国家不得"另有企图";否则,将"兵戎相见".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工业家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世界公认的物理学最高奖项,可以说是物理学王国的皇冠.对物理科学家来说获得它是对自己成绩的终极肯定,令所有从事物理研究的人梦寐以求.2007年,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早在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就发现,一些金属的电阻会随外加磁场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有些合金材料的电阻会随着磁场急剧减少10倍以上,他们把这种电阻叫做"巨磁电阻".时隔19年,直到2007年10月9日,"巨磁电阻"效应才为这两位科学家送来了这份迟来的荣誉."巨磁电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旅美科学家饶毅领导的实验室7月22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篇论文,报告他们发现了决定神经细胞运动方向的导向性分子.这一发现被国际权威誉为"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发现",是发育神经生物学领域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是否只有爱"崇高"的人文知识分子才有不堪往事,索以严谨著称的科学家们则总是循规蹈矩呢? 当然不是,现代人老觉得各种科学之间界限分明、门类清楚,科学家的形象也只是他们在正规科学史上所标示的那样:牛顿坐在苹果树下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水壶的启示发明了蒸汽机等等.  相似文献   

14.
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所谓"巨磁电阻"效应,是指磁性材料的电阻率在有外磁场作用时较无外磁场作用时存在巨大变化的现象.根据这一效应开发的小型大容量计算机硬盘已得到广泛应用.瑞典皇家科学院评价这项成就时表示,这项技术被认为是"前途广阔的纳米技术领域的首批实际应用之一".体积越来越小,容量越来越大——在如今这个信息  相似文献   

15.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流体动力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宣布,他们成功地测出了迄今已知的原子间最长、作用力最弱的键. 据报道,研究人员先是让一束加压的超低温氦原子通过真空,形成一种两原子的"减光"分子.随后,科学家们又让这些"减光"分子通过极细的光栅,结果获得一个特殊的衍射图案.分析这个衍射图案后,他们计算出氦原子间的键的强度.测算结果发现,氦原子之间的键长达5.2纳米,能量约为一千万分之一电子伏,仅相当于氢原子间键强度的5000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和印尼的科学家在弗洛勒斯岛上,发现了一具史前人类的化石;这是一个身高仅0.91米,至少已有20岁的女性,其脑容量只及现代人的1/4。科学家给这具化石取名为“小矮人”。随后,他们又发现了另外6具类似的古人遗骨。科学家将这一从未被发现的新人种命名为“弗洛勒斯人”。美国《科学》杂志将它评为2004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之一,认为这是过去50年间古人类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发现,它改变了我们对人类进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今日中学生》2016,(19):68-69
近日,科学家首次发现蜜蜂“种植”真菌,以喂养幼蜂. 尽管科学家早已发现蚂蚁和白蚁等社会性昆虫都会“种植粮食”,但他们一直认为蜜蜂只能靠花粉和花蜜哺育后代.如今,事实证明他们想错了.对于一种生活在巴西的无刺蜂来说,不“种植”真菌,它们将无法生存. 巴西科学家克里斯蒂亚·梅内兹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他们所观测的30个无刺蜂的蜂巢中都生长有白色的红曲霉菌落.一开始,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真菌是污染物,后来却发现,红曲霉菌只生长在蜂巢中幼蜂居住的地方.幼蜂以这些真菌为食,吃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18.
正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斯托尔默、美籍华人科学家崔琦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以表彰他们为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的新闻公报说,这三位科学家发现强磁场中共同相互作用的电子能形成具有分数分子电荷的新型"粒子",这是量子物理学领域内的重大突破,他们为现代物理学许多分支中新的理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每个人在他年幼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而我们不少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生活中缺少科学教育的资源.他们往往认为科学只是身穿白大褂,在研究室里做实验的科学家的事,和普通百姓、和孩子没有多大关系.为了改变家长这种想法,我们利用幼儿园的科学发现室开展了一系列指导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奇云 《科技文萃》2004,(6):28-29
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然而,这个世界还有许多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物质. 过去,人们只知道物质有三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20世纪中期,科学家确认物质第四态,即"等离子体态".1995年,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首次创造出物质的第五态,即"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2004年1月29日,这个联合研究小组又宣布,他们创造出物质的第六种形态,即"费米子凝聚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