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运用以喜状悲的艺术手法,凸现了人物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巨大反差,彰显了他们命运的悲剧色彩。作者写喜只是手段,只是铺垫,突出悲才是目的,才是正意所在;作品表象言喜,实质写悲;喜中之悲,愈显沉重。因此作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以喜状悲的美学艺术,把现实的悲剧和喜剧融合成更深沉、更悲壮的审美形态,开创了美学领域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北宋的文学家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说,不能因外界事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从这句话中可见其豁达胸襟和乐观心态。但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有挫折和低谷的时期。面对困境,有的人能保持坚强、自  相似文献   

3.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总有些起跌坎坷,总有些“阴晴圆缺”,他们总是喜自己的喜,悲自己的悲,每个决定都会有不同的选择,每个选择都有着不同的结果,然而,万事万物在遵循规律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同命运的抉择,那便是——一念之差。  相似文献   

4.
每年高招结束,我们身边都会发生或悲或喜的故事。我女儿就读的中学,2008年一个班的考生高考分数全部超过二本线,而录取结果却有近三分之一的孩子落榜而不得不选择复读。  相似文献   

5.
每年高招结束,我们身边都会发生或悲或喜的故事.我女儿就读的中学,2008年一个班的考生高考分数全部超过二本线,而录取结果却有近三分之一的孩子落榜而不得不选择复读.  相似文献   

6.
我不欢迎你     
去年的新年,先"喜"后"悲",令我难忘. 去年快到新年的时候,快乐在我心中翻飞起落.因为我的扁桃体老发炎,吃辣味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这次妈妈答应元旦给我吃一顿辣辣的火锅,想到这,我的口水就在口中打转.  相似文献   

7.
自读书以来,小生似乎就从未大喜大悲过,悲也是哼一声.喜也是哈一声,哼哼哈哈头发白两根这可不是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不过年纪轻轻就被命运调戏了好几把,以至于成天木然一张脸,哭不得也笑不得。  相似文献   

8.
未获奖感言     
看到《教师博览》2010年第12期的样刊.又喜又悲。喜的是看到自己的文章面世.这种喜悦不亚于生命的新生;悲的是同时看到了《教师博览》最后一页上“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征文获奖名单——里面没有我!我一直以为自己会获奖的:《教师博览》2010年全年刊发的24篇征文中.就有我的两篇.  相似文献   

9.
悲喜     
<正>你的喜就是卸下了面具的悲。涌出你笑声的井,也常常充溢着你的泪。还能怎么样呢?悲的伤痕越深,你才能容纳更多的喜。你用来斟酒的杯子,不正是在陶工窑中烧就?那抚慰你心灵的笛子,不正是用刀刃镂空的木头?喜时扪心自问,你会发现那给你喜的,正是那曾使你悲的。悲时再细察内心,你会明白你为之哭泣的,其实正是你过去的喜悦。你们有人说:"喜高于悲。"也有人说:"不,悲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特性——透心入骨的悲美风格。《倾城之恋》的悲美风格表现在:一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二是对“悲”的氛围的营造;三是“悲中带喜”的结局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孤更是一种孤傲,一种让人难以亲近的气息;独更是一种行为,一种处事方式。独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气节,更是一种血性。悲在于能牵动你的心,能震撼你的心,在于能把读者拉到文学作品中去,让你随着作品中的人物的悲而悲,随作品中的人物的喜而喜。  相似文献   

12.
一、冷抒情:“喜”不狂,“悲”不惨 归有光(1506--1571)的《项脊轩志》是中国散文史上的经典名篇。该文写日常之琐事,抒一己之喜悲,四五百年后,犹能摇人心旌,传诵不绝,何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写“喜”也,不成狂态,无张扬之欣喜;其言“悲’也,不见惨象,无顿足之怨怼。作者抒发情感,冷静从容,内敛含蓄,理性沉稳,极有节制,此即笔者所说的“冷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13.
正每年艺考时节,都会有一些艺术生,还未进入校门,就已经成为话题焦点。中戏、北影、中传,这三大艺术院校前,也照例每年都会上演一出出悲喜剧。悲的是大多数,喜的是那些幸运的少数人。不过,即使是幸运儿,也只是刚刚开始,未来的星途尚未开启,等待他们的同样是四年漫长的校园时光,以及种种枯燥无味的专业磨励。他们日复一日的校园生活,相信对很多外面的人来说,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神秘感。  相似文献   

14.
读晓苏的油菜坡系列,我忽然联想起有年攀登泉州清源山,面对勒于一块巨石上"悲喜交集"四个大字,恍然间似有所悟来,那是弘一大师的真迹,道尽又道不尽人生的况味。人生于天地之间,百代过客,你方唱罢我登场,有悲有喜,又悲又喜,悲喜交集,无论是就个体、就群体,还是就类的存在而言,应该都是造物赐予的无法逃遁的定数吧。引此联想,并非是说晓苏小说意在谈玄论禅,其所指有二:一是就小说文本而言,有悲有喜,又悲又喜,悲喜交集,是晓苏对当下中国乡村风景的审美把握;二是就读者反应而言,有悲有喜,又悲又喜,悲喜交集,是一种复杂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5.
小道     
同样的年龄,同样的路,同样的方向,同坐的车……仿佛因为这太多太多的相同因而产生了缘分,这种莫名的缘分正悄无声息的拉近着我和你的距离。那时还是阳春三月,那条木棉出墙的小道铭记着三年以来喜与悲的交织,一个个我和你的脚印。我们俩健步如飞的身影每天都会在上学和放学时分出现在小道上,形影不离。  相似文献   

16.
每年高考招生录取之中、录取之后,总会有一些或喜或悲的故事。喜的故事,让大家高兴;悲的故事,就让人难受、让人遗撼了。高考征集志愿实行的时间并不长,却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同样也出现了一些或悲或喜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中医将人的情志或情绪分为喜、怒、忧、悲、惧五种。我们将之嵌入五行学说的模板中,感受其相生相克的互动制约关系,发现了一种新的调节情绪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有一出大剧,上演了一千多年,这就是科举。科举之剧,喜耶?悲耶?就常理而言,中举者喜而落第者悲;金榜题名者稀而名落孙山者众,若以应举士人的绝对数量为评判标准,科举应该属于"悲剧"。  相似文献   

19.
王华云 《河南教育》2007,(10):16-16
2005年6月,刚刚参加完高考的王祖妍心里是又喜又忧,喜的是考试发挥得不错,上大学有了希望,但是一想到上大学,愉快的心情立即又蒙上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20.
<正>每次过洞庭湖,见那岳阳楼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字,就会想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文正公,想到他哪怕就只有一篇《岳阳楼记》,跻身古往今来第一等作者的队列里也会毫无愧色。其实今天看来,那些真正活下来的文艺作品,多是蕴含着博大的心与深沉的爱;那些真正被记住的作家与艺术家,多是充盈着道德的善良与人性的温暖。他们仿佛是行走在精神天地里的一群巨人,情感充沛,气魄宏大,正道直行,勇于担当。他们的身上,几乎看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