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韩少功的创作一直具有强烈的社会关切。对公平、正义的社会理想的追求构成了他写作的潜在的核心主题,这一点在他思想性随笔中表现得极为清晰。韩少功随笔对当代世界做出了深刻的批判性理解,为建设一个更公正、美好的世界提供新鲜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2.
《山南水北》是韩少功的个人乡居生活随笔。作者眷恋乡村,想在乡村中寻找一种自由、清净的生活。然而在现代性的进程中,乡村也受到了影响,他逃离都市文明却不拒绝文明,他用一种理性的眼光对乡村生活进行了独特的审视。  相似文献   

3.
韩少功是一个有大慈悲心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受欺压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对人性的黑暗有着深刻的洞悉.他认为文学不能改变人性,不能承载沉重的社会使命.他在小说《女女女》中表达了他的人生信仰和社会理想.其小说《女女女》中蕴含有佛教的缘起性空论、因果报应说、顿悟见性、即心即佛等思想.与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和章太炎等社会改革家、政治家一样,韩少功企图将佛教思想作为解决中国人性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想武器.他希望通过佛教“治心”,通过“治心”以达“治世”.  相似文献   

4.
韩少功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知性作家。他的散文显示一个真正的现代知识分子具有的血性、情怀与智慧。具体而言,上世纪80年代的散文偶尔为之,风格或平实,或浪漫。90年代孤高标直,数量不菲众多的思想随笔,猛烈批判工业主义、消费主义的种种弊端,召唤灵魂精神的重塑,识见通透睿智。最近几年的作品,如《山南水北》等,探求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表现出皈依自然后的澄静。尽管韩少功散文创作时间跨度大,一些作品并不容易归类,但就文化寻根与文体实验的指向而言,韩少功倒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5.
韩少功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知性作家。他的散文显示一个真正的现代知识分子具有的血性、情怀与智慧。具体而言,上世纪80年代的散文偶尔为之,风格或平实,或浪漫。90年代孤高标直,数量不菲众多的思想随笔,猛烈批判工业主义、消费主义的种种弊端,召唤灵魂精神的重塑,识见通透睿智。最近几年的作品,如《山南水北》等,探求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表现出皈依自然后的澄静。尽管韩少功散文创作时间跨度大,一些作品并不容易归类,但就文化寻根与文体实验的指向而言,韩少功倒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6.
韩少功是一个有大慈悲心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受欺压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对人性的黑暗有着深刻的洞悉。他认为文学不能改变人性,不能承载沉重的社会使命。他在小说《女女女》中表达了他的人生信仰和社会理想。其小说《女女女》中蕴含有佛教的缘起性空论、因果报应说、顿悟见性、即心即佛等思想。与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和章太炎等社会改革家、政治家一样,韩少功企图将佛教思想作为解决中国人性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想武器。他希望通过佛教"治心",通过"治心"以达"治世"。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刚刚度过60岁生日的著名作家韩少功,推出最新长篇小说《日夜书》。曾经作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韩少功,亲身经历了那段不同平常的难忘岁月。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一直在回忆、反思知识青年一代对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影响。他在创作了《马桥词典》、《暗示》这两部长篇小说后,历经十年的酝酿构思、数易其稿,"吝啬"地将《日夜书》呈现给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8.
纵观韩少功的小说创作的三十年间,农村始终都是韩少功深切关照的对象,是他最钟爱的写作题材。韩少功从迫切逃离农村的知青到奋力找寻民族之根探索者,从揭露城乡文明的冲突性到最终全身心的回归农村贴近土地找到了真正的精神家园。与其说他在小说中显露出对农村态度转变,实际上是他人生态度的转变。韩少功作为一个清醒的有担当有良知的智者在探索民族文化的长河里树立了一种典范。  相似文献   

9.
《马桥词典》是以韩少功下放的一个名为"马桥弓"的小山村为背景,结合他掌握的传统文化知识所陈列的一百一十五个新的词条,用词典的形式与文化人类学、思想随笔和经典小说等形式相结合写成的一部小说,记录了许多生动地"马桥故事"。《马桥词典》的出现,其独特的体裁和所表达的文化思想内容以及方言的考证都是语言学界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相似文献   

10.
正韩少功档案名号——笔名少功、艄公出生地——湖南长沙出生日——1953年1月1日职业——作家身世背景——韩少功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教师家庭,是家中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他的成长岁月中,家中的几经挫折,以及家人的坎坷人生对韩少功的精神气质和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韩少功的父亲是小知识分子,地主家庭出身,其时家境已没落。韩少功的母亲出身湖北石门县一个大户人家,在北京受过专科美术教育,一度担任  相似文献   

11.
从新文化运动以来,散文的定义虽几经讨论,但基本具有以下的特点:明确单一的主题和内容,形式上追求语言关及新颖观点,时至今日,当代散文的评价依然以此为标准。然而这种定位忽视了散文独特的心理审视价值,这种价值既包含了作者在叙述中潜意识建构下的精神境界,也连带了社会和时代的集体无意识符号。当代散文必须具有新的出路,就是要涉及到精神世界的重建使命。这种重建不仅要求创作者具备逻各斯式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要对阅读者进行引导和改造,并塑造崭新的阅读群体。张锐锋的散文呼吁重视科学观察和独立思考,这种书写方式召唤着未来中国散文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鲜晓丽 《教育文化论坛》2012,(1):108-112,118
沈从文与中国大多现代知识分子一样,内心深处葆有对社会道义、民族命运的强烈责任感和参与重建的热切愿望,因此,作品中对现实的反映和揭露是非常深刻的。沈从文这一特点,应该说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沈从文早期传奇作品中的残酷现实反映;二、《长河》现实生活的画卷;三、抗战时期杂文中对残酷纷乱现实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作为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饱含着真挚的情感,还蕴含着深邃的思想。莎翁出于需要与社会上、中、下层各色各样的人物接触,对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有深刻而独特的观察,以他所熟悉的现象入诗,流露出朴实的意象美;莎士比亚面对现实的种种弊端,执着地追求他的理想:真、善、美三者完美的和谐统一,流露出真挚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14.
杭州日报社编委、中国作协会员陆春祥,以新闻工作者敏锐的洞察力,观察社会,关爱人生,致力于杂文创作,成绩斐然,于2010年荣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研究他的杂文创作的历程、理念及特色,将有利于今天杂文创作的繁荣,使杂文更切近社会,为针砭、疗治社会诸病作贡献。  相似文献   

15.
哲学与诗性的交融构成王兆胜散文书写的关学特性,细腻独特的美感体验和宽厚慈爱的道德感悟,闪烁着对天道人心的沉思与追问的亮色。散文以敬畏自然和仁爱众生的美学情怀显现自我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尤侗不仅是清初著名的戏曲作家,也是对"曲"有独特认识的戏曲理论家。虽无系统的曲论著作留世,但在多篇散文中透露出自己的曲学心得,论及戏曲的地位、功能及价值,较为全面地表达了自己对戏曲创作所持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蔡静波先生的散文正如他之为人,是平实的,是厚道的,率性而不张扬。他的文字后面始终站着一个真实而诚挚的人,并且充满着一种生活的气息和世俗的趣味。他的不少散文就是从俗世里来的,但又能深入到了人的灵魂里去。其文辞平实,却韵味悠长,很是耐读。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是中国近代文坛上较具影响力的一位作家,也是留日归国的作家中颇具争议的一位。也正因为留日的背景,他的散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日语借词。收集其发表在《语丝》上的散文中出现的中日同形词,采用量化统计的方式,辅以文献学和实证研究的手段可确定其散文中日语借词的数量及使用情况,以管窥周作人在中日词汇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许地山、林清玄散文的最大特色是有着浓厚的佛文化色彩。二人的散文都以展现佛的悲悯情怀为主题,善于将禅的机锋和对日常生活的体悟融为一体。许地山侧重于阐释佛教“苦”、“空”的根本精神,且常常陷入佛理与真爱的困惑中,其散文多呈现出矛盾和迷惘的色调;林清玄多抒写从悲苦中提升、净化而来的感动和欢欣,注重开启心中的星月,其散文清澈明朗。  相似文献   

20.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中的一个“异数”。他的自传色彩十分浓厚的散文,是其从生命绝境突围的心路历程的艺术勾勒。他之所以能够实现精神上的自我超越并彻悟人生,在于其思索具有浓厚的宗教精神和广阔的哲学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