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管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社会捐赠作为分担我国高教成本的四大主体之一,已经日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关于社会捐赠管理的研究也将成为一个特点。本文在简要比较了目前我国高校社会捐赠管理方式之后,归纳了几种典型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改进高校社会捐赠管理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约翰·斯通的成本分担理论,大学的教育成本应该由受益者共同承担。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财富的提升,捐赠基金应成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要社会力量。我国大学捐赠基金存在发展历程短、规模小、信息披露不透明、投资管理落后等问题,大学基金会应从数量结构、资产总量、制度建设和投资运作等方面加强管理,构建社会捐赠成本的分担机制。未来20年是我国大学捐赠基金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捐赠基金有望成为继财政性经费、学费之后大学经费的第三大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3.
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渠道来看,其构成已由过去的单一政府拨款发展到政府拨款、学杂费、高校自身收入等多项经费来源.其中,社会捐赠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高等教育多渠道筹资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美国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社会捐赠比例仍较低,同时也表明我国高校社会捐赠拓展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根据美国高校开展社会捐赠工作的经验和我国实际,我国高校的社会捐赠还需采取以下拓展措施:一是政府税收优惠;二是采取激励机制;三是加大校友工作力度;四是支持捐赠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4.
社会捐赠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办学成本分担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高等学校办学成本分担主体之一的社会捐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黑龙江省社会捐赠现状的分析,阐述了社会捐赠对于黑龙江省高校办学成本分担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稳步拓展社会捐赠渠道、完善教育基金管理模式、促进产学研结合、发行教育彩票等社会捐赠新形式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一种有效方式,高校慈善捐赠在增加高校经费供给、弥补政府投入不足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大学治理结构的优化以及社会资本的形成。当前,随着国家、个人财富的迅速积聚以及政策上不断加大的优惠力度,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高校慈善捐赠事业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培育面向高校的社会捐赠意识.完善相应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建立针对捐赠者的利益补偿机制以及选择适切的高校募蔌策略成为推进我国高校慈善捐赠事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社会捐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社会捐赠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途径。社会捐赠对我国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意义。但面临两大制约因素。一是学校名气小。社会捐赠目光难以瞄准他们.二是学生毕业后所处社会层次相对不高.很难获得校友捐赠。本文提出了两大有针对性的获取社会捐赠即争取企业大宗捐赠和适当争取校友捐赠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校社会捐赠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途径。社会捐赠对我国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意义。但面临两大制约因素。一是学校名气小。社会捐赠目光难以瞄准他们.二是学生毕业后所处社会层次相对不高.很难获得校友捐赠。本文提出了两大有针对性的获取社会捐赠即争取企业大宗捐赠和适当争取校友捐赠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教育家和财政专家约翰斯通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认为高等教育的成本应由政府、学生及家长、高校和社会捐赠者来分担。近30年来,美国公立高校政府分担的高等教育成本持续下降,学生及家长分担的成本不断上升,这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是一致的。此外,高校与社会捐赠所占美国公立高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稳中有升,这是世界上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所不具备的,足资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越来越倾向学生及其家庭的现状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问题.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结合我国高校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借鉴国际经验,认为建立合理的高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是当前高等教育界及政府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也是高校资金筹措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高校社会捐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日益加快,高等教育成本的持续上涨,经费短缺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与发展的瓶颈,因此,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越来越多的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我国高教事业应该不断借鉴国外高校成功开展社会募捐的经验,积极吸引社会捐赠,从而推动我国的高教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的生存教育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的生存教育思想,经历了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全面教育、民主教育等时期的探索和发展,随着中国革命的深入发展,逐步从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陶行知的生存教育思想蕴涵在他的朴素的而富有哲理的生活教育论中,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还教育以本来面目。在当今人类呼唤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陶行知的生存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只有立足于生产、生活的教育思想才能真正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远程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远程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对于远程教育的经济学研究也开始进入到国内研究者的视野.我们从教育经济学这个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谈起,借鉴国际上教育经济学一些成型的研究结合远程教育所特有的一些规律,展望未来十年内我国远程教育经济学的一些研究方向.我们认为未来10年内我国远程教育应该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远程教育的外部效率,比如远程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远程教育的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以及收益率的度量等.(2)远程教育的内部效率,比如远程教育的教育生产函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师资供给与培训等.(3)如何公平、有效地为教育生产提供充足的资源,也即关于教育财政的研究.@@为了更好对上述远程教育经济学的问题进行研究,我们建议必须加强远程教育相关研究的数据基础,比如加强对远程教育学习者的数据调查,增加普查数据中有关远程教育的信息与变量,增加办学点的成本调查等,只有有了可信的数据作为依据,才能得到可信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加之开放教育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上取得显著成果,开放教育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体系。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的切入点和结合面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到个人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肯定。通过对开放教育的再认识,深入剖析开放教育的历史根据和自身系统化的教育特点,总结出开放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独特优势,体现教育平等和个性化教学对于人才培养不可磨灭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各具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并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合力,有利于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目前,学习型社区建设过程中三教合作方面存在着教育对象单一、三教地位不合理、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实效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扩大教育对象、协调三教力量、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实效等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终身教育语境",指站在终身教育的概念、观念下或是理论视野,立场和国家教育现代化意志等基点上研究成人教育话题。涉及到终身教育语境释义,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终身教育语境下的成人教育认知,终身教育语境下成人教育发展的思考等。文中还就一些核心概念作了辨析,关键理论和知识作了引述,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必要的对策和建议。认识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一种世界观。成人教育是它实实在在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全民普及环境教育的要求,环境教育必须融入面向全民的社区教育之中。针对环境教育融入社区教育的现状与困境,提出明确社区教育各参与主体的环境教育职责,提升社区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师资力量,构建社区教育中的环境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社区环境教育的积极性等路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有德育育人的职责。调查大学生借阅图书的道德素养、在图书馆的公共道德素养、网络道德素养以及接受图书馆德育教育的意愿,在调查基础上,构建了合力育人、制度育人、服务育人、宣传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思政育人、从始育人的高校图书馆德育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前,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方兴未艾,已经成为教育探讨的热点.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一种修正,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通识教育的实施对我国形成的应试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一种关键性的修正与补充,同时对我国高校的发展也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审视大学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国外通识教育的贯彻情况,探讨中国高校办学思想的时代性改进.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所办的《教育杂志》是我国教育研究的重要阵地,也刊载了社会教育研究的文章,成为洞察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研究本土探索的一个窗口。根据民国时期《教育杂志》刊载社会教育研究的文章数量、主题等,可以发现《教育杂志》中社会教育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且形成了一个社会教育研究群体。同时,其社会教育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于平民教育、识字教育、民众教育、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理论、战时的社会教育、国外社会教育理论和概况等方面。《教育杂志》刊载社会教育研究文章,推动了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本土探索,传播了国外的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形成了我国的社会教育研究群体。在借鉴民国时期《教育杂志》对现代教育研究本土探索的基础上,社会教育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注重社会教育的理论研究,建设社会教育学学科;立足本土的社会教育实践,推动外来社会教育研究的本土化;强调教育期刊与社会教育研究协同,助力于社会教育研究的发展;培育社会教育研究群体,集中推动社会教育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在我国众多高校尤其是理工高校,两种教育的融合仍然存在着诸多困境。实现两种教育的融合,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理工高校可以通过四条路径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即通过树立现代大学教育的新理念提升人文教育的地位;在科学教育中挖掘弘扬人文价值,在人文教育中崇尚追求科学价值;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达到两种教育的融合;营造两种教育融合的大学校园文化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