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期刊业表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活跃,期刊市场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加入WTO后,境外期刊业势必会加大进入我国市场的力度,国内期刊市场的竞争会更激烈,如何抓住机遇,迎接严峻的挑战,已经成为中国期刊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期刊发行现状的落后,已经成为阻碍期刊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2.
1《档案管理》应做好期刊经营期刊经营包括期刊的发行和采编等工作,期刊经营的好坏是影响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档案管理》作为中国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更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期刊业在经济全球化和多媒体竞争的生态环境下,步履维艰中迎来品牌竞争时代。本文以《南风窗》为切入口,从市场化定位、个性化风格、高端化品位、审美化形象和多样化渠道等五个方面分析其品牌竞争策略,旨在探寻在夹缝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期刊业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4.
王文娟  张蓓 《今传媒》2011,(12):5-7
目前我国的各类期刊约有9000多家,为了在这个网络媒体异军突起并飞速发展的时代,获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各类期刊都使出了自己的绝招,但还是有很多期刊在惨淡中经营,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学术价值方面都没有占得一席之地。《经济经纬》期刊自创刊以来,以精编细审,求是创新,及时反映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为己任,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肯定,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本期让我们与《经济经纬》编辑部主任焦军普一起,聊聊他们的办刊经验。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国际著名期刊纷纷涉水中国期刊业、特别是时尚类期刊。这不仅明显助推了我国期刊发展速度,更充分激化了市场竞争,显然,期刊发展进入了一个更高更好更快、也更具风险的新阶段。期刊经营,内容为王。如何尽快、大幅度提高本土原创能力,持续保持期刊的准确定位和优势内容,是决定各类期刊生死成败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集约化和集团化是科技期刊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入世,加速了中国出版业集团化的发展,也使国内期刊业经历了一次从结构到产权的巨大变革。科技期刊作为期刊业中的弱势群体,由于现存发展中的诸多局限性,国内过度竞争和国外期刊大举进入的双重挤压,生存变得越来越艰难。科技期刊业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如何打破受部门分割各自为战,进而形成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并与国际科技业发展相接轨的局面,是当前科技期刊界应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就此作一简要论述。一、入世对我国科技期刊业产生的影响深远而又广泛1.原有的出版发行模式正经历巨大的变革发行领域多元化竞争格局开始凸现,连锁经营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优势与信心     
在历经多年的曲折和心理“预热”之后,中国终于跨过了WTO的门槛,成为国际经济俱乐部的新成员,入世对于中国期刊而言,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严峻的市场挑战。入世后,国际出版物将陆续进入国内市场,而国外的出版资本也将千方百计地介入国内出版业,国内期刊将在我国市场上与国外期刊进行一场无形的较量。中国期刊,特别是社科类期刊是依据民族语言、民族习俗、民族文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生存和发展的。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是中国期刊的共同准则,入世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中国期刊的根本属性。我认为入世给中国期刊带来…  相似文献   

8.
一本注定要在期刊界引发震动的专著,刚刚进入印刷阶段,便成为众多期刊业同仁的关注对象。这本名为《中国期刊的出路》的专辑,以直面中国传媒现实的勇气,放眼国际期刊风云,从理论与操作上,为加入WTO之后的中国期刊寻找一条快速发展之路。书中的一些观点、结论大胆而新颖,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被一些先睹为快者称为“期刊理论的尖兵”。入世,使中国期刊汇入国际文化洪流,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中国的加入,无疑为国际期刊业带来新的生机。当然,由于国情、体制因素,我国的期刊业长期独立于国际期刊大家庭之外,面对国际传媒的新形势,我国期刊业的有识之士一直没有停止他们的思考与探索。2001年岁末,包括张伯海、彭波、秦朔、程三国等国内期刊业的顶级人物云集深圳,在这个充满改革开放气息的南方都市,为中国期刊未来的发展号脉、会诊,开出了一张张充满创新精神的药方。这次名为“中国期刊经营论  相似文献   

9.
韩阳 《出版参考》2006,(10S):16-16
本刊讯 9月22日,中国首届期刊创新年会在北京开幕。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石峰,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司长余昌祥,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副会长刘有志,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等出席此次年会。 石峰在主题报告中指出,期刊业要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影响当前我国期刊业创新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体制问题,观念问题,政策问题和利益调整问题等方面。期刊业要创新,首先要在内容上创新,内容创新是根本。其次是载体创新,载体是期刊创新的手段。尤其是对载体形式的创新,要有长远眼光,不能急功近利。要做好应对新媒体的准备。再次是经营创新,这是期刊创新的关键。期刊业仅有经营意识还不够,要讲经营创新,要把杂志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第四是技术创新,这是期刊创新的条件。在期刊的出版中,如何尽快掌握新的技术手段发展期刊业,是当前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最后是结构创新,这是期刊创新的途径。要用创新的理念指导结构的调整。现在总署正在做计划,在总量严格控制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结构增加总量。此外,期刊产业的改革还要注重结构的调整和发展目标的壮大,要通过改革壮大我国期刊产业。  相似文献   

10.
浅议我国数字期刊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我国的数字期刊产业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这个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数字期刊业的发展早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重庆维普公司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其后,清华大学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的发行和万方公司互联网数字期刊工程的发展,开辟了我国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新纪元。目前,我国数字期刊产业不仅涌现了万方、维普这样的数字期刊巨人,而且在出版模式、盈利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据估计,2006年我国数字期刊业产值达到了5个亿。尽管我国的数字期刊产业已经取得了不少成  相似文献   

11.
刘艳凤 《青年记者》2007,(18):48-48
从1995年开始,一种不同于《望》等传统期刊的新闻类期刊在国内悄然兴起,如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风窗》、上海的《新民周刊》等。但是,相对于《读者》、《知音》、《家庭》等文摘类与生活类期刊,上述新型新闻类期刊还远非其对手;甚至相对于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上述新闻类期刊同样不能匹敌。到目前为此,中国几乎没有一份真正能影响主流阶层的新闻类期刊杂志。市场呼唤新闻类期刊,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新闻类期刊业发展,笔者试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期刊经营面临的多种竞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期刊经营面临的多种竞争彭建斌【北京】我国公开发行的期刊已增加到近8000种,期刊市场激烈的竞争必将导致优胜劣汰。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是各期刊社极为关心的问题。科学地分析期刊经营中面临的各种竞争势力则是制订竞争战略的基础。当前期刊经营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期刊品牌经营的市场化水平较低,其中突出问题之一是内容生产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型力度不够,期刊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本文比较《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现,中美两本国家地理杂志在品牌定位、营销网络、内容策划和品牌形象等方面存在异同。特别是作为后来者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凭借其精准独特的品牌营销差异化策略逆势而上,不仅形成了自己后发优势的品牌经营特色,而且也为国内其他期刊破解期刊同质化困局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石峰 《传媒》2013,(10):10-12
当前,我国期刊业正处在体制机制变革、产业转型的重要关头,又面临新媒体的强力冲击,传统期刊业还有没有未来?未来在哪里?疑惑之风在业界蔓延。中国期刊业路在何方?下面我将就以上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只要这片落叶还没有着地,我们就有责任让它继续飞翔应当承认,部分期刊从业者对未来的疑惑是有一定根据的。新媒体的强势发展,分流了传统期刊的部分广告,分流了部分读者,很多期刊社经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而正在大力推进的市场化取向的体制机制改革,对很多期刊社来说,感受到的是不适应,是压力,而且目前还没有看到令人鼓舞的改革前景。  相似文献   

15.
坚持办刊宗旨拓展办刊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业市场竞争激烈,期刊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才能生存与发展。文中以《晋图学刊》为例,论述了办刊宗旨需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在同类刊物中求新求异求特色;编辑者素质需不断提高;建立广泛的作者群体,不断扩大稿源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期刊业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刊物的读者定位和市场细分、期刊进入市场的时机选择、销售渠道、定价、融资渠道和途径、期刊促销等方面 ,用《作文大王》案例来说明市场营销理论对中国期刊业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认为 ,市场营销理论在中国期刊业的实践运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张晋升  韩丹 《新闻通讯》2011,(10):20-22
在我国期刊业的发展过程中,社办期刊和报办期刊一直是期刊经营的两大主力,而近年来报业集团拓展市场空间的动力和品牌规模化经营的趋势,使报办期刊成为期刊市场的一大亮点。依托报业集团的品牌、内容、人力资源以及渠道优势.报办期刊总体数量不断增加,内容、形态等方面各显特色,为期刊经营的改革创新和期刊市场的繁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那么,报办期刊如何才能在期刊市场竞争中形成鲜明的特色,在实现差异化经营的过程中报办期刊要注意哪些问题?将是本文重点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期刊“专业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良 《编辑之友》1998,(5):13-14
有许多问题在制约着中国期刊的进一步发展。除了众所周知的体制问题,我认为“专业化”对大多数期刊来说,是一个同等重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没有“专业化”,中国的期刊业将无法向更高层次发展,而只会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出版资源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19.
如何进一步推动期刊业创新,加快期刊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期刊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期刊业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第九届中国期刊创新年会的主题,所以,我想就期刊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问题介绍一些情况,谈一点认识. 一、我国期刊业发展态势良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国期刊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品种不断丰富,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期刊体系.从规模、数量、门类上来说,我国已经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期刊大国.  相似文献   

20.
陈英明:以国际合作促进中国期刊业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逸秋  杨春兰 《传媒》2008,(10):29-30
在时尚类期刊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汲取众长为其迅速崛起并健康成长打下了重要基础。当前,中国期刊业竞争日益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媒体特别是品牌期刊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加快发展的步伐。为此,《传媒》专访了新闻出版总暑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副司长陈英明,请他详解中外期刊国际合作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