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视幼儿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生命教育,主要是一种对人之诞生、成长、发展,对自然之起源、演变的人文探究,一种对"生"之灵动的体验,对生命之爱、敬、畏、惜的涵养和向生活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生命教育因作为一种新的价值取向而深受人们关注,它对人们科学认识和发展生命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幼儿生命教育更是整个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幼儿期,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幼儿开始注意身边自然界中一切生物的生命现象。因此,在幼儿阶段实施生命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何谓教育     
教育的发现人们呼喊教育的荒废已经很久了。现在,在日本,年轻人对学校的反叛,不仅表现为对教师的不信任,而且还表现在“究竟学习什么?”这种关于教育本身的怀疑上。可以认为,这是由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对物质文明的尖锐批判。不管如何,现在人类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并为之感到苦恼。现在,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安与恐怖,那么,对人类来说最可怕的是什么呢?我认为,这可以归结为“人类盲目”这样一句话。尤其更可怕的是,“本来自己很盲目,但断然认为自己绝不盲目”。为何可怕呢?因为这种盲目性可能从人类手中剥夺一切,甚至包括人类的生命。据认为教…  相似文献   

4.
正确的生命意识与生命信念的缺乏是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而严峻的现实。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普遍的关注和重视,许多专家和学者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概念: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生死教育、生死观教育等等,名称多样,概念表述不一,但所有的概念其理念都涵盖了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创造提升生命的价值。笔者将借用生死观教育概念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的“生”与“死”?面对大学生生命意义观现状,积极地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生死,对大学生进行生死观教育,不仅使大学生能够对生死有深度的理解,更在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信仰和生命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正视教育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确实存在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并且已经从理论走向了实践。作为教育研究者,我们应该正视这一现实,寻求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忽视甚至否认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论生死观教育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避生死是我们教育的一大误区,面对当代学生日益凸现的生命体验与死亡认知需要,谈生论死,教育责无旁贷。生死观教育不同于心理咨询,生死观教育要真正进课堂必须完善课程建设、重视学生课堂参与、强化生命体验并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多方联动。  相似文献   

8.
刘祥 《师道》2005,(11):13-14
偶尔浏览人民网,便见到一条不愿阅读的新闻:2005年8月20日,就读于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的26岁博士生孟懿从7楼纵身跳下,为自己年轻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9.
近日,有关中小学生自伤、意外死亡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或其它各种自毁行为已经明显地暴露出许多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的欠缺,而青少年的自救与互救的能力低下,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种种现状值得我们反思:究竟这样的悲剧该如何避免?当下的生命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作为学校、家庭、社会又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0.
生死观涉及人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关于其基本内容的问题,仍在探索之中。当前,大学生的生死观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文章以笔者对生死观和生命教育的理解为基础,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生死观的实际情况,将大学生生死观教育的内容概括为以生命三重性为内容的生命观教育,以死亡教育为基础的信仰教育,以责任感为准绳的事业观教育,以幸福感为支撑的情感教育,以人生态度为导向的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证了将生命教育观应用到高职院校德育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将生命教育观追求的教育目标的生长性、教育内容的生活性、教育方法的主体性和教育评价的生成性应用到促进高校德育目标的反思与重构、内容的整合与选择、德育方法的优化和创新、德育评价的有效和激励中去。  相似文献   

12.
从台湾生命教育到华人生命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源生于一所天主教中学的伦理教育和宗教教育,具有深厚的西化倾向和宗教色彩,倘若普及推广于各地华人社会,有可能出现不相应状况,有待进行本土转化扩充与在地落实扎根。台湾生命教育偶然走上以哲学为核心学问的道路是其特色,转化后的“华人生命教育”将据此发展以中国人生哲学与生死哲学为中心价值的生命学问。这种“生命的学问”反映出传统儒道思想与民俗信仰的智能结晶,具有“后科学、非宗教、安生死”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哲学家的哲学观与社会公众的哲学观是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致思方式,形成的对哲学的不同境界的自我理解。我们应关注社会公众的哲学现,不能将哲学“贵族化”,而应大众化;应当使哲学成为一种人人“都可实践”的存在方式,人人都可接受的话语系统,人人都能在生活世界的活动中领悟的生命精神。在哲学的不断发展中,我们既要以哲学家的理性思维去深化哲学,保留哲学形上的致思方式,推动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又要开启大众的心智,培养其哲学思维,让哲学在大众的生活中绽放出智慧的花朵。  相似文献   

14.
生活德育论——幼儿道德教育的科学实践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德育”是“生活教育”之题中的应有之意,生活德育论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灵魂,生活内涵、实验思想及改造的心理学基础决定了生活德育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解读生活德育论,对正确把握幼儿道德教育的基本特征、幼儿道德发展的主要特性,深入理解幼儿道德教育的心理学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生命是教育的基础。生命教育作为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从课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三个纬度,对学校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进行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对生命教育意义的认识,也有助于对现代教育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人的生命是生物性生命与人文性生命的结合体,与其他动物的生命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追求着高质量的生命,即追求生物性生命的安全、健康与长寿,追求生命体存活过程中的快乐与幸福,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追求生物性生命消亡之后人文性生命的传布与不朽。从生命质量的视域看,"三生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存观、生活观和生命观,是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看当前幼儿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之一,反映出其对于生活和教育关系问题的认识。本文通过对“生活即教育”内涵的探讨,阐明了其与“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以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础和坚持活动原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当前哲学教育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必须强调坚持哲学的客观性原则和实践精神 ,让每个人在创造中寻找人类发展的新价值 ,从中实现个体自身价值 ;以研究社会和人生重大现实问题为主 ,并与人的日常实践行为和生活意义联系起来 ,深刻认识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凸现哲学的概括、批判和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对未来国际型人才的外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林总总冠以"双语幼儿园"的幼教机构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本文试从双语教育的界定、语言的获得方式、双语教育的定位、语言背后的文化、双语教育的师资五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网络的问世 ,大大加快了信息时代的步伐。我国高等教育网络的发展也极为迅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必须加强对网络技术的研究 ,积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才能在新形势下牢牢掌握高校的思想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