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东慧 《大观周刊》2012,(12):177-178
黎族作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作为黎族特有的民间舞蹈同样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黎族民间舞蹈不仅体现出黎族特有的民族特点,还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地方舞蹈教育的发展,地域性民间舞蹈的教学和研究已成为地方舞蹈教育的重要部分,而民间舞蹈所特有的文化特征决定了其本身将对舞蹈教学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指出了黎族民间舞蹈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并强调了黎族民间舞蹈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周青青 《大观周刊》2011,(28):137-137
在中国舞蹈教育和艺术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中,民间舞始终是一门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而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内在所特有的规定性,形成了民间舞蹈自身特有的风格特点和形态样式,分析研究民间舞动作规格与风格的关系,是完成民间舞教学及其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也是民间舞教学的特定性与本色、教学目的要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南街村双人旱船舞用舞蹈语言讲述了一个渔家生活的艰辛和快乐的故事,表演文武兼备、雅俗共赏,富有生活情趣,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传承方式是以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也没有强制性的传授关系,全靠学者的志趣而定。双人旱船舞在中华民间舞蹈中实属少见,颇具学术价值、观赏价值和历史价值。但如今双人旱船舞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一些表演双人旱船舞的老艺人年老体衰,并且有的已经逝世,而学习这个舞蹈的青年人不多,舞蹈特技大多失传,高难动作无人表演,后继无人,因此,这一民间艺术的瑰宝将如何进行保护、抢救和继承发展,值得我们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4.
武山旋鼓     
武山旋鼓,又称扇鼓舞,是原本流行于武山县滩歌、龙泉一带的民间舞蹈,俗称“羊皮鼓”、“点高山”。旧时主要用于祭祀、酬神、赛社等世俗化宗教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民间舞蹈。近年来,经过文艺工作者的改编,旋鼓已经成为代表天水地方特色的庆典舞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赞赏。这种旋鼓由男性青壮年表演,少则十几人,多则数百人,粗狂豪放,气势雄浑,奔放而不乏细腻,节奏明快,长于抒情。羊皮鼓是舞蹈中的主要道具,以木条或扁铁作框,蒙  相似文献   

5.
维西县是全国唯一的一个傈僳族自治县,除主体民族傈僳族外,还有藏、白、彝、纳西、普米和独龙等少数民族。多民族的聚居生活,造就了维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有民间歌舞阿尺木刮、热巴舞,有民族节日阔时节、火把节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要数地方古老剧种大词戏和傈僳族音节文字。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对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社会化标签的存在形式与结构进行调查,提出利用改进的关系强度计算方法来计算社会化标签网络中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隐性的知识关联。[方法/过程]首先梳理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储状态;其次探讨舞蹈资源社会化标签的存在形式,并构建其社会化标签网络模型;然后提出基于SNA的舞蹈类资源改进的关系强度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NA的舞蹈类资源关系模型能够有效挖掘不同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隐性知识关联,并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邬立蓉  陈刚 《大观周刊》2012,(21):261-261
舞蹈,是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门艺术。编排舞蹈如同写文章一样,怎样开头,怎样发展,怎样结尾,结构上要层次分明.有对比、有轻、有重的舞蹈才耐人寻味。编排舞蹈要有好的舞蹈题材,好的音乐,编排有序的舞蹈构思及舞蹈的情境创造。最重要的更要有精炼的动作素材。舞蹈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8.
大奏鼓     
大奏鼓是流传在温岭市石塘镇箬山渔区的民间舞蹈.大奏鼓舞蹈动作粗犷而诙谐,边奏边舞,舞者全为男性,服饰打扮却为女性:头戴羊角状发簪、耳挂特大耳环、赤脚套脚环等,在汉族舞蹈中不多见,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目前,大奏鼓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9.
龚万幸  肖萱安 《现代声像档案》2006,8(1):I0002-I0003
“撒叶儿嗬”是一句土家语,来源于一种.家族民间舞蹈音乐中出现频率最高一个号子。久而久之,土家人就称跳这种舞蹈叫做“撒叶儿嗬”了。  相似文献   

10.
傈僳族档案是民族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傈僳族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可以实现傈僳族档案的长久保存,并且对于强化傈僳族档案的价值,推动其得到更大范围地利用,带动怒江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傈僳族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来分析其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寻求合理、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文化整体性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云南傈僳族文化深入探究,在口述历史搜集实践基础上,对傈僳族口述档案进行资源整合研究,总结傈僳族口述档案的种类,挖掘傈僳族口述档案的价值,从而探索傈僳族口述档案开发利用的对策,以期在实现傈僳族口述档案价值的同时,更大范围传承其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上海一位资深记者曾说,去年中国文艺界有两大热点,第一,是巨片<十面埋伏>放映,创下电影有史以来最高票房;第二,是舞坛骄子黄豆豆连续地、高密度地在国际、国内舞蹈比赛中夺冠,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国际舞坛上声誉大振.黄豆豆表演的一批经典作品,如<醉鼓>、<秦俑魂>、<苏武牧羊>等,拥有难以计数的"追星族",这些舞蹈知音紧紧追随黄豆豆的演出踪迹,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有的甚至在剧场打出横幅,为心中的偶像热烈鼓噪,情景几近于世界杯球赛了.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舞蹈教学实践--评《新媒体舞蹈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晶 《传媒》2016,(14):95-96
在现代社会中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众多领域都得到了普及和应用。对于舞蹈艺术来说,在其进化过程融入新媒体将会产生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新媒体技术下的激光舞、全息剧场舞、荧光舞等层出不穷,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新媒体舞蹈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相对于传统舞蹈来说其拥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在创作、表现、效果等方面与传统舞蹈存在显著的区别。新媒体技术在舞蹈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舞蹈教学来说,新媒体技术也是推动其进步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舞蹈类期刊在浩瀚刊林中屈指可数,其中创刊最早、影响最大的当数《舞蹈》杂志.在增强文化自信、网络文艺勃兴的背景下,为促进《舞蹈》杂志更好地切近读者、服务舞众,就必须做好三方面的编辑创意工作:一是以纸刊为依托,开设新栏目,在刊网推出在线舞蹈,让舞蹈成为“每个人的权利”;二是着力在挖掘、整理、传承丝路舞蹈文化上有所作为;三是关注幼儿成长,打造舞蹈教育平台,让舞蹈学前教育落地开花.  相似文献   

15.
付宜玲 《传媒》2016,(1):51-52
近年来,舞蹈类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舞林大会》的明星参与,《舞出我人生》中的大众舞者,《舞林争霸》的群雄争霸,直至《中国好舞蹈》的国际级巅峰对决,舞蹈类真人秀节目愈演愈烈.电视与舞蹈的融合擦出了很多的火花,这表明舞蹈的艺术性、观赏性与电视媒介在某种程度上相互融合促进,同时体现了舞蹈艺术潜在的巨大价值.本文以舞蹈类真人秀节目为切入点,尝试思考舞蹈类节目对舞蹈本体传播发展的价值和影响,从而为舞蹈艺术在更大范围上的传播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赵昆 《兰台世界》2012,(28):80-81
自汉代以来,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使西域地区自然豪放、粗犷的胡舞等,逐渐融入中原地区乐舞艺术中来.到南北朝以后,经过近400年的文化繁荣,以及思想的自由传播和发展,中原地区的清乐(也称之为清商乐),西域音乐、舞蹈,佛教音乐以及众多民间舞蹈,大量兴起和发展,呈现了乐舞的繁荣发展,并把隋、唐、五代的舞蹈,在唐宋时期推向民间艺术高潮,乐舞发展对民间游戏,民间体育等运动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卓妮妮 《传媒》2015,(1):47-48
2007年,湖南卫视推出舞蹈类电视节目《舞动奇迹》,节目引进英国BBC电视台《Strictly Come Dancing》的模式,又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进和发展,《舞动奇迹》是以明星搭伴为主的现场演出,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奇舞飞扬》是湖南卫视2013年推出的舞蹈类电视节目 《奇舞飞扬》表现出了与《舞动奇迹》明显的不同,这档节目中无沦选手的年龄大小,也无沦是个人还是团体,只要是热爱舞蹈都可以参与进来.并且,在《奇舞飞扬》中已经没有了舞种的限制,它更加注重对“奇舞”的挖掘,注重舞蹈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将“草根”舞蹈形式展现的淋漓尽致.通过比较这两档节目的异同,可以看出舞蹈类节目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封开县大洲镇经典民间艺术五马巡城舞是当地独具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优秀民间舞蹈。该舞蹈起源于宋末,盛行于明清,流传于贺江流域两广边界地区。它主要表现古代五名将军率领军队保家卫国,出征归来,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举行盛大的巡城和阅兵仪式的宏伟场面。《五马巡城舞》于2007年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舞蹈创作者根据个人经历、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时代要求等多种因素编创出体现民族自我的舞蹈,让每个舞种裂变出许多异彩纷呈的剧目,具象地绽放在舞台上。本文将通过分析不同时期蒙古族舞蹈的创作风格,来探讨风格的变化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0.
钢珠拉 《大观周刊》2011,(51):66-66
舞蹈创作者根据个人经历、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时代要求等多种因素编创出体现民族自我的舞蹈,让每个舞种裂变出许多异彩纷呈的剧目.具象地绽放在舞台上。本文将通过分析不同时期蒙古族舞蹈的创作风格,来探讨风格的变化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