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2005,(4)
当你自考毕业了,回到社会,重新寻找人生起点的时候,你感觉自考的生涯为你带来了什么?阳光:我就是一个自考生,在读工科本科,还有两门考试就大功告成了。就我的工作经历来看,自考确实能学到不少的知识,使自己  相似文献   

2.
不知不觉中,我的自考本科就要毕业了。回想起我的整个自考历程,可谓失望与希望交加,艰辛与欣喜同在,再想想与自考的几次相遇与擦肩,几次差点与之失之交臂,真让人感慨有加,细细琢磨,个中自有人生三昧。高考时,自己水平发挥欠佳,仅考了个专科,心中真是愤愤不平,很想再补习一年,俗话说:人生能有几回搏?可面对并不富裕的家境和逐年看涨的高校收费行情以及逐年吃紧的就业形势,考虑再三,只好就此作罢。上大学期间,就有同学报名参加自考,但是我迫于经济原因,只能再稳着吧。但那种“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力量却始…  相似文献   

3.
三年前,当我选择自考时,耳边听到的是一片反对声:“自考太难了!”,“自考监场可严了,你能过关吗?”而我总是一笑对之。一个“难”字并没有让我退却。相反,它似乎更加坚定了我参加自考的决心。因为,那时的我还颇为自负。  相似文献   

4.
我的一位同事开会发言时,提出了“触摸知识”的概念,她说她带孩子参观海洋馆,那里的“触摸池”给她很大启发,使她想到了“触摸知识”这一概念。这位同事的发言使我想到了许多问题。我们当老师的,通常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所谓掌握,本义是搭在手心,这里其实隐含着一个前提,就是我已经把知识放到你手心了,现在你的任务就是抓住(记住),别让它跑掉(遗忘)。然而经验告诉我们,由别人送上门来的东西我们往往“掌握”不住,自己努力抓到手的东西才会提住不放。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一位老人临终前对儿子说:‘如果你能凭自己的劳动…  相似文献   

5.
我从2000年参加自考到今年,已经八个年头了,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也是我自考取得胜利的时间。作为一个老资格的自考“专业户”,凭我八年的“考龄”,在自考中有一点经验,很想告诉大家,那就是:将考试进行到底。这是自考出奇制胜的法宝,有时它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惊喜。  相似文献   

6.
收获     
谈起自学考试 ,无论是我与它 ,还是它与我 ,我们之间都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缘分。因为我既是一名自考法律本科专业的考生 ,又是一名自学考试最基层的组织者、宣传者和管理者。我学的是自考 ,说的是自考 ,见的是自考 ,想的还是自考。自考 ,它增加了我的知识 ,丰富了我的生活 ,促进了我的工作 ,陶冶了我的情操 ,使我的婚姻和家庭更加美满 ,它留给我的是不尽地奋斗和思考。朋友 ,无论是事业上 ,亦或人生中 ,偶有那么一段时间 ,任时光飞逝 ,人云亦亦 ,尔后顿感生活的彷徨和无聊。如何扫去这些苦闷 ,请参加自考吧 ,它是你终生学习的保证 ,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7.
乐吧     
很灵 同事们在讨论丢东西的事。同事甲说:“真倒霉,我已经被偷过三部手机了。” 同事乙:“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我从来没被偷过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8.
我做班主任工作已经十余载了,同事们总是奇怪地问我:“杨老师,这么多年来,你怎么跟学生父母相处得这么好?从未见学生父母对你有意见。”我听后,总以一句话对答:“因为我和学生父母是一艘船上的两只桨。”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更顺畅。我经常对学生父母说:“我是您孩子的老师,我更希望我们做一对亲密的朋友,做一条船上的两只桨,让我们荡起双桨,配合默契,使我们的小船不偏离航线,又快又稳地在知识和智慧的海洋中遨游。”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比喻呢?这其中还有几段小故事…  相似文献   

9.
杨暖 《考试》2005,(12)
“自考故事多,一言难尽说,我也多磨难,我也动摇过。衷心感谢自学考试。激励我辈苦中取乐;我愿发扬自考精神,直面人生永远开拓!” 这首小诗出自于本文的主人公:李一军。作为一名文人,所以李一军将经历过得自考生活融入了浓厚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自考的哲理     
人的一生.无论哪方面,必须要有种精神.自考也是这样。自考.是一个有较高基石的雕像.你只有站在相当高的位置上才有资格来谈论它。自考,往往是人们在“别无选择”时作出的杰出选择。有一段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自考人生”。  相似文献   

11.
首先我们必须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则。 (1)教学应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成了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  相似文献   

12.
来稿摘登     
《河北自学考试》2000,(3):25-25
自学考试,像一位严谨而又热诚的导师,将我引向了拼搏进取的人生之路。是你给了我无比的自信与成功的喜悦;是你使我能够在众人的目光中骄傲地昂起自己的头颅;是你鼓励我在挑战到来的时候,勇敢地去面对,大胆地喊出:“来吧,我能行!‘‘;是你圆了我给予父母欢乐与欣慰、报答父母心血与深情的梦;是你使我懂得了人生的道路上,爱拼才会赢!  相似文献   

13.
李靳 《教育与职业》2003,(10):10-11
引言:一个有心计的老板常常会用渗透某个人情感的言辞来笼络员工不安和躁动的心。我们把这样的言辞称之为“甜点”。甜点一:“你是我的心腹”老板说。个案:小李是刚进公司的新人,由于工作绩效出色,很快在同事中脱颖而出,倍受老板赏识,也赢得了同事们的支持。在一次与老板私人的谈话中,老板除了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誉之外,还谈了许多私人的事情,老板并意味深长地拍着小李的肩膀说:“……你和他们不一样,你是我的心腹!你就是我在职员们那里的耳朵和眼睛,我需要你及时向我汇报其他职员的工作情况和他们私下聊的一些事情!”涉世之初的…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04,(5)
有位智者说过:“上帝关闭了所有的门,他会给你留一扇窗。”我曾经失败,我曾经痛苦,我曾经迷惘,我曾经羡慕……最重要的,我一直在奋斗。自考人生教会我跋涉,自考人生教会我珍惜,自考人生教会我理解这个世界。回首过去,不要悔!面对来来,不要怕!以自己双翼飞翔的鸟儿永远可以飞得更高! ——给所有自考生  相似文献   

15.
职场中,领导的夸赞、同事的鼓励无疑最能让人“如沐春风”。但最近,一些职场人却在诉苦,这些职场赞誉最容易让他们无所适从:领导夸赞你观察能力强,没准暗指的是经常打小报告;同事们看似在鼓励你,其实却否定某件事……在此,职场“老油条”不得不“点醒”职场“新丁”们:人在江湖走,如果你听不懂这些暗语,在职场里混饭吃可就难了。  相似文献   

16.
徐诺言 《成才之路》2013,(35):25-25
每次在办公室与同事交谈时,同事们常说每当他们走过我的班级时,都会备感温暖,孩子们那一句句“老师好!”“老师再见!”响亮的问候声就如一股股暖流涌遍全身,让人即使在三九严冬里也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他们也常会问我:“为什么你班上的学生会那么有礼貌,你有什么教育妙招呢?”细细想来,是开学时那次注册点评的正面引导,加之以后坚持正面教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充实自我     
“自考难,自考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位参加自考的同学颇有感触的话。在我身边报了自考的同学每天早出晚归,埋头苦学,真可谓:“花开花落无日了,春去春来不相干”。问感受,大家的回答都是一个字:“难!”并劝我千万可别报。一个“难”字还真把跃跃欲试的我吓住了。一年的时间我晃晃悠悠的过去了,整日陪伴我的是空虚,无聊。而参加自考的同学却是急急忙忙,脚步匆匆,生活的紧张而充实。我惊异地发现自考变成了对人生的品味,对时间的享受,对自我的完善,对青春的回报。于是,我想尝试自考的滋味。就借了一本自考《中国革命史》教…  相似文献   

18.
自考是福     
有人说,选择了自考,就是选择了一个无边的苦海;有人说,选择了自考,就仿佛是上了贼船;也有人说,选择了自考,就是选择了一条荆棘丛生、千难万险的“不归路”……我却要说,朋友,你干嘛非要把自考说得那么残酷?你应该这样说就对了———其实,自考是福。选择自考是福?!不妨请你这样设想:如果你是高考落榜的考生,你就打算永远在失败后灰暗的心境中彷徨,永远在迷茫的眼神里失落?如果是下岗待业青年,你就甘心永远在待业中待业,永远在下岗中待岗?如果你是在岗职工或是领导干部,难道你就情愿在原有的工作水平中工作,永远在原有的领导水平中领导?如果你…  相似文献   

19.
许言  闫娟 《考试》2005,(11)
人的一生要面临多少种选择?又是哪个选择将深深地影响你的一生?透过浓重的乡音,记者听到了一段不平凡的自考故事,在故事的背后站立着一个自信满满的身影——他就是刘光武。在过往的岁月中,刘光武做出过很多选择,他那不屈服、不服输的精神特质在“自考精神”中得以和谐地统一,也正是自学考试给刘光武的人生带来了重大影响:“对自考经历的一次次感受,构成了我诠释生命意义的基础”。寻着话音,我走进了刘光武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烦从何来,听我细细道来。本人乃一中学英语老师,同事们所谓的“假洋鬼子”是也。刚从师院毕业,初出茅庐,便想在教学中“小试牛刀”,一展身手。谁想,我的那些“入道”不久的弟子们受“之乎者也”“毒害”太深,对我的ABCD不愿“笑纳”,竟在课堂上掀起了“反洋运动”。表现如下:一、任尔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课堂气氛沉闷,我一人唱“独角戏”;二、知识巩固薄弱,恰似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今天学,明日忘;三、竟有“反洋先锋”课堂传条子曰:我们乃堂堂中华大男儿,为何要“崇洋媚外”?开学已两周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