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画片对儿童的成长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方面是:能帮助孩子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帮助孩子学习知识;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弊端方面是:对儿童心理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长时间观看动画片会对儿童的身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不加以引导将对儿童的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与引导。  相似文献   

2.
3.
在这个电视普及的年代里,动画片成了伴随每个孩子成长的伙伴。一份调查显示。将近一半的孩子在1岁以前就开始看动画片了。有的家长甚至称自己的孩子三四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坐在电视机前了。  相似文献   

4.
5.
赵萌 《华章》2010,(33)
当今社会动画片已越来越融入我们生活,在幼儿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与审美水平,让儿童百看不厌,津津乐道.文章从幼儿观出发阐述了动画片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彭莉洁 《教师》2014,(11):68-68
动画片以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充满幻想的画面成为幼儿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类型。本文试图阐述动画片对幼儿认知发展的积极影响,以及在家庭教育和机构教育中应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让他们在观看动画片时能够"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7.
幼儿动画片主要以3-6岁儿童为目标人群,优质的动画片能在语言、数理、空间知觉、社会交往等方面对儿童产生积极影响。文章以动画片《爱冒险的朵拉》为例具体说明动画片的艺术与教育价值,为提高国产幼儿动画片的制作水平与价值提供参考,并启示成人在儿童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如何引导,以促进儿童多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动画片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伙伴,电视对儿童起着看世界的作用。动画片以其逼真的形象,丰富的想象,妙趣横生的故事吸引着儿童,深受儿童的喜爱,也成为了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儿童的认知决定了他自身并不是被动地在看动画片,他具有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动画片发展和儿童心理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幼儿逐渐适应社会的成长需要。在动画片日益成为伴随每个孩子成长的伙伴的时代,幼儿社会性发展受动画片的影响日益加深,本文结合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以小班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动画片是小班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渠道,正确认识动画片在小班幼儿社会性教育中的“富集效应”,要让“距离美”成为动画片影响小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重要认知方式等三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这一课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动画片深受广大幼儿喜爱,使幼儿获得了动感十足的视听享受,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其积极作用毋庸置疑。本文从幼儿观看动画片的欲望,动画片教学的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了动画片教学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集宁师专学报》2016,(4):111-114
动画片以其丰富的动画情节、夸张的形象表现,画面的绚丽鲜艳深受幼儿的喜爱。虽然动画片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词汇的积累、想象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负面影响,有的内容充满暴力与恐怖,有的缺少良好的教育意义,有的则给予幼儿不良的引导。所以,选择能给予幼儿正面引导、有良好教育意义的动画片至关重要。本文就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的影响加以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幼儿发展受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的制约,其中动画片作为幼儿最易接受的一种媒体其对幼儿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从动画片对幼儿生理、心理、文化影响的角度入手,以中国与动漫强国日本、美国幼儿动画片的比较谈起,剖析当前中国动画片存在的不足与优点,希望对当前中国幼儿动画片的发展给以相关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产动画片限时禁播令的推出,不仅引来国内制片方、电视台、观众的众说纷纭,还有诸多国外媒体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报道。国内动画片的发展走向受到多方关注。本文从动画产业的现状出发,结合限时禁播令对动画产业制播环节带来的影响与变化进行思考,以期为国产动画片今后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少儿电视动画片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少儿动画片制作者没有与少儿教育工作者很好合作,不懂少儿心理,制作的电视动画片在儿童社会化中有很多不足。本文试从内容题材、制作技术两个方面予以探讨。内容题材方面 ,虚幻打斗的多。外国引进的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少。制作技术方面画面色彩、人物造型、剪接节奏不适合少儿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9,(83):165-166
当前以学龄前儿童为目标受众的动画片创作存在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好故事,动画片针对性不强,暴力场景频现等问题。从学龄前儿童对动画片的喜好、学龄前儿童自身的认知特点和自我意识特点等方面分别对学龄前儿童动画片故事情节创作、角色塑造和场景设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舶来品”“活动漫画”“美术片”,还是一种“可操控的艺术”,这些词汇都不能简单地将动画的含义解释清楚。国际动画组织(ASIFA)对动画一词所下的定义是:“动画是指除真实动作或方法外,使用各种技法创作活动影像,亦即是以人工的方式创造动态影像。”动画就是这样一种可以将现实或梦幻的情景通过一张张存在微妙变化的绘画逐帧拍摄而形成连续运动的艺术影片-动画片。  相似文献   

17.
动画片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儿作为动画片的特殊受众群体,其交往能力往往会受到动画片的影响。本文先分析动画片对幼儿交往能力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而提出了促进大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对策:选择优秀的动画片,开展积极有效的动画片相关活动;引导幼儿正确接触动画片,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利用动画片的榜样形象来指导幼儿的社会交往等。  相似文献   

18.
儿童的暴力行为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在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内在因素包括挫折情绪、认知水平和移情能力。我国学者根据其影响因素提出过很多干预方法,但我认为对于儿童暴力行为干预应试着从新的角度着手,与时俱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美、日动画片在我国广泛传播,其主要方式是各级电视台的少儿节目播放和影院放映,一度竟达到了动画片总播出量的90%以上,其特定的艺术审美取向与文化价值观对中国青少年发生着深刻影响。由此,广大青少年在认识本土文化与想象外国文化时都会出现错位,从而使文化想象与文化影响在双重甚至多重转换中呈现出复杂形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