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范瑞广 《课外阅读》2011,(10):335-335
生命课堂是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师生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培养、塑造有生命活力的人。面对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召唤,结合学校实际,我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构想。我们认为:"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应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即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相似文献   

4.
余伟卿 《中学文科》2009,(12):71-71
新课程的地理课堂究竟是什么样子?一位学者这样来描述理想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就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 “课堂”作为学校和班级生活的最重要场所,几乎每时每刻都活跃着行为主体——学生和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地理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和问题、人格和个性,鼓励学生提问与概括、假设与陈述”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5.
关于生命教育(life deucation)的内涵,进化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学者都没有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尊重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发展,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俨然已成为最被推崇的教育理念。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而语文又是培养“人”的一门学问,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生命与死亡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教育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是生命关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说到底是对生命真谛的探究,加强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从而树立起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令人痛心的是,当前还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学生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甚至遇到一点挫折和打击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导致他们自杀的原因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属于问题严重到无法面对这个世界而不得不要终结生命的地步。生命之花,瞬间凋落;警钟在耳,发人…  相似文献   

8.
尊重生命,体现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但由于传统教学的弊端依然存在,课堂沉闷,机械和模式化;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因此,革除这些弊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生命化教育是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解读,是‘以人为本’时代的教育哲学。直面生命,遵循生命的特性,促进生命全面、自由而个性化的发展,是生命化教育的追求。在实践中,生命化的教育就是要凸显生命的灵动,焕发生命的活力,激励生命的创造,丰富生命的意义。"生命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生命课堂是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努力实现人的发展之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以促进学生生命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开展的人与人之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和情感社会交流活动。一、生命课堂的溯源生命课堂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哲学理论关于教育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朱莉 《成才之路》2011,(35):88-88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是叶澜教授为建构“生命课堂”提出的口号。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在新基础教育理论指导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教学的灵魂。为此,改变旧传统,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几年前,我从网上搜索“生命教育”的时候,找到的多是台湾关于“生死教育”的章,后来读到了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她强调“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肖川教授也说:“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但具体到学科教学,如何“把失落的人找回来”,明确“人是什么”、“怎样做才算是人”却并非易事。于是,生物教学过程就成为我探索生命教育的过程,生物课堂成为探索生命的课堂。数年的实践,我总结出生命的课堂应该包含着三个层面:知识是有生命的;教学过程是生命的浸润过程;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生命课堂”是在以人为本恩想指导下.以尊重学生生命成长为前提.通过师生之间有效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语言、情感和精神交流活动,充分唤醒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让每名学生都自由、充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它是“知识课堂”的延伸和发展.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一种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4.
郑少卿 《新教师》2022,(1):85-86
"生命至上,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底色,"强化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理念"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每一位教师都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课堂上,我们应该围绕教材,结合实际,渗透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更要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  相似文献   

15.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土壤,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催生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住民主化、生活化的课堂中,教师具有诚挚的态度与爱心,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心态,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使学生觉得师生是朋友、伙伴。如何按新课程的要求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6.
尝试以生命教育为核心变量,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以生物课堂教学为载体,从彰显语言魅力、组织课堂讨论、借助实验教学、设计第二课堂、注重师表力量5个方面,探寻生命教育与生物课堂教学的契合点,建构生命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为强化中学生生命意识,为促进生命教育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7.
和谐教育思想是以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为前提的,要求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生命教育是一种追求教育本真的全新教育。在学校课程改革实践中融入生命教育理念,为新课程改革注入了生命活力,从而使得学校的课程更加关注对学生的人文性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的人格,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让教育因尊重生命而深刻!  相似文献   

19.
尊重生命,彰显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生命化课堂”就是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不仅要满足学生认知的需求,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长远发展,让师生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中体验着生命的涌动与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积极构建语文“生命化课堂”。  相似文献   

20.
一、为什么要开展生命教育 教育是什么?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追问。现行的教育不仅使学生体验不到生命的乐趣,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还导致大量学生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