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行知是我国"五四"运动以后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思想迄今为止仍然在教育界闪烁光芒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更为深远. 一、联系生活实际趣味教学 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本教科书.陶行知认为课程内容应该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活的知识,没有以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他认为,整个社会都是生活的场所,因而也都是教育的场所."中国传统的教育内容是以文字为中心,是与生活脱离的无用知识为中心,不能真正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理解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2.
活教育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一种向传统教育挑战的改革理论.今天,我们重温陈鹤琴活教育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的有关论述,将有助于教育领域内的观念更新,为当前的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中国传统教育由于受封建主义和科举制的影响,注重灌输知识,强调死记硬背,把儿童的思想禁锢在书本中,把儿童的活动限制在课堂上.清末以来,西方近代教育理论传入中国,虽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这些理论中的某些观念与中国传统教育观点十分接近,所以到二、三十  相似文献   

3.
活教育是针对死教育而言的,陈鹤琴决心把陶行知所描写的“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状况,改变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该理论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等。“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陈鹤琴对“活教育”课程论的概括表述。他反对传统教育中的书本万能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他强调以“做”为中…  相似文献   

4.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学家.从二十年代起,他就在儿童心理学、幼儿、小学、师范教育、特殊儿童和社会教育等方面,有着大量精辟理论著述.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渊源是什么?过去教育界曾批判他的理论和教育实践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翻版”.意思是说,他的教育思想完全出自西方杜威实用主义.其实,他的教育实践不仅吸收了杜威教育思想中的科学成分,还广泛地吸收了儒家传统教育思想的有益乳汁,并在中国现实和教育实践活动中获得真知,逐步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形成其独特的教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反观时下的思品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人为地造成了理想德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边的生活世界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就会  相似文献   

6.
<正>读完《学校与社会》,我对教育的理解仿佛进入了一个"异度空间"。这本书的作者是约翰·杜威,一位伟大的实用主义哲学家,也是一位著作等身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奠定了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石。他指出的一些教育问题至今发人深思,尤其是"教育即生活"这一理念,直指美国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现实,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滕大春先生所言:"美国传统的教育一方面是脱离社会,一方面是脱离儿童。"杜威围绕这两大问题给出了对策:一是使美  相似文献   

7.
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提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他在早年进行的课程实验经历了三个阶段:儿童自发活动、教师预定活动和有必要预备的儿童自发活动。这一实验恰是经由了幼儿生成活动——教师预设活动——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相结合的一个实验过程。他主张“要有目标,又要合于生活”,幼儿园的课程“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临时变更”。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将结合单元教育课程的实践,谈一谈在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展幼儿园生成活动的几点体会与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8.
陈鹤琴是我国家庭教育科学化的倡导者、实践者,他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我国第一本建立在生理学、心理学基础之上较完整、较科学的家庭教育专著。陈鹤琴认为,家庭是儿童生长的摇篮,而父母则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本身就构成了影响子女成长的独立教育环境,儿童的知识丰富与否,思想的发展与否,良好习惯的养成与否,家庭教育负完全的责任。不难看出,陈鹤琴把家庭教育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现就学习陈鹤琴提出的“做父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一些思品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主张:"要让儿童走进活生生的大自然、大社会中,把儿童直接感受的丰富经验与各个学科的术语结合起来,提升为一般性、普遍性的知识。"自然界就是一个永远翻不完的教科书,幼儿园的自然角就是这本书的一部分,这里可以使各个学科融会贯通。"脏水滴变身记"就是孩子和老师一起创造的一个关于生态楼梯的自然课堂,这里虽然没有书本,但是在这背后孩子和家长都会去主动翻阅很多相关书籍;这里虽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但是孩子在这里会自发地萌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这个活动能传递出生态教育的正能量,能让孩子从内心热爱大自然。  相似文献   

11.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是活教育的方法论.陈鹤琴觉得死教育的一切教学活动,可以概括为"教师讲,学生听",儿童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一些未经自己实践考验的书本知识的地位,得到的全是间接经验,在他看来,"间接的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类文化的积累,对教育学生是重要的,不可少的",但这是不够的,还要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探索,获得直接的经验,才能加深认识和理解,才能检验这些间接知识的真实性以至有所发明和创造.因此陈鹤琴指出:"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看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  相似文献   

12.
时下的思品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局限于书本的世界.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回避纷杂的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纯而又纯"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区域活动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授课的单一形式,让幼儿能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能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提供发展的机会与条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说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的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儿童教育儿童化”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求教育者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可能与趋势,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设置课程,编排教材,编写教科书,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个性化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心理健康和增强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个性化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改革课程教育结构和开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等。1 .改革课程教育结构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具体课程教学来实现的。学科教学是个性心理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 ,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浩如烟海 ,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教材、教案、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 ,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正在成为教学改革实践的新观念。学…  相似文献   

16.
品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而时下的一些思品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  相似文献   

17.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也是国际上知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他于1919年从美国学成归国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堂任儿童心理学教授.从那时起,直到1982年逝世,六十年来,他在祖国幼儿教育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他认为要教育儿童,必须从小开始,并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他说:“从初生到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儿童的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等,都要在此时期打好基础,如果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造就了.”那时,人们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认识,陈鹤琴先生所以能够明确地提出这种思想,是基于他长期考察与研究儿童得出的科学结论.他的这一思想,已被当前世界许多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20年代杜威先生曾指出:专门化的教育(学校教育)内在地隐含着脱离生活的可能。这句预言式的话语在今天似乎已得到全面见证!传统的品德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脱离了儿童的生活世界,造成学生"言不由衷","知行脱节"。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生活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他把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国化,为我们教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一些思品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往往局限于书本,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遭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思品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对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生活>教学必须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让儿童自主实践,从而愉快地生活,积极地生活.  相似文献   

20.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幼稚园课程改革的杰出代表、中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重温陈老的课程思想,对当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一、“大自然、大社会”的课程内容与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他主张“应当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但这种有系统的东西应当以什么为中心呢?这当然要根据儿童的环境。儿童的环境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自然的环境;一种是社会的环境。自然的环境就是各种动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