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先后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领土完整统一和中国人民生命财产都造成极大损失,而这些条约的废除却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才得以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41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认识到中国抗战的重要性:大量日军被拖进中国战场,阻止了德国与日本在中东的联合,加上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激起了美国民众对中国抗战的同情,1942年12月10日,美国国务院宣布:为鼓励中国国民党政府抗日,自动放弃其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并签订新的和平条约,英国政府也响应此号召,于是中美、中英之间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谈判展开了。  相似文献   

2.
《布列斯特和约》又称《布列斯特一里托夫斯克和约》,是苏维埃俄国为主动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与德国及其在“一战”时的盟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在布列斯特一里托夫斯克签订的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18年3月3日。1918年11月13日苏俄政府利用德国在大战中的失败,又宣告废除此条约。  相似文献   

3.
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三十周年,继中日高层的“破冰”“融冰”“迎春”之旅后,一度走入低谷的“政冷”逐渐回暖。面对新的局面,回顾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并谈及两国经济互补和由此而来的两国经贸关系所取得的巨大发展。在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的历史阶段,对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寄予新的期盼。  相似文献   

4.
1939年8月23日,在日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苏联和希特勒德国签订了为期十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28日,两国又签订了《苏德边界友好条约》(本文把这两个条约合称为《苏德条约》).苏德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西方绥靖政策的破产,粉碎了英、法挑动德国进攻苏联的阴谋,并为俄国赢得了二十二个月的时间.但是,苏德条约的签订,也使苏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给国际共运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及恶果.  相似文献   

5.
欧洲联盟     
1991年12月9日至11日,在荷兰城市马斯特里赫特举行了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会上通过了“欧 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亦称欧洲联盟条约。该条约经过欧共体12国(比利时、英国、丹麦、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一致批准,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欧洲一体化——欧洲联盟也于当天正式宣布成立。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俄国在一六八九年九月七日正式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是两国间正式缔结的第一个条约。在《尼布楚条约》序言中明确指出:两国订立此约是“为约束两国猎者越境纵猎、互杀、劫掠、滋生事端”,并明确规定中俄两国边界,“以期永远和好”。条约共分六条: 一、“以流入黑龙江的绰尔纳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格尔必齐河发源处为石大兴安岭,此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应如何分划,今尚未决,此事须待两国使臣各归本国,详细查明之后,或遣专使,或用  相似文献   

7.
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俄、日、德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并逐渐形成一个严密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我们熟知这些条约签订的背景、过程、内容、危害等,但这些不平等条约又是如何废除的呢?  相似文献   

8.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11月8日,由于“三国干涉还辽”,中日两国又签订《交还辽东半岛条约》及《议定书》。1896年7月27日,中日两国再签《通商行船条约》。  相似文献   

9.
自从去年10月以来,日本人民为反对日美反动派阴谋修改日美“安全条约”,掀起了规模巨大的反抗怒潮。现在,这个斗争还在继续发展着。日本人民阻止修改和争取废除日美“安全条约”的斗争,是日本人民长期以来反对美帝国主义占领、反对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斗  相似文献   

10.
在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会议上,日、美两国从其各自的战略利益出发围绕双方主力舰的比例问题大做文章。最后达成的妥协——《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对日、美两国的大平洋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它直接导致了日美两国在战争初期阶段所处的不同境遇。“条约”对日本有利,仅从主力舰比例上得出的对美国有利的提法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考察了1887—1893年法、俄两国由疏远逐步走向合作并最终结成同盟的全过程。文章认为法德,俄德关系的恶化是促成法、俄接近的基本原因。其间法国的“布朗热运动”及俄国的“德国帮”对法俄关系的发展起了一定阻碍作用;1890年德国拒签《德俄再保险条约》最终促成了法俄同盟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
1934年1月26日,纳粹德国与波兰签订了“互不侵犯与谅解宣言”(以下简称德波条约)。对于这个“曾引起了政治上一阵轰动”的“重要条约”,①中外出版的有关论著大都偶尔述及,迄今尚无专文论述。我们说德波条约是个“重要条约”,因为这个条约,不仅给波兰带来亡国之灾,便于法西斯德国占领中欧战略要地,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立,教训是深刻的。本文对德波条约签订的过程及其严重后果作一剖析。1933年1月,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后,置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德国武装的条款不顾,加快  相似文献   

13.
1941年4月13日,援助中国抗日的苏联和正在与中国交战的日本在莫斯科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事后,斯大林亲自前往车站为日本外相松冈洋右送行,并与之亲切拥抱。对于条约本身和这个招人注目的举动,当时国内外就议论纷纷。反对者认为:因苏日中立条约规定两国互相承认蒙古和伪满洲国的主权,故“该约之缔结,实系危害中国之地位”。重庆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在条约签订第二天即发表声明,宣称“苏日两国公布之共同宣言,对于中国绝对无效。”《大公报》等报纸以《苏联与日本妥协》、《侵害中国之权》等为题著文对  相似文献   

14.
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1895年4月,中日签署了《马关条约》。该条约规定,中国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就在《马关条约》签字的当天,沙俄得知日本割占了其早已视为“势力范围”的辽东半岛,便正式邀请法、德两国,共同对日进行干涉。  相似文献   

15.
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虽然消极抗日,但对美英等国的外交却取得了重要成果———废除“治外法权”。近代中国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北洋政府,对外一贯奉行妥协投降政策,蒋介石国民政府也不例外,何以在抗战相持阶段能废除美英等国在华的一些特权呢?1940—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野心急剧膨胀,太平洋风云紧急。为了确保美国在亚太的利益,美国启动了旨在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外交程序并取得了英国同意。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完成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条约》…  相似文献   

16.
1941年,中日战争僵持之际,苏、日两国于4月13日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条约的签订,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民众也没有置之度外,纷纷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民众舆论的配合下,中国政府经过交涉,终于弄清了苏联签约的真正意图,明确了以后的外交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2—13页说:《天津条约》“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据此,可以对最终的赔款数额作出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18.
1947年2月10日,反法西斯盟国在巴黎对德国的欧洲盟国意、罗、保、匈、芬五国分别签订了和平条约,即1947年巴黎和约,亦称“五国和约”(以下简称和约)。该和约虽然不像一战后的巴黎和会那样给世人留下太多的印象,也不像二战后两个德国的建立等重大事件那样引人注目,但是,它对冷战格局的形成,对战后的和平共处,对稳定欧洲格局以及结束殖民帝国对殖民地的统治,均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约的签订表明,人类将从战争的深渊中走出,去寻求和平。  相似文献   

19.
课本第121页《苏军撤出德国》插图下的“苏军”改为“俄军”,可能更确切些。1989年东欧剧变的浪潮把德国统一问题提上日程,苏联对于德国统一的态度开始时反对,最后被迫承认现实。在1990年9月12日莫斯科召开的最后一次“2 4”会议上,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共同签署了《最后解决德国问题的国际条约》。条约中规定:苏联军队将于1994年撤离完毕,在过渡期间,德国东部(即原民主德国领土)只部署不隶属北约组织系统的防御部队,但西方三国的军队可应德国要求继续留驻柏林。从此,苏联驻德军队的撤出有了明确的日程表。然而,苏联…  相似文献   

20.
华盛顿九国条约规定的关税特别会议的议事范围不包括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问题在内。会后,北洋政府为关税会议作准备而发起召开的关税研究会对“税权”问题的讨论,虽已含有突破华会条约所定议事范围的趋势,但北洋政府本身却无法实现这一突破,它需要一种外在的力量加以促成。正在国人为关税会议的前途担忧之际,五卅运动爆发。其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的兴起,一是各界对扩充关税会议议事范围的要求,正是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关税会议的议事范围突破了华会条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