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融媒体时代信息的迅速传播,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一些挑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内容体系、冲击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教育方式、降低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导地位等。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认知体系不健全、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方式固化以及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监管不到位。可采取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融媒体平台、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构筑融媒体平台安全防线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提出"中国梦",为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新的抓手。同时,意识形态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社会思潮的冲击、新兴媒体的传播、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薄弱等因素,使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以"中国梦"时代际遇为契机,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创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队伍建设,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影响着高职高专学生意识形态的培养,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围绕如何提高高职高专意识形态教育时效性的问题,分析了高职高专意识形态教育主体和客体所受到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国家伦理是由党和国家倡导、提出的道德体系,公民道德建设本质上是公民道德对国家伦理的最大化实现。在公民道德教育实践中,国家伦理可以有三种实现方式即强道德意识形态、弱道德意识形态、潜道德意识形态。有时这些内容是综合运用于道德教育之中的。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国与国之间意识形态斗争从未停止过。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互联网成为大学生生存的“第二空间”,西方意识形态以更娱乐化的表达方式、更隐蔽的融入方式、更煽情的灌输方式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渗透,严重影响了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形成一定波及和影响。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推进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创新话语建设体系,重新配置话语体系,创新高校网络校意识形态教育,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国家建设栋梁。  相似文献   

6.
媒体融合纵深发展重构了媒介生态,改变了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方式;融媒体建构的新的拟态环境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场域。与此同时,在媒介迭代发展下,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一系列困境:智能算法技术下的圈层化传播增强了高校意识形态风险;信息碎片化语境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意识形态阵地转换折射出教育主体在渠道适应性上的薄弱。为有效应对媒介技术发展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挑战,高校应该在尊重媒体融合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构媒体技术赋能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价值逻辑,积极探究融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李海 《教育评论》2012,(4):9-11
高校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多元化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使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临新的困境。探索多元化社会环境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策略、方法,有助于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式创新,网络空间这一社会存在已成为各类意识形态交汇与斗争的主战场,成为高校青年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信息源。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变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也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现实挑战。以理论为指引,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寻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路径是必要之举。通过强化思想引领,加强网络监管,转变教育思维,提升治理效能等构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安全体系,对于高校继续肩负立德树人、传播文明的使命担当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说服力,提高其在大学生中的认同度,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目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存在教育内容枯燥、教育方式陈旧、教育关系不平等的弊端。建构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新模式,教育内容上要从政治话语向文化话语、生活话语转化;教育方式上要从"独白式"教育向"对话式"教育转变;教育关系上要从"我—它"型向"我—你"型嬗变。  相似文献   

10.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所带来的传播方式的巨变对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既提供了新的契机,也给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极大挑战。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结合高校的优势和特点,坚持应时而动,顺势而为,不断推进意识形态教育方式革新,夯实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开发和优化意识形态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各种社会思潮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以不同的方式和载体渗透到我国大学生这一群体,迎接这一形势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的挑战是我们一贯的工作任务。文章在对全纳教育理论进行阐述并提出全新见解的基础上,将全纳教育引入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阵地中,新媒体占据了半壁江山,并将通过融合传统媒体的方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传播广泛、更新快捷、反馈及时等特征,成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强有力的宣传手段,但也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隐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与新媒体的监管和创新,善加引导,积极接受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构建完善的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迅猛发展的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带来了一些正面、有利的影响,同时,也对意识形态、舆论导向、传统教育方式带来了冲击。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进行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建立相应的网络教育体系、占领这一新的宣传阵地,同时,做好网上和网下的思想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阵地中,新媒体占据了半壁江山,并将通过融合传统媒体的方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传播广泛、更新快捷、反馈及时等特征,成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强有力的宣传手段,但也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隐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与新媒体的监管和创新,善加引导,积极接受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构建完善的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传播内容的多元化、碎片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心地位。新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的大众化弱化了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表现形式,为其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通过掌握新媒体这一工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符合客观实际发展的需要,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在信息网络化浪潮的席卷下,互联网突破了传统的地域、环境、人员的边界,信息传播的隐蔽化程度更高、渗透性更强,对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的影响更甚,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造成诸多困扰。其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的认知内容碎片化、模糊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淡漠化、冷漠化;高校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简单化、空泛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和践行表面化、敷衍化。由此形成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上热下冷”“中间梗阻”“言过于行”等意识形态悬浮的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性已成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和信息时代网络的推广、普及,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面临强烈冲击。本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出发,结合当前教育情景,尝试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方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转型,信息的开放化,意识形态的多元化,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把握客观规律,转换思想教育的思维方式.重构思想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范式。  相似文献   

19.
武梦欣 《广西教育》2022,(12):37-39
本文论述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需求与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增强教育主体责任意识,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阵地安全;创新教育表达方式,增加意识形态教育话语亲和力;加强教育平台建设,形成意识形态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创生了多元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集聚演化、多元传播的新场域,网络空间也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高地。加强网络话语权建设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作为、积极有为的应然之举。实践中,一方面要重视网络话语权的战略价值,建构全媒体传播矩阵,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政治引领力;另一方面要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规律,尊重大学生的话语主体权利,准确把握大学生话语表达特征和接受偏好,引导其理性规范表达,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主导和价值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