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戏在促进幼儿身体,个性和智力发展等方面具有独功效,儿童不是因为年幼而游戏,是因为需要而游戏,幼儿为独立的人,是有不同于成人的生存状态,生命特性和生活方式的人。儿童喜欢游戏,游戏是儿童生活的基础,让游戏来伴着孩子成长,这将对他们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典德育模式特点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德育实施体系中,除我国的德育模式外,经典德育模式有三种:德目主义模式、全面主义模式和混合德育模式。它们各自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三种德育模式的特点、差异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德育模式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形式,它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儿童游戏在其内容、形式上都悄然发生着变化。为便于分析和研究,本文将游戏分为经典游戏和现代游戏两大类,试图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获得启示,以便更有效地发挥游戏的功能。 一、经典游戏和现代游戏的比较 (一)从游戏涵义上看:本文所指的经典游戏是指由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4.
儿童生来喜欢户外游戏,因为外面有更多自由和空间,然而,现代社会城区建设速度加快,使儿童失去许多宝贵的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不论是校内教育还是校外教育,户外活动的组织开展状况都令人担忧。本文从这一思路出发,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儿童户外游戏进行现状分析,并从国内外专家的经验出发得到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5.
苗雪红 《学前教育》2004,(11):14-16
人类个体发育有着漫长的不成熟期,通常称之为儿童期。在这一时期,游戏是最适合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基于活动需要儿童之间自主交往结成了游戏群体,即自然游戏群体。作为儿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儿童游戏活动实现了对儿童与儿童自然游戏群体的双向建构:既建构群体交往关系结构,整合多极主体的交往共同体,又建构参与游戏交往活动的  相似文献   

6.
陈韶辉 《河南教育》2004,(12):46-46
足球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利用足球做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此外,足球的活动形式多样,可谓趣味多多,快乐无限。  相似文献   

7.
张雪门 (1891- 1973),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与陈鹤琴先生齐名,在幼儿教育界,素有"南陈北张"之称。[1]在潜心研究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后,他认为应认清中国现在的地位,顺应时代潮流,根据中国国情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在张雪门的幼儿教育思想中,涉及多方面对游戏系统、独特的认识,其关于幼儿园游戏的思想散见于《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①一书中,结合该书内容,笔者对张雪门关于幼儿园游戏的基本思想进行梳理和简要评析,以借鉴和吸收其中所蕴含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郑润华 《山东教育》2005,(23):71-72
“我告诉爸爸,我告诉妈妈,今天我不想把琴练,也不想把那画笔拿,我只想,痛痛快快地玩泥巴。我捏的小狗汪汪叫,我捏的小猫摇尾巴,我捏的小鸟飞呀飞,我捏的小人乐哈哈。爸爸别生气,妈妈别着急,玩泥巴的孩子也可爱,玩泥巴的孩子也听话。爸爸别生气,妈妈别着急,小手脏了可以洗干净,洗干净了还是好娃娃。”一首歌唱出了孩子们对玩泥巴的渴望,也勾起了我对儿时玩泥巴的美好回忆。捏小人、捏小狗、捏小鸭,做火炉、摔泥碗等,小伙伴们在一起,或独自做泥塑,或合作垒造型,或分组比赛,玩得淋漓尽致,玩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9.
自十八世纪游戏艺术论产生以来,游戏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被西方哲学家及美学家关注,进入二十世纪之后,人们对游戏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探讨热情不断高涨。福禄贝尔首次将其引进了教育领域,自此,游戏与艺术之间的融合逐渐体现在幼儿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对前人对游戏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论述进行梳理,并且对早教领域里游戏与艺术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希望能够加深教师对儿童游戏本质的认识,对以后指导儿童游戏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幽默就是一种游戏,幽默也是一种游戏精神。儿童的幽默通过游戏的情境得以表现,并促进儿童的发展,这个过程即是幽默游戏。儿童幽默游戏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儿童的幽默游戏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儿童幽默游戏对儿童认知、社会性、情绪情感、道德养成、行为塑造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成人与教师应积极关注和支持儿童幽默游戏,通过儿童幽默游戏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培养儿童的幽默意识与幽默能力。  相似文献   

11.
马卡连柯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教育革新家、教育实践家和教育艺术家。17岁时就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从此在繁重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紧张的教育理论探索中度过了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马卡连柯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未来社会的写照,要创造光辉灿烂的社会前景,必须从构想家庭中的教育开始努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当前幼儿园游戏的反思与讨论,从解放幼儿让其在游戏中快乐发展、解放教师以彰显其专业性和独特性、关注幼儿游戏本身的丰富性和挑战性、优化整合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等四个方面,分析总结了"安吉游戏"与"利津游戏"的共性内涵与个性差异,主张应重新认识和解读幼儿、审视幼儿园的本义与游戏的价值、利用本土资源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通过游戏实践与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的大力倡导,全社会掀起了学习国学经典、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潮。国学经典因其蕴含的立德树人积极意义和教化作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视,在校园推行学国学、诵国学活动,已成为风靡各地中小学的时尚之举。本文联系实际,从诵读内容与开展形式两方面,介绍我校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期对其他学校开展同类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游戏是儿童的特权,每个儿童的成长都伴随着游戏,游戏在学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与学习活动密不可分,游戏随着学前儿童的兴趣而展开,学前儿童的游戏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在游戏中,儿童不仅获得了精神享受,也构建了文化世界。教师只有明白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内在联结,才可以让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本文旨在说明儿童游戏和学习的关系,并向教师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指导儿童在游戏中学习。  相似文献   

15.
16.
一、幼儿园游戏:本体价值及其失落 教育家罗素曾经说过:"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爱好是与通过装扮而带来的无穷乐趣形影相随的,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是生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1]的确,游戏是儿童自发自愿的、不受外力约束的自主活动,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游戏没有外在的目的,它产生于儿童的兴趣、需要等内在动机.在游戏中,强调的是"过程"与"表现",追求的是其本体价值--愉悦、享乐的功能,用儿童自己的话说即是"好玩".然而,游戏在使儿童享受乐趣、享受天性、自由欢畅的同时,也能自发地促进儿童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游戏的这一附属功能恰好与教学所要达到的引发儿童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体育游戏是一种儿童十分喜爱的体育活动形式,它是一种有规则、有结果的并具有竞赛性质及锻炼作用的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游戏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形式,它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初级模拟,也是对未来劳动及生活的准备。本文所说的自由游戏,不是作为课程、教学、模式等的游戏,而是通常被称为“放羊”式的游戏,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游戏。它既不像成人劳动那样被要求创造财富,也不像儿童正视学习活动那样具有强制的义务性,因而有娱乐的性质、玩的性质。但是,游戏却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途径,它在激活早期创造力和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一、自由游戏被剥夺的事实与归因自由游戏最清晰的特征是它自然而然的自发性,而最少保守思…  相似文献   

19.
魏红 《宣武教育》2007,(3):39-42
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创造力发展的源泉,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每一个正在做游戏儿童的行为,看上去都像一个正在展开想象的诗人。”而涂涂画画也是孩子们喜欢参与的一种游戏,小孩子们第一次拿笔就要涂涂画画,画画的过程就是游戏的过程,画笔画纸、以及一些美术材料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玩具,他们能通过涂画、玩做的过程作为另一种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所看、所知、所想,并以此来宣泄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根据孩子们的天性我便带着他们参与涂涂画画、玩玩做做的美术游戏,在那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获得的不只是技能,而是通过有趣的游戏情境,发展探究意识、丰富情感、张扬个性,激发他们欣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情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促进了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我国游戏教育发展历程及特点,并从产业模式、分众特征、使用目的及IP文化产业建设等方面对中外游戏教育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国外游戏教育先进经验为我国游戏教育产业的发展提出创新生产模式,VR、5G等技术赋能,细化受众市场,打造IP文化,推动我国游戏教育产品“走出去”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