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雷 《科技风》2023,(15):70-72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资源的传播方式不断增多,内容不断扩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协调共享、虚实结合、动态发展的理念,实现信息资源的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应该突出其资源的特性;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学馆、社会信息中心、咨询机构、企业情报机构等,以印刷版和光盘为主;发展信息资源主要以经济、科技等为主要内容;以网上和文献为主要内容的资源类型为重点;要实现多层次的信息资源开发,以建立数据库、实现一次文档的数字化、计算机信息的分析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创新模式与激励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志兴  楼洪兴 《科技通报》2006,22(4):515-518
分析了现行体制下农业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存在的制约因素和关键问题。对农业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与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以组建股份制科技企业为纽带,技术、资金入股并参与经营;以共建研发中心为平台,技术依托、技术入股、资金投入三管齐下;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创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农业新技术服务;以产业发展为前提,技术与资金参股,共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建设农业园区为载体,整合相关科技资源等五种模式,加速推进农业科研院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用不断涌现,深刻改变了电子政务发展的技术环境和条件,同时对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技术支撑。以河南省为例,阐述了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的建设需求;构建了云服务平台功能模型和技术架构;分析了云服务平台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韩行智 《软科学》1990,4(1):57-59
<正> 一、技术进步的分类笔者认为,我国的工业技术进步可以分为国家技术进步和企业技术进步两大类,或两个层次。国家技术进步:系指以国家为投资主体,以采用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为主,用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在宇宙中生存,就必须遵守宇宙的秩序,发展经济、科技、军事都要以宇宙秩序为原则。由此,我们可以建立超微观量子技术、时空场共振技术和究极光电磁统一技术,这样以微观技术升华近代科技,以  相似文献   

6.
现代汽车维修是以机、电、液一体化系统诊断核心的综合诊断技术。现代汽车维修突出诊断技术,并以准确诊断故障点为目标;现代汽车维修是总成拆装调整工艺与系统诊断技术的组合;现代汽车维修的故障诊断是以定量分析为基础,主要采用仪器仪表检测分析和部分直观检查的方法来完成;现代汽车维修过程中技术数据的应用主要表现为维修诊断工艺和技术参数的详细查阅,技术数据的形式为生产厂家的维修手册或数据光盘。  相似文献   

7.
<正>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围绕资源危机、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国家需求,以实现酶制剂开发和生产现代化为目标,以培育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酶制剂研发、应用和生产核心技术为中心,以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动力,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国内技术优势单位的能力,尽快形成酶制剂开发应用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我国生物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为技术转移研究对象,采用DEA方法,首次对比分析以高校为主体的省市技术转移效率和以企业为主体的省市技术转移效率,并对我国省市高校、企业技术转移效率的有效性和非有效单元投影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整体技术转移效率低下,高校情况更不乐观;高校处于规模效率递增阶段,而企业处于规模效率递减阶段;高校和企业普遍存在着投入冗余情况。针对比较发现,因地制宜提出提高我国不同省市不同主体技术转移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和已有文献梳理,从技术受方和技术双方视角构建了影响跨区域技术转移效率的前因理论模型;以2013-2015年北京技术输出到国内其他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多重前因条件的内在相互作用,以及多前因组态对北京跨区域技术转移效率的系统性影响。研究发现有四种组态能驱动高转移效率:一是以强市场规模为核心;二是以远地理距离和创新环境为核心,以制度邻近和强吸收能力作为辅助条件存在;三是以弱吸收能力和制度邻近为核心、高产业集聚作为辅助条件存在;四是以低市场需求和地理邻近为核心,制度邻近作为辅助条件存在。另外有三种组态导致低转移效率:一是所有驱动力均缺失的情景;二是高产业集聚和市场规模缺失是导致低转移效率关键原因;三是远地理距离和低产业集聚是导致低转移效率的关键原因。研究为揭示北京跨区域技术转移机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打开“黑箱”将技术转移系统内部结构解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价值创造前后联结的两个阶段,并采用两阶段DEA方法,首次对比分析以高校为主体的省市技术转移效率和以企业为主体的省市技术转移效率。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高校、企业整体技术转移效率偏低,技术创新阶段是制约总体技术转移效率提升的瓶颈,高校情况更为严峻;中国省际技术转移效率差距较大;针对比较发现,因地制宜提出适合不同主体提高技术转移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前提。首先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其次总结当前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诸多问题,论述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途径:提品质和调结构引领三产融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补齐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短板等;最后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发展以生态安全与资源节约为目标的现代生产技术、以规模化和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装备技术、以粮食营养安全与资源集约利用为目标的现代加工技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以高产高效为目标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2.
打开"黑箱"将技术转移系统内部结构解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价值创造前后联结的两个阶段,并采用两阶段DEA方法,首次对比分析以高校为主体的省市技术转移效率和以企业为主体的省市技术转移效率。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高校、企业整体技术转移效率偏低,技术创新阶段是制约总体技术转移效率提升的瓶颈,高校情况更为严峻;中国省际技术转移效率差距较大;针对比较发现,因地制宜提出适合不同主体提高技术转移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严焰  池仁勇 《科研管理》2013,34(5):48-55
现有研究在探讨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时,忽略了技术获取模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文以企业技术获取模式为调节变量,提出了R&D投入、技术来源、国外技术引进方式和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结合浙江高技术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分组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以自主研发作为企业主要技术来源,以及以购买技术资料或专利作为引进国外技术的主要方式,对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以合作研发为主要技术来源,以及以购买设备、购买样品、聘请国外技术人员等为引进国外技术主要方式,对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起反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文使用USPTO1976年至2006年的专利引文数据库,以波士顿生物技术产业集群为背景研究了集群技术结构.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密度、中心度、中介度、派系等指标研究集群技术结构.研究发现大学、医院和企业皆为集群主要技术源;企业有很强的技术中介作用;次级群体之间存在着较频繁的技术交流并形成小团体,小团体中医院拥有最多的专利,医疗设备企业则起着关键的技术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推动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和实施声案提出以下建议;以锂离子等新型蔷电池成组应用技术和成组技术为关键技术攻关为重点;以电动汽车角蓄电池储能电源系统标准化研究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数字创新颠覆了传统创新管理理论,然而目前对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创新的复杂机理尚未开展深入研究。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技术创新,对实现制造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对数字技术赋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黑箱”进行探究,以丰富数字创新理论。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界定了数字技术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赋能的内涵,包含三个层面:对创新主体、过程以及结果赋能;(2)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型;(3)提炼出三条路径及其选择机制,即以技术整合为中心的产业链协同创新路径、以产品智能化为中心的开放式创新路径和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的两端创新路径,从而为数字技术赋能下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西藏自然资源产业化开发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恩社  郑有业 《资源科学》2008,30(7):1018-1023
西藏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都十分丰富。其中野生动物约6 400余种,药用植物1 000多种;境内查明的矿种有101种,矿产地2 000余处;水能资源天然蕴藏量约为2×108 kW,地热发电潜力80×104 kW,太阳年平均辐射达(3 300~4 800)MJ/m2。本文通过对西藏的优势自然资源的分析,提出资源产业的发展要打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格局,把具有中长期的国内和国际市场潜力作为选择产业产品的基本条件。优势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要注重市场、技术以及生态环境的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能源、藏药、农牧和矿产等特色产业;以产业化技术研究、引进和创新为突破,进行产业化转化技术适用性、创新性研究;以集约化经营为目标,提高整体行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坚持资源产业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资源消耗性经济发展模式向技术导向型模式转变;坚持政府主导发展战略,优化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1,(11)
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智能制造作为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对于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技术是智能制造技术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作为机械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未来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对学生掌握CAD技术提出的要求,明确以CAD技术相关基础理论为重点授课内容;并以学生学习成果为目标,结合应用实例、上机实验与课程作业,训练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熟练掌握相关CAD软件工具的设计、分析、仿真等功能;同时,结合各类文献资料和授课教师的科研成果,不断将CAD技术的最新发展引入课程教学环节,以持续改进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专利地图的技术预测体系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以专利技术为研究对象的技术预测方法,探讨了专利与技术预测之间的联系,总结出进行专利技术预测的3个主要方面——技术活跃度、技术生命周期、技术进化方向;针对技术预测的这3个主要方面,进一步深度挖掘专利分析和专利地图、技术分析与预测之间的深层次联系,架构起专利地图与技术预测之间的桥梁,构建了基于专利地图的技术预测体系,该体系也是一种运用专利地图来进行技术预测的系统性方法;最后,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技术为例,实证了所构建的技术预测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以光刻为代表的系列产业处于“技术路径锁定”的困局,能否走向更深层次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取决于能否破解“技术路径锁定”。以光刻为例,通过近期科学研究与技术主路径的关联,将技术轨道延伸和扩展至最新研究前沿,揭示可能发生技术改进和技术突破的领域,为后发国家实现技术赶超、破解技术锁定提供了机会。研究发现光刻的技术轨道演化方向为:纳米压印技术、脱模技术、掩膜定位和EUV光刻胶工艺;主路径上光刻技术主要来自发达国家,但通过扩展和延伸,逐渐有大量的中国研究成果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技术轨道与科学研究存在关联,但也有差异;关于如何破解技术路径锁定,可以从顺轨创新型路径和技术跨越型路径两个维度采取不同的破解策略。本研究对于发现技术突破窗口,破解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路径锁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