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友论》是利玛窦用中文撰写的第一部著作,它的成功无疑是基督教传教成果的公开展示,它带给利玛窦的不仅是中国士大夫们的赏识,更为重要的是验证了适应性传教策略的正确性,为利玛窦后来传教局面的推开创造了条件。这部著作紧扣当时中国士大夫们的心理,按照他们的口味进行编写,作为外国人撰写的中文著作,它既是外国人了解中国、又是中国人了解世界的桥梁,可以说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和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几何原本》是古代西方数学的经典之作,它对于世界数学的发展影响巨大。明朝末年,利玛窦将《几何原本》带人中国,稍后其与徐光启合作将它翻译成了中文。可是,他们只是翻译了前六卷,后面还有九卷没有翻译。据载,当时徐光启是积极要求翻译完毕的,可是利玛窦拒绝了。什么原因呢?两个人都没有详细说明,因此,这成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提及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年),我们都知道他来中国后通过翻译《几何原本》给我国传入了流行于欧洲近两千年的欧氏几何。其实,利玛窦不仅在中国传入了几何,而且也传入了其他一些科技知识,比如说关于地图的知识。1602年,利玛窦和李之藻(1565-1630年)在北京共同绘制了一幅大型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相似文献   

4.
如果今天我们对中国的认识仍不大清楚,也不必过分着急。自从西方人开始在中国生活并详尽地描述这个国家,迄今为止,他们始终没有对中国认识清楚过。这一迷惘糊涂的历史长达四百多年。首次对中国的详细记述见于1584年耶酥会传教士利玛窦的家信中。一年之后冈萨雷斯·门多萨的先驱史出现了。尽管利玛窦和他的同代人对中国的描述采纳了更早几代到中国的旅行家们的各种偏见,然而开创一种以第一手经历为基础的、新型的评论作品流派的功劳,仍应当归于他们。  相似文献   

5.
南昌地区是明末清初西学东渐较早、成效较好的地区之一,这与利玛窦、章潢、熊明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利玛窦在南昌三年,最早将西方文化传入南昌,开阔了南昌人的视野,也使西学开始在南昌等地传播开来。章潢是南昌籍人士中,直接与利玛窦交往,受到利玛窦的影响,接受并传播西学的第一人。他在《图书编》一书中为利玛窦介绍过来的西方地理学作宣传。而熊明遇则是在外省受到爱好西学的其他传教士和士大夫的影响,而成为西学的启蒙者,并对南昌地区的西学东渐产生影响的人。他的代表作《格致草》就是一部介绍西方格致之学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1615年,《利玛窦中国札记》在罗马首次出版,从此,耶稣会士的中国信息开始源源不断流向西方。如果说《马可·波罗游记》把一个物产丰饶,犹如"天堂"的中国介绍给欧洲;利玛窦和他的弟兄们,则将一个文化的中国展现在西方人面前。这个中国对了欧洲的胃口,"东西方初恋般美好的时代"逐渐展开。  相似文献   

7.
明朝万历九年(1581年),当时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携带传教所用的圣母像、耶稣像来华,将西方"文艺复兴"绘画风格传人中国.一百多年后,在利玛窦的故乡,又来了一位传教士,并且成为中国宫廷画家,他就是意大利米兰人郎世宁.  相似文献   

8.
利玛窦在南昌传教三年,经历了两次风波。前一次风波是西方天主教与中国道教冲突的反映,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在南昌的首次碰撞,对利玛窦后来在南昌的传教有过影响。后一次风波也是中西两种文化冲突的反映,但由于利玛窦得到了江西地方官员的支持,不仅使风波得以平息,而且还被获准在南昌城中定居买房并建立教堂,从而为天主教在南昌的传播开辟了基地。  相似文献   

9.
传教士利玛窦被驱逐出南京后,在江西南昌开辟传教事业。利玛窦在南昌结交地方官绅,与皇族成员建安王论友,修订《天主实义》,在南昌建立稳固传教基地。利玛窦的活动有助于基督教事业在南昌的发展,明朝皇帝最终允许他进入北京,利玛窦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0.
余秋雨 《高中生》2010,(34):33-33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作"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化"的专题演讲时,阐述了中华文化的三大优点。不喜远征中国人不会举一国之力去攻打远方的国家。明朝万历年间,利玛窦在中国传教30年。欧洲人曾反复问他,当时强大的中国会不会攻打欧洲?利玛窦回  相似文献   

11.
利玛窦在其神学代表作《天主实义》中全面表达了他对理学的看法,它是来华传教士中第一本批判理学的书籍。基于终极信仰不同,书中提出两项批判主题:(一)太极不能为万物之原。(二)天地万物不可为一体。利玛窦的观点对在华耶稣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他们在不同程度上继承与发展了利玛窦的观点,由此加剧了与中国士大夫冲突。第二:将理学传入欧洲,无意中为正发生的欧洲“启蒙运动”提供了充满理性精神的材料。利玛窦与耶稣会士批判理学的客观意义超越了宗教范畴。  相似文献   

12.
利玛窦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既传播了西方文化,也向欧洲介绍了中国文化。端州时期,奠定基础;南方活动,扩大影响;觐见皇帝,进贡方物;北京十年,大展才华。利玛窦与徐光启、李之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运河一直是粮食、木材等传统货物的水上交通线,然而在明、清两朝各见证了一次西洋奇器的运输。利玛窦和马戛尔尼来华均试图利用西器打开中国的国门。在二人间隔的近两百年中,西方物质文明飞速发展,以西器为媒介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方式。西器蕴含的先进技术,本应该引起明清统治者的警觉,然而,天朝上国观念和华夷之辨传统,使得两百年来中国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却从未改变。万历帝接受了利玛窦“入贡的方物”,并允许他以“西洋陪臣”的身份留在北京,看重的是西器的玩赏性,以及利玛窦恭敬谦逊的态度。近两百年后,马戛尔尼带着代表欧洲最先进科学技术的礼物来到中国,而乾隆帝却只注重送礼的形式而轻视礼物的内容,在朝贡礼仪上锱铢必较,对其带来的先进科技产品却置若罔闻,错失参与近代化竞争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关于正确妥善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外许多思想家都进行过阐说。该文以《论语》和《友论》的思想资料作为基础,论说了孔子与利玛窦通过人生实践而总结出来的交友原则,指出他们的人伦观都表现出人道主义精神和伟大的道德力量。同时,由于中西文化背景和生活空间的不同,两人的人伦观在实践层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从利玛窦到马戛尔尼──写在英使首次访华200周年之际赵世瑜17世纪的第一年的第一个月(公元1601年三月),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玛窦首次进入北京;将近200年后(公元1793年9月),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一行又来到清王朝的帝都。弹指之间,又是200年过去,...  相似文献   

16.
关于正确妥善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外许多思想家都进行过阐说.该文以<论语>和<友论>的思想资料作为基础,论说了孔子与利玛窦通过人生实践而总结出来的交友原则,指出他们的人伦观都表现出人道主义精神和伟大的道德力量.同时,由于中西文化背景和生活空间的不同,两人的人伦观在实践层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只完成了前六卷,之所以如此,有人认为是利玛窦不懂立体几何,无法进行后面的翻译工作。此观点通过分析利玛窦当年在罗马学院的学习经历,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利玛窦和徐光启之所以没有继续后面的工作,实属无奈。  相似文献   

18.
利玛窦全方位地把欧洲的科学文化知识介绍到中国,其“文化适应”策略架设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利玛窦得到历代中国政府的高度评价,他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是利玛窦逝世400周年,中华书局适时推出了《利玛窦中国札记》的精装本。1615年,继《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由金尼阁整理的该书一经出版,再次轰动欧洲,让西方重窥天朝大国的一抹斜阳。学界多从东西文化交流的视角,强调利玛窦对欧洲文明东渐与中华文明西传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0.
许泽金 《现代语文》2007,(6):12-13,34
汉语拼音由拉丁字母组成。从1605年意大利人利玛窦开始,到后来英国人威妥玛和翟理斯创制的威妥玛—翟理斯式汉语拼音,确立了英式汉语拼音的基本形式。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是威妥玛—翟理斯英式拼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在介绍汉语,使汉语拼音与音标更加完善拼音字母表示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