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在各种考试中摸爬滚打过来的"将士"们,见到这八个字的时候,是否有一种遇到最熟悉的敌人的感觉?"诗歌除外"——从中考到高考,再到公务员考试,哪一份语文卷子不用到这词组?我们生活在一个不解风情、不懂诗歌的国度吗?答案是断然否定的。白居易在其《新乐府序》里提到"文  相似文献   

2.
自1999年以来,高考作体逐渐开放,到前几年已经开放到不限,发展到极限。就全国卷而言,由“诗歌除外”(1999年)开放到体不限(2000年),发展到“体自选”(2001~2004年)。但实践告诉我们:体不是越“开”越好,越“放”越妙;而是要“开”而有度,“放”而有限。最佳方案应该是诗歌除外的体不限、体自选。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参看历年中考、高考作文试题,笔者总是心绪难平,众多作文试题大都赫然提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诗歌怎么了?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为何独无一席之地?文体的开放性又体现在哪?也许有人说,现在不少作文命题取消了这一限制,如:2003年深圳的中考作文就首次标出“可写诗歌”。是的,文体的限制在逐渐松动,可是,试问,哪一道作文命题没有不少于600字或800字甚或千言的明确规定,这一规定无异于变相地给诗歌写作设了一道较难逾越的槛。翻开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新诗鉴赏辞典》,在该书收录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  相似文献   

4.
参看历年各级各类作文试题,笔者总是心绪难平,众多作文试题大都赫然提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真是百思千想也无法想通,诗歌怎么了?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为何独无一席之地?文体的开放性又体现在哪?也许有人要说,现在不少作文命题取消了这一限制,如2003年深圳的中考作文就首次标出“可写诗歌”。是的,文体的限制在逐渐松动。可是试问,哪一道作文命题没有不少于600字或800字甚或千言的明确规定,而这一规定无异于变相地给诗歌写作设了一道较难逾越的槛。翻开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新诗鉴赏辞典》,在该书收录的五四新文化运…  相似文献   

5.
<正>《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年第4期刊登了刘和程等3位老师的访谈录《诗歌岂能除外》。访谈围绕"无奈的禁区""尴尬的诗歌"和"探索与希望"三个方面进行,对新诗的教学和测试提出了一些中肯的看法后。三位访谈老师都认为,"我们相信,随着课改和中考改革的深入推进,‘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限制,终将会成为历史"。然而,笔者认为:中考作文,应该拒诗歌于门外。一、从背景上看,从隋唐开始的科举考试,惟唐朝进士科重诗赋外,其余历朝历代的科考基本上是排除诗歌的,尤其是明清时期,"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说汉唐",即是  相似文献   

6.
我在閱讀八月份《人民教育》所載黎有为先生《答王五占同志》一文之后,觉得尚有一点問題应該提出。黎先生文中說到高中二年級讲了指数概念普遍化之后,“根指数和被开方数的指数乘以同一正整数,根式的值不变”中,“正整数”这个限制就沒有必要了。拙意以为,“整数”概念,除包括“正整数”“負整数”外,还有一个最易被忽略的“零”。应該注意,就是讲了指数概念普遍化之后,对于上述性  相似文献   

7.
2008年高考共有18套试卷闪亮登场.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其中就有8套试卷一方面对考生说“文体不限”,一方面又说“诗歌除外”。  相似文献   

8.
有老师问,学生读诗多、爱写诗,好不好?这是个古怪问题,我听那意思,是有学生很爱诗,有时作文语句像诗句一样。这个问题一时不太好回答,我们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兴趣就急于判断“好,还是不好”。基础教育中,有些现象,评价的出发点在于“需要不需要,适时不适时”,可能无所谓“好,还是不好”。  相似文献   

9.
诗歌除外     
叶延滨 《初中生》2002,(16):6-7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争论,已有几年了,涉及的内容较多,争论的原因也很多,但有一个基本的情况:争议的各方都曾学过现行中学语文,现行中学语文的学习并没有让他们变出像他们描绘的那种严重后果;争论的人不再学中学语文了,正在学中学语文的没有参加争论。我相信,每个面对高考的中学生,都记住了那句话:“不争论是我的一大发明。”中学语文对争议者而言是文章的题目,对中学生而言是前途入口的通行证。争论者都不谈论高考试卷——每个中学生的前途通行证——作文试题下面的一项要求: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中学语文教育的最后检验证书上印着“诗歌除外”,把诗歌排除在一个民族基本教育的测试视野外,这是一个什么信号?每个中国的知识分子,都会以唐诗,以李白和杜甫作为中国文化的骄傲,但他们似乎忘记了,唐代的科举是以诗赋取仕,诗歌写作是当时整个知识分子,特别是庶民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主要捷径。盛唐的经济发展,与盛唐的文化发展,再加上科举取仕要求以诗赋为主,造就了中国文学极盛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0.
“不限文体”是高考作文命题要求之一,然而“诗歌除外”的要求却受到学界的关注和质疑。通过对教师自身、评价标准、学生写作能力及课标要求诸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作文“诗歌除外”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它保证了高考的公平性,使绝大多数考生都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1.
去年10月,深圳市举行了一次初中语新课程优质课大赛,参赛中有四人执教的是同一首诗《你是我的同类》。由于“兴之所至”,市教研员程少堂先生也当场给与会上了一堂示范课,课题仍是《你是我的同类》。这堂课赢得了不少人的喝彩。被誉为“大开眼界”“大获成功”的一堂课,程先生本人也把这节课视为自己的“经典课”之一。但看完课堂实录,笔却实在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12.
在中唐众星璀璨的诗坛上,天才而短命的李贺以其瑰奇诡异、“虚荒诞幻①”的诗作卓然而立,并独树一帜而大放异彩。然自晚唐诗人杜牧那句“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②”的评语一出,长期以来,在我国诗评界,李贺诗歌“少理”便成为大家的“共识”。如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说:“元、白、张籍以意为主,而失于少文;贺以词为主,而失于少理。”王礼锡先生也说:“他的‘怪’的修辞法──(指李贺诗歌险任奇特之风格──引者注)有时几乎超出于情理之外,所以招‘稍加以理,可以权仆命《骚》’…  相似文献   

13.
读中国古典诗词,常有一个感觉,即叙事诗词特别少,而且叙事也有其特色。世界各民族的诗歌,各有特色。欧洲古代长篇叙事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藏族长诗《格萨尔王》,云南少数民族长诗《阿诗玛》等等大作,都是杰出的叙事诗,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珠宝,被人们所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以汉语撰写,没有出现过几千行、几万行的长篇叙事诗,数百句的《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等,已经被人惊呼为巨制了。  相似文献   

14.
一、分散式诗歌欣赏。所谓分散式诗歌教学欣赏,就是选取同一题材的诗歌若干首,然后每节课教给学生一首。如送别诗选择《芙蓉楼送别辛渐》《、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送孟浩然之广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几首诗歌。每天把一首诗抄到小黑板上,上课时把小黑板挂上,组织学生朗读几遍,然后稍作讲解,学生通过朗读和听讲,基本上能够掌握诗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王菲 《英语广场》2023,(12):55-58
诗词中的抒情,通常不是作者的情绪和思想的直接表达,诗人大多喜欢借景抒情和借物抒情;“意象”是“意”和“象”相结合的最好方式。诗的精神在于意象。弗罗斯特诗歌中45首使用了“雪”的意象,在其全部诗歌中占据了13%的位置。弗罗斯特诗歌标题包含“雪”的有《雪》《雪尘》《雪问》《雪夜在林边停留》和《一堆残雪》。弗罗斯特的诗里,各种雪景中的雪都有着各自的象征含义,探究弗罗斯特诗歌中的“雪”意象有助于深化对弗罗斯特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关于“金灯花”在文学上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见江淹的作品《杂三言&#183;构象台》《金灯草赋》。自唐代金灯花开始入诗,到宋代发展至高峰,至明清以金灯花为题的诗作日渐稀少。金灯花因从佛经中来故其和佛教关系甚密,许多诗中以“曼花”指代金灯花来书写佛理。  相似文献   

17.
《陌上桑》《羽林郎》《焦仲卿妻》三首古典诗歌被认为爱情名作,但我们认真研究了这三首诗之后认为,把它们定为爱情作品是误读,实际上,它们是封建社会的女性试图逃离被侮和苦难从而或自欺或自遣或假男权以自救的一种生存策略的怨诗,这是她们在当时无可奈何的痛苦选择。  相似文献   

18.
《吴荪甫的失败》(高中语文补充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吴荪甫蹶然跃起大声说。”课本注:“犤蹶然犦急剧的样子。”此注有两点值得提出来讨论。首先,应有的注音疏漏了。“蹶”字未注明读音,人们很容易想当然地读作“一蹶不振”的“蹶jué”。即使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也只能看到另一个读音“juě”,专用于“尥蹶子”(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其实此处的“蹶”应读作“guì”(参见《辞源》、《辞海》),教材当注而未注。今后重印时应补上。其次,释义欠准确,过于宽泛。《辞海》“蹶”(二)guì”的第二义项为…  相似文献   

19.
“杂”字不应归“木”部方德教学“杂”字时,被学生指出了一处误写,由此也意外地发现一个问题:“杂”字应归哪部?查《新编小学生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它们都无例外地把“杂”归到了木部,但“杂”的下半部分分明是“木”;在《说文解字》中,...  相似文献   

20.
《张衡传》一文中有“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的句子,注解说:“[六艺]见《周礼》,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笔者认为这一注解是错误的,这里的“六艺”应指《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经书。注解中这“六艺”并非太学里的教学内容。汉武帝于公元前124年置太学,设五经博士,传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而注解中的“六艺”指西周国学的教育内容,《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