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是对文章语言文字的品味感悟能力。阅读文章最基本的要求是通过字、词、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从识别、推敲、品析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含义入手。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从语言因素入手,而后理解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因为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和情感是贯穿于字里行间的,阅读时只有通过理解字、词、句,才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的深层含义,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是词义教学的重要一环。   一、在语言环境中把握词义的准确性   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一个词语只有融入某一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才具有固定的含义。因此,阅读文章时,对词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阅读考查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或作用 ,这种理解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理解。我们知道 ,同样的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 ,含义和作用往往是不同的 ,甚至是相反的。那么 ,如何才能正确理解词语呢 ?这就要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具体来说 ,就是“五结合”。一、结合上下文理解 :一个词语的含义往往要取决于上下文 ,如果只从词语本身来分析 ,是难以准确回答的 ,要准确回答 ,就要联系上下文的关系来理解。例 :( 1 994年 全国高考题 )一时期的风气经过长期而能保持 ,没有根本的变化 ,那就是传统。传统有惰性 ,不…  相似文献   

4.
要提高文言散文的阅读能力,整体感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文言文阅读重在理解和分析,而无论是词语、句子,还是段落、篇章,其理解和分析,都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多次反复的过程。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一个很大不同点,在于语言。理解词语、句子,是阅读文言文的一项基础和重要的工作。常言说:理解文章,词不离句,  相似文献   

5.
“义随境迁”,一个字、一个词只要进入文句,就会与文句中的词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发生联系并受其制约。因此,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有不同的含义,即语境义。理解字词的语境义,有助于理解句义,进而理解段篇内容,所以,解释词语语境义是中考阅读测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考查点。具体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词语的含义,这个含义有时是字词的基本义,有时是引申义,有时是比喻义,有时可能是“临时义”。这种“临时义”的语言形式,有时是隐含意义,有时是感情意义,有时是修辞意义。因此,要准确确定某个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必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词语含义。尤其是遇到生字词时,由于不让翻查字典,更须结合语境条件去解释,一味停留在这个词语上硬抠,是抠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课标考点透视】1.考查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2.具体考查学生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以及作品感受的能力。3.阅读说明文,能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阅读中要注意领会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锁定考查热点】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2.辨识文章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3.理解说明的顺序。4.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5.概括说明的内容。6.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7.分析文段结构。8.进行与文段内容有关联的个性化表达。【中考原题展示】阅读下面文段,…  相似文献   

7.
[考点透视]综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阅读题,对科技文的阅读考查越来越多,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把握新课程标准下科技文的特点及答题技巧,是提高阅读题得分的有效途径。科技文是介绍科学知识,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新课标考查热点:1.概括说明的内容。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3.辨别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4.理解说明的顺序。5.分析文段结构。6.理解重点词语、关键词语的含义。7.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8.进行与文段内容有关联的个性化表达。[中考例题展示]空天飞机①在走向茫…  相似文献   

8.
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概括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把文章由厚读薄,把长文章读短的能力。语文阅读中的概括指的是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对文章、文段某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精要的“再表达”。能对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简洁准确的概括.是阅读能力较强的表现。阅读测试中的概括题,就是用精要的“再表达”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9.
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能力,首先要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弄清文章体裁,准确把握文章中心。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真正理解句段。其次,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理解文章全貌,准确领会文章主旨。  相似文献   

10.
充分利用词与词、词与句或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关系对语意的理解非常重要。同时,通过衔接关系,读者还可以推测在文章中出现的生词的含义。这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可以获取准确的信息,从而实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衔接可划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语法衔接手段包括指称、省略、替代和连接等衔接形式。词汇衔接手段可分为重复、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下义关系、局部整体关系等等。 一、利用文中词的属性,理解句意 在阅读过程中,有时不必了解每一个生词的含义,只要知道这个词是指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件东西、一项运动或者是…  相似文献   

11.
一、训练目标正确地把握、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应具有以下的能力:句意理解能力、文句的翻译能力、文段的主旨与情感的领悟能力、作者的观点和材料的概括能力、内容的比较与评价能力、标点断句的能力。文言文往往语言简练,主旨深远,感情丰富,曲笔传意。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训练中,既要注意一句一段的意思,又要注意每句话每段文字之间的联系;既要注意词句的表面意思,又要学会透过表面含义去深究作者的潜台词,体味作者的深厚情感,弄清文中内容的来龙去脉,从而在整体上形成理解文段的主旨与情感的能力。二、例初解析1.下面文言文标号…  相似文献   

12.
联系上下文,是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手段,无论理解词语、把握关键语句,还是概括具体内容、阐发抽象内容和含蓄语句,都要用上它。然而,如何联系呢?现解读如下。 一、从对与所要理解的词、句相关的对象和范围的确认上联系。 任何词、句在书面语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在与别的词、句的互相组合和互相制约中构成一个表义相对完整的语言环境,即“上下文”,并在这一语言环境中表达由其所赋予的特定的含义。一般来说,阅读时所要理解的正是这一特定含义,而这“别的词、句”及其起止,则是与所要理解的词,句相关的对象和范围。因此,弄清所要理解的词、句处于什么样的浯言环境,认定与它相关的“别的词、句”是哪一些,起在哪儿,止在哪儿,其中,最主要、最关键的又是哪一个,对于“上下文”的联系便可以真正“联”到实处,“系”上关键。 例1:阅读下边文字,指出对画线句子  相似文献   

13.
语文的阅读训练陈中献一、理解性阅读语言本身是有规律,按一定的结构构成的。字组成词,词组成句,句组成段,段组成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因此,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理解文章的。巴想内容,就要理解各段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重点和其它各段之间的关系;要理...  相似文献   

14.
①能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领会词语、句子的含义,概括其中心思想和主要写作方法。②能理解读物的结构、线索,分清其层次,领会语言特点;会辨析记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③阅读记叙文,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和记叙的要素;了解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了解文章的脉络、记叙的顺序,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鲜明。④阅读说明文,能理解说明内容,掌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及说明的方法和顺  相似文献   

15.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阅读文言文,首先要扫除实词理解方面的障碍。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古人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为什么“不离句”?这是因为词有概括义和具体义之分。概括义是从许多具体义中概括提炼出来的,词典中对词语的解释一般是概括义;而具体义是一个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显示出来的意义,我们常见的课文注释多用具体义。这是说的根据上下文解释常见的文言实词也就是要准确地理解词的具体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文阅读考查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或作用,这种理解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理解。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含义和作用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理解词语呢?这就要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五结合”。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文阅读中,能否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对确认语句蕴含的深层意思,对准确概括段落的意思,对正确理解文章的重要内容,都有直接的关系。把握文中的词义,特别是处在重要位置上的词语的含义,也是从局部到整体理解文章的主旨的关键。因此,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根据语境辨析同义,也是语文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招数指津]所谓“看段析句”,是指通过分析段落意思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句子,是能独立表达较为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文章由一个个段落构成,而段落则由句子连缀而成,一般句意明确的句子不难理解;但有的句子含义深刻而又含蓄,甚至有“弦外之音”,需要深入地分析才能弄清其深层含义和作用,这是文段、文章阅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否则必然影响对文段和文章总体意思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1.扣词读文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始终抓住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准确传神的词语,引导学生认知词义,联系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尤其是对词语在文章中的概括作用能够作出判断,能意识到有的词语能概括文中的哪些内容,以增强对词语的整体感知能力。例如,《李时珍》第3小节中“完善”一词,教学时可以这样处理:先从字面上让学生作出解释,然后让学生扣住“完善”这个词思考:怎样才算是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为什么要编一本完善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文不离句,句不离词。词语是组成句子的最基本的要素,阅读文章只能从理解词语开始。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准确地理解词语,才能透彻地了解句意,进而全面地理解文章。由于汉语词汇丰富而复杂,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会碰到很多生疏的词语。怎样准确地理解这些陌生的词语呢?除了查检工具书外,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言环境推断词义,求得悟解。其方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