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东锋  赵建军 《教育》2024,(6):28-30
<正>部编版语文教材课文后的“思考探究”“积累拓展”和“读读写写”,以及自读课文后的“阅读提示”和“读读写写”,适当涉及自读课文的边批内容,单元作文的习题,以及“活动探究”单元的任务清单是学生开展有效训练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利用好这些形式多样的习题,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提高作业训练质量,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发展。为此,笔者从初中语文教材出发,强化教材中的课后习题的研究,既能更好地使用教材,也能巧妙设计出更多“有效果、有梯度、有价值”的作业,切实保障学生日常作业科学合理,让“成绩和素养齐飞,减负与增效共色”。  相似文献   

2.
<正>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最大的区别就是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由学生自学。基于初中生阅读能力有限,编者在编著教材的时候在自读课文里增加了阅读提示与课文旁批两部分,部分课文还增设读写结合类的习题。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有三分之二部分是文本内容,其余的是空白,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即借助助读系统中的读写结合类习题自由学习课文。下文讲述如何运用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助读系统读写结合类练习题。  相似文献   

3.
略读课文教学,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有层次、有序列、有系统地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略读课教学可分三步走:自读阶段,了解内容,围绕教材安排的课后习题或老师设计的习题思考或与同学小议作答:交流阶段,在老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重在交流自读收获,讨论自读当中遇到的问题;积累拓展阶段。侧重对课文语言、思想的积累,或向课外延伸。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正探寻创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运用教读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以自读课文为对象进行自主阅读、自我理解和认知。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进行重新建构,融会贯通,懂得迁移应用,从而达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的创新点是以旁批和阅读提示代替了预习和课后习题。因此,  相似文献   

5.
课文是特殊的文本,课文的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文本与课后习题,应该说课后习题既在课文之中,又在课文之外。朱家珑说:“课后习题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或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提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编者在选文时已经先对课文的文本作了研究,他们的研究侧重于文本的教和学。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6.发挥课后习题的导读、导向作用 ,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尝试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习惯的教法 ,一课书是先扫清生字词 ,接着是按次序逐段甚至逐句分析课文内容、情节 ,最后才是让学生动笔做课后习题。有的“分析”超过时限 ,只得让学生把课后习题当作“回家作业”、“课外作业”来完成。这样 ,“课后习题”就成了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赘物。根据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我认为 ,一篇课文的教学结构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改革 :首先 ,让学生自由读 ,至少3~4遍不等。这也是笔者历来所提倡的“课内预习”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一夜的工作》后,着实令人感动。学生之所以把课文读得人情入境,感人肺腑,泪涕涟涟,是因为王老师会让学生用“两只眼睛”读课文,用“一只眼睛”阅读文本,知道文章字面要表达的内容,用“另一只眼睛”读文本,就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用心真切地感受文本,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进行对话,读懂文本“背后”的意思。涵养深厚的王崧舟老师在这节课上,让学生用“两只眼睛”读课文,给我们做出了极好的典范。姑且择其部分简析。  相似文献   

8.
高玮 《教书育人》2014,(9):29-29
“留白”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下相应的文本空白。文本空白具体指的是刻意地将课文中有较大描写和叙述空间的相关内容进行简略讲解或者不讲解,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丰富想象力去对空白地方进行叙述或者描写。“留白”体现的是一种教学的特色和魅力,注重给学生留下广阔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广阔的想象空间,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发挥能力。  相似文献   

9.
“精读学方法”。每一篇精读课文都是一类文章写作的范例,要通过精读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我们不但让学生感觉到课文写得好,还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写得好”的问题去一步步探索课文的用词、结句、谋篇,有意识地、自觉地学习写作。具体的做法是:“分析中心句,体会写作意图;综观全文,理清文章条理;抠关键词,领会表达意趣。”“自读仿方法”。自读课文既包括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也包括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要让学生在阅读这一类文章时,自觉地仿用精读课文教学中学到的方法。如小学语文第10册《冀中的地道战》…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三步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的一种训练方法。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7月版)将语文教材中各种文体的阅读文本分为两类:一是教读课文,一是自读课文。不管是哪一类,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都不应是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泛”读,而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可操作的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体式,既安排了单篇教学,也安排了整本书阅读;单篇教学既有教读课文,也安排了自读课文:这就构成了“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一般都会安排较为详细的助读系统来辅助学生阅读。这些助读系统时时刻刻“搀扶”着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扫清知识障碍,搭建思维框架,引导阅读路径,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对文本的自主阅读。那么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12.
一、挖掘课后习题的内涵导行 思品课的教学不单是让学生了解“是什么”,明白“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怎样做”。因此,努力挖掘课后习题的内涵,让学生懂得“怎样做”是导行的一条新途径。如《遵守公共秩序》一课,课文只限于讲意义,而对于怎样遵守公共  相似文献   

13.
<正>任何艺术总在追求完美,但总难免留存缺憾。教学也是如此。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总是有遗憾的,最大的遗憾是它的单薄。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文本读厚,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给阅读留下更为广阔的空间,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读厚"。教学励志故事类课文,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空白",感悟人物情感,在学生心中激起更为广泛和强烈的阅读期待,有效地补充课外阅读,读厚文本。  相似文献   

14.
设计主问题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可以从文章中的标题、关键词句、文章的结构等显性的资源入手,也可从课文主题、结构、语言等隐性资源以及课前导读、课后习题、名家评析等衍生资源入手设计主问题,引领学生深入细读文本,提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笔者一直在探究“读、问、悟”的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种自主的学习氛围。一、在“读”中激发兴趣,发现问题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问”、“悟”的基础,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一篇课文,必须让学生先反复地阅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出重点,读出情感,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读”可以分为课前“读”,课上“读”,课后“读”,尤以课前“读”至为重要。所谓课前“读”,即为预习性自读。预习性自读中,学生要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性感知。通常做到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读、会写、会释);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画出文中含义深刻或让学生感动的语句;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及创作作品的背景,提出问题。课上“读”就是教学中要做展示课题引导读,根据兴趣自由读,检查效果汇报读。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  相似文献   

16.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各册都配有“自读课本”,其目的在于扩大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读课文应要求学生要在课外阅读,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自读”。一、紧扣课后问题,培养理解能力自读课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可分两步提出要求:首先是“读好”。可以根据年级和学生实际不同,对正确、流利、有感情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而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课后“读一读,想一想”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容,通过阅读实践培养学生一般的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刘云玉 《天津教育》2022,(9):183-185
<正>课后习题是语文教材的辅助系统,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忽视了教材课后习题的运用价值。课后习题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在小学语文高年级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习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唤醒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关注。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自主阅读兴趣培养、重点内容解读、提升阅读素养、拓宽阅读视野等方面做出尝试,让课后习题走进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英雄雨来》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做斗争的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教学时可抓住本文特点,突出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一、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本文课文篇幅较长,为了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需要有较快的速度。三次读文本,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要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文本的能力。二、在阅读中体会多种手法的运用,突出文章中心1.三次写到游泳,表现小…  相似文献   

19.
《语文》作为文选型教材,不管教材怎么变,但有一点是始终不变的:如果说课文是侧重反映“阅读什么”的话,那么课后习题则侧重反映“教什么”和“怎么教”。因此,我们可以从选文的特点看出编者意图引导学生“阅读什么”,从课后习题的编排特点看出课文的教学策略。本文以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一册为例,试图从其课后习题透视低年级课文教学的着力点。《语文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指出“:语文知识、课后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纵观一册课后习题,笔者认为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课标精神。一册课后…  相似文献   

20.
“自读”强调的是学生在自我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做到自能阅读,自读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申显得尤为重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摄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性目标,而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主要凭借是阅读教材。就目前人教版编排的阅读教材来看,各年级都安排了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真中低、高年级安排了一类课文和三类课文,中年级则安排了一类和二类课文。反映在课堂教学上,要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就要有与之配套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基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