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说教材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讲读课,课文真实、具体地记叙了 1976年 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 1976年 1月 8日,周总理因病在北京逝世,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都为失去自己的好总理而无限悲痛,也为祖国前途命运深感忧虑。“四人帮”却认为他们篡党夺权的机会到了,发出种种禁令,不准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首都人民不顾“四人帮”的阻挠,自发聚集在长安街上,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悲壮感人的一幕。   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本课目标为:…  相似文献   

2.
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三年了。回忆当时,整个神州大地曾为之凄泣恸哭,五洲四海亦悲伤流泪。八亿人民,不,岂止八亿!全世界的亿万革命人民都为失去了这样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而心胆俱裂,肝肠欲碎,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但是,万恶的“四人帮”出于反革命的罪恶目的,竭力阻挠人民群众对总理的悼念,妄图从人民的心目中抹掉周总理的光辉形象。在他们的淫威下,悼念总理  相似文献   

3.
《十里长街送总理》记叙了1976年1月11日,敬爱的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十里长街时,首都人民群众对周总理遗体告别时的感人情景,表达了亿万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和依依惜别的深厚感情。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一、创设怕景,激伯人员情景主要是指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所造成的一种特有的氛围,它容易引起人的感情共鸣。《十里长街送总理》开讲前,如教师在教室里挂上周总理遗像及当时追悼会的图片,辅之教师情真意切的导语,使学生在悲痛哀伤的氛围之中将自己的思绪引入到十里长街送总理的行列之中。通过创设情景,学生真…  相似文献   

4.
一、设境、感知、激情在阅读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加上抑扬顿挫的朗读,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文中蕴含的情感。《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十分动人的记叙文。但学生对周总理的光辉业绩、高尚的道德情操了解很少,难以体会广大人民群众对周总理无限崇敬的情思。为此,我在课前让每一位同学准备一朵小白花,在第一课时设置情境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以低沉悲哀的语调向学生简介周总理的光辉业绩和他逝世前后的情况。在这种情境中,我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进入无限哀思之中,激起对周总理无限崇敬的真情实感。然后重点指…  相似文献   

5.
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纪念毛主席的久经考验的亲密战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我参加革命以来,曾多年在总理身边工作。亲眼看到敬爱的周总理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忠诚;亲眼看到周总理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和人民的幸福忘我工作的热情;亲眼看到周总理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高贵品质。周总理的光辉形象和对我的亲切教导,使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6.
尊严     
周总理有一次走访农家。农家男主人正卧病在炕,听说周总理来访,忙起身下炕。周总理进门恰逢男主人坐在炕边要穿鞋子,周总理疾走两步,弯腰拾起布鞋递给男主人。一代总理,不可谓不尊贵,却给一介百姓拾鞋子,这种连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总理却自然地做出来了。为什么?因为周总理一向把自己也当作普通百姓,同时由衷地热爱着他的人民,所以才有如此谦逊的举动,周总理因此而赢得了尊严,在人们心目中重如泰山。  相似文献   

7.
《一夜的工作》是篇老课文.课文记叙了在建国初期,诗人何其芳送稿件去中南海请周总理审阅,目睹了总理一夜辛勤的工作,歌颂了总理为国家为人民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对周总理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周总理,这位世纪伟人,对于现今的小学生来说,是有时代隔膜的,他们对周总理的生活与工作知之不多,对周总理的认识很浅显。  相似文献   

8.
正热爱周恩来总理的人都知道,周总理总是在他穿的中山装口袋上方别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徽章,这枚徽章上"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他做人的准则,也是他一生的最好诠释。周恩来被人民群众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为什么能赢得人民这样的称赞?这与他忠诚党和人民分不开。周恩来认为,政府总理就是人民的"总服务员"。他要求各级政府管理者,都要服务好老百姓,当好人民的服务员。他从昆曲《十五贯》的内容联想到政府管理,提出要处理好"官"与民的关系。"我们国务院,人民群众要见我们,有的也难见。""《十五贯》教育我们做‘官'的人,让我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应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情感体验为手段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之中,结合《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谈谈我自己的一点肤浅做法。 教好《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关键是将学生带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去,让他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体会,自觉地受到教育,这种教育就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了。 现在的小学生,对周总理缺乏了解,人民对总理有那么深厚的情感,更是不易理解。周总理去世时我也才十二岁,对总理有一定的了解,但感情上也没有老一辈理解得那么深。这是学生进入情境的难点。 怎么突破这一难点,把学生带进作者所描写的情境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加深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思想感情。2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 :从送别灵车的感人情景 ,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三、教学准备 :录像机、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揭示课题同学们 ,1976年1月8日9时57分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医院逝世了 ,噩耗传来 ,举国悲痛 ,人们佩戴黑纱 ,在11时清晨 ,自发地云集在长安街两侧等待总理的灵车 ,和周总理做最后的告别…  相似文献   

11.
包剑 《辅导员》2013,(8):14-15
诗人臧克家1949年11月1日在《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公仆概念与精神的忠实实践者和继承者。周恩来总理,就是这样一个深受人民群众爱戴和拥护的共产党人,一个让人民永远怀念的好公仆。光阴荏苒,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37周年了。可时至今日,一提起周总理这个称呼来,人们依然是满怀着崇敬和思念之情。为什么呢?因为周总理的音容笑貌、丰功伟绩和光辉形象,早已经深深印刻在了人们的脑海里,扎根于人民的心目中了。人民群  相似文献   

12.
在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心目中,周恩来这个光辉、伟大的名字,将永远、 永远有一个抹不去的亲切称呼——周总理。因此,他不仅是新中国成立的首任 总理,而且也是终身总理。从1949年10月1日到1976年1月8日他去世,他 已成为总理的化身,而总理也成为了他的代名词。人民爱总理,总理爱人民。 写到这里时,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与著名诗人柯岩,在周 总理逝世一周年的前夕,含泪创作的一首歌曲《周总理,您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教材理解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叙述了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黎明城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作者先写总理到来之前的情况 ;接着写傣家人欢迎周总理到来时热烈、隆重的盛况 ;再写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最后写幸福、难忘的感受。作者重点写了欢迎和欢度两个场面 ,表现了敬爱的周总理关怀各族人民 ,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高贵品质及各族人民爱戴敬爱的周总理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 :周总理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场面。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关怀各族人民及各族人民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14.
《十里长街送总理》真实地记叙了首都群众在长安街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抒发了群众对总理的爱戴、尊敬、依恋之情。情感炽烈,浓郁而真挚,是一篇给学生以情感教育的好教材。但是由于写作年代离学生远,加之学生对周总理对人民的关怀之情缺乏感性体验,所以教师反应上好这篇课文难度较大。往往是教师激动不已,学生冷漠旁观,甚至怪老师“自作多情”,教学场景极为尴尬。为此,如何进行《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感教学就值得探讨了。这里,略谈三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周总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广大人民群众心里,他又是千家万户的亲人。人们的心里,差不多都有周总理的伟大形象。他密切联系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这方面是做得很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的一个。他的故事在群众中流传很多:他如何对待烈士遗骨,如何对待下一代,如何对待人民教师,如何对待清洁工人,等等。周总理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在“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面前,他保护了大批革命干部、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人们都把总理看成共产党的领导的形象,把他看作希望。  相似文献   

16.
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我校就座落在周总理诞生地的对门。几年来,我校团队组织配合学校,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持之以恒地开展了学习周总理的活动,用总理光辉的品德、崇高的精神哺育革命后一代,使学校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一年级学生入学以后,学校老师和少先队辅导员总要带领他们瞻仰周总理故居,讲周爷爷的丰功伟绩和实现四化的宏伟遗愿;新队员入队时,也总是带他们到总理故居举行入队仪式,宣誓为实现总理遗愿而奋斗终生,让周总理的光辉形象、业绩和遗愿铭刻在孩子们的心里。北京市少先队员寄来了珍贵礼物——周总理办公室门前的土和天安门金水桥  相似文献   

17.
李阳同学问:“《周总理,你在哪里》中,开篇一句便是‘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请问这‘好’体现在哪些方面?该怎样来理解这‘好’呢?”从全诗来看,这“好”是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评价,是人民怀念、思念总理的根本原因所在。正因为周总理是“好总理”,人民才会怀念总理,总理才会长驻人民心中。那这“好”体现在哪些方面?该如何理解这“好”呢?我们不妨从“回音”所展现的一幅幅画面、所刻画的总理形象中来理解总理的“好”。首先我们来看通过对大地、森林、大海呼喊所展现的三幅画面。这三幅画面分别刻画了总理深入农村、工地、海防时的形象。第一幅面“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刻画了深入农村、与农民一起劳动,战天斗地、同甘共苦的总理形象。第二幅画面“伐木工  相似文献   

18.
任灏 《科技文萃》2001,1(7):149
在创建与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群中,周恩来的英名是有口皆碑的。在建国以后的岁月 中,周恩来总理海纳百川的地产阶革命家气魄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赢得 了生前身后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最能代表人民对周总理拥护和爱戴的情感的 一件事,当是二十多年前的1976年。当周总理撒手人寰之时,举国上下顿时沉浸在一版辈痛 之中。那一年的清明雨,使人肝肠欲断;天安门广场恸器的人群,将一腔哀思,化作一首首 诗词,来祭奠总理的英灵  相似文献   

19.
【课例简析】《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九年义务教材小语第九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内容具体,情深意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的思想感情。可特意自制一套抽拉复合投影片。在教学中辅之以录像、录音等电教手段。“痛送总理”,能收到较佳效果。【导学设计】一、运用电教,巧妙揭题定“痛”调。授课伊始,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观看《温暖》、《送雨衣》、《周总理的睡衣》等投影片,进一步了解周总理关心清洁工人、爱护普通战士  相似文献   

20.
一、精心组织,为动态的教学生成课程资源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预先设计,并在预案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生长的土壤。例如一位教师教《一夜工作》一课,先叫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对周总理忘我的工作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在课文中对比总理简单的生活与辛劳的工作。此时教师根据学生学情设计一个开放的环节,面对这样的总理,你们想对总理说些什么?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有的感谢总理,有的表达对总理的崇敬之情……有个学生更是与众不同“要总理保重身体,才能更好地工作。”对此,教师没有一带而过,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到那个艰苦的时代,总理为了改善百姓的生活彻夜操劳、强忍着病痛伏案批阅文件。许多学生这次是含着眼泪学完了课文,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周总理和人民群众的血脉关系,以及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这种真切的情感体验是深刻的、难忘的,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