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学校或企业,在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这两者关系协调好了,就能促进管理活动的开展,协调不好就要阻碍管理活动的进行。因此,协调这两方面的关系对学校的发展至关紧要。 一、正确认识管理主客体的相互关系是搞好学校管理的关键 管理主体是指从事管理活动,具有一定德、才、权的管理者。管理客体是相对管理主体而言的,是指进入管理主体管理活动领域的管理对象,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资源等等。 管理活动是内容极为广泛的动态系统。作为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不是各自独立、相互隔绝和互不相干的,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的,没有管理主体,就没有管理客体,没有管理客体,也就没有管理主体。 管理的主体与管理客体的相互作用集中体现在管理客体的制约性和管理主体的能动  相似文献   

2.
良方一:革新管理理念.学校应以人本思想为指导,注重情感投资,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使教师能有一种安全感,从而心情舒畅地工作.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达到自我管理,人人都是管理者,每位教师参与管理,改变"学校管我"的想法.管理者要有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意识,帮助每一位教师找到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工作;对暂时不能胜任工作的教师,要与教师本人一起协商发展计划,使之能尽快担负起教育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应该淡化自己"官"的思想,协商制定一套可以激励教师群体目标一致、自发向上、齐心协力的管理方法,努力构建互相协作的工作环境,互相信赖的生活环境,互相关心的思想环境,互相依赖的心理环境.让教师在这种"软环境"中找到一种无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的"在家"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3.
心理效应是一种社会认识现象。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是教师对学校领导的一种认知方式,是学校领导的情感、言论、行为对教师群体产生的心理倾向性反映。心理效应一般起积极作用,积极的心理效应能够改善学校的人际关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管理健康有效地进行。2004年秋  相似文献   

4.
杨良玖 《大学时代》2006,(10):147-148
学校管理的目标定位及优化整合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如果没有对学校管理的目标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那么学校管理工作必然会产生诸多问题。在目标体系中,各种因素是互相影响、互相牵制的,因此,如何对它们加以优化整合,也是值得高度重视的。这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我们既不能无休止的放任蓣子在网络中漫游,也不能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严禁菽子接触.应该耙对网络的认识正确引导纳入学校思想教育的范畴,纳入班主任的管理范畴.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培养学生成为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下一代.  相似文献   

6.
班级是学校组织中的重要细胞,班级管理则是学校各项管理中的基本管理,在传统的学校班级管理中,学生一向被视为管理中的客体,即被管理者,学生始终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其他教职工的管理对象,学生评价变成了管理手段,而非发展的目的。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这种传统的视学生为被动管理客体的观念正在被打破,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育教学指导工作的得力助手,更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应该具备以下多种工作能力: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辅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激励是指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教师是管理客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主体管理的第一类客体。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教师及其行为的管理。而管理并不等于对他人的约束,其实质在于激励教师的积极性。能否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使其活动处于一种能动、活跃的动力状态,这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关键。学校管理应采取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各种激励策略,激励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管理工作作为一门艺术是在管理原则指导下,针对管理的目标、要求和对象的不同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技巧、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工作目的。管理是要同人发生关系的,学校的管理实际是师生之间进行互相交往互相监督的管理,这就要运用民主管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 学校民主管理要充分依靠师生员工。教工是学校的主人,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主体作用。我们要充分依靠师生员工办学。学校领导对学校工作存在的问题要交给职工讨论,充分听取职工意见,职能部门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一些…  相似文献   

10.
郭锋 《江西教育》2000,(1):15-15
换位思考是一种优良的思维方式,也是学校管理中一种灵活、有效的管理办法,这是因为学校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首先,管理客体具有二重性和互动性,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施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这一目的必须通过对教师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才能达到,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叉,相互影响;其次,教师群体又有着鲜明的心理共性:通理、尚德、多思、善辩、宽容、自律,同时存在较强的思想独立性和对强制的抗逆性;再次,教育教学工作极具能动性,教师在被动应付状态下和主动投入状态下的工作效果有着巨大的反差,甚至存在质的区别。因…  相似文献   

11.
校长个性首先是一种学校领导和管理的职业个性,是校长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的特点、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综合的心理结构。它是校长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是其在仿效和实际领导活动中逐步形成和经常表现出来的表征性的行为模式,并对学校领导活动逐步产生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个性是校长精神面貌的反映,也是校长基本个性在领导、管理学校过程中的集中体现与反映。  相似文献   

12.
科研主任是联系教科所与基层学校的桥梁和纽带,是有效传达和部署科研工作的直接责任人。针对基层科研主任对科研工作规范化管理要求的解读参差不齐等问题,我们先后召开了“落实规范化课题管理现场培训会”,“基层科研室工作情况评估现场会”。在“落实规范化课题管理现场培训会”上,我们引领学校科研室主任逐条解读管理要求,细化每项管理评估标准。我们分别以“如何搞好科研课题资料管理”、“规范化管理中档案整理”等学校科研室工作的具体内容为专题,进行专门辅导,在辅导中明确方向目标、方法要求。在“基层科研室工作情况评估现场会”上,要求各学校科研室主任全部以演示文稿的形式进行工作述职,并将归档好的材料带到现场,互相交流参观,在相互了解工作情况的情况下,互相量化打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学校、家庭及社会环境都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学校教育应该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忽视对所谓的“差等生”的教育,更不应该过早地给学生贴上不恰当的标签。通过对一个早期在学绩和行为方面问题较多的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时期不同教师的不同教育方式,对其学习成绩和行为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家庭的优越条件如果利用不好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消极因素;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校的管理体制,是由党和国家规定的关于学校领导体制、机构设置及其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在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中,不但应该科学地改革学校领导体制,而且应该合理地改革学校管理组织机构。本文拟就合理设置与校长负责制相适应的中学行政机构,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15.
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无疑要对学校负全面责任。成为管理学校的主体,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居主导地位。但教育实践证明,校长在管理过程中应具有两重性,即在学校整个管理系统中,校长既是管理的主体,因其归属于学样管理系统中,因此又是管理的客体;同时,校长不仅要管理客体,还要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言语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坚持这种管理的两重性,有利于协调管理中的人际关系,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克服管理工作中的片面性、盲目性,提高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学校管理中如何优化教师心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从事的工作,总是在一定的心境状态下进行的。良好的心境,会使教师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对教学内容阐述精确,教学语言富有情感,工作效率高。反之,教师工作在低沉、郁闷的心境之中会思路阻塞,思维迟缓,无创新可言,影响教学效果。可见,教师良好的心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对于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如何优化教师的心境呢?一、管理者营造富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是优化教师心境的重要条件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为教师发挥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教师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要强化学校管理者的“设计师”角色,淡化“指挥家”的角色。关心、爱护教师,学会尊重教师的人格、教师的工作、教师的合理需求。营造一个平等、团结、互相尊重、富有情趣的工作环境。虽然在学校管理中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领导和被领导、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但它绝不是老板和雇工的关系。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学校管理者必须时刻树立“教师为本,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在制定各项制度措施时,必须以教师的心理需求为基础,并力求满足教师各方面的心...  相似文献   

17.
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学校、家庭及社会环境都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学校教育应该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忽视对所谓的"差等生"的教育,更不应该过早地给学生贴上不恰当的标签.通过对一个早期在学绩和行为方面问题较多的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时期不同教师的不同教育方式,对其学习成绩和行为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家庭的优越条件如果利用不好反而会成为孩子成长的消极因素;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校长个性首先是一种学校领导和管理的职业个性,是校长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的特点、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综合的心理结构。它是校长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是其在仿效和实际领导活动中逐步形成和经常表现出来的表征性的行为模式,并对学校领导活动逐步产生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个性是校长精神面貌的反映,也是校长基本个性在领导、管理学校过程中的集中体现与反映。其次,校长的个性结构主要包含在办学思想、管理行为、人格魅力等方面的独特性,也包含在社会责任感、献身精神、科学预见、自主意识、开拓进取精神等方…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的心理和行为是影响教职工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校长的心理和行为,会给教职工造成不同的心理气氛和不同的心理影响。这种心理气氛和心理影响又是决定人的行为表现和积极性高低的重要条件。校长在管理学校过程中,其领导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有一种不容易觉察到且与学校管理目标相悖的教职工心理现象--"为他"心理.它表现为部分教职工,甚至一些学校副职、中层领导,认为自己的工作都是为了校长或领导集体而干.这种心理尽管侧面反映领导干部个体或群体在学校管理中存在一定威信,但是更为重要地是它阻碍学校组织目标实现的负面效应,必须进行疏导和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