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从芦沟桥事变到1945年,中国大片河山,成为日本统治的沦陷区.日寇在沦陷区除了进行大屠杀,治安强化运动,军事清乡以及奴化教育外还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妄图达到其灭亡中国的目的.本文就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掠夺和政治统治两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人在伊朗高原实行总督统治,呼罗珊总督代表阿拉伯帝国,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对伊朗高原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迫使伊朗人民信仰伊斯兰教,武力镇压中亚人民的反抗。  相似文献   

3.
论四十年代民歌体诗歌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到第三个时期,解放区与国统区的民歌体诗自成特色。解放区的民歌体诗是“红色歌谣”的继续延伸,它歌唱了新的斗争生活,塑造了新农民的群像。国统区民歌体诗主要是政治讽刺诗,这是对国民党统治下腐败现实的直接反映。在艺术上,解放区浓郁的地域特色与国统区的民谣体式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4.
沦陷区文学运动及文学理论批评是中国现代文学及文化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衡量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标准去衡量它。在沦陷区,文学上保持民族血脉、心理上的不屈服、逃避者应该视为一种反抗。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湖北沦陷区进行了疯狂的经济掠夺,主要形式有掠夺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和金属物资,强占工厂,设立银行,发行伪币,等等。这些掠夺,在短期内搜括了大量战略物资,暂时支撑了日本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但是,它极大地破坏了湖北沦陷区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加重了沦陷区人民的经济负担。同时,它使沦陷区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日本的侵略本质和伪政府的卖国面目,促进和加强了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因而,也大大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全岛割让给日本.在日本殖民者占领和统治我国台湾50年间,对台湾人民实行法西斯统治,在实行残暴的政治压迫的同时,还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农业台湾,工业日本”,力图把台湾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原料供给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市场,日本垄断资本控制了台湾经济,这给台湾社会经济和战后发展造成无尽的灾难.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时间、标志和原因;日本帝国主义战略方针的改变;汪精卫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野蛮的经济掠夺、奴化教育和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沦陷区人民反对日伪殖民统治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日本殖民占领和统治我国神圣领土台湾50年间,在对台湾人民实行残暴的政治压迫的同时,还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给台湾社会经济和战后发展造成无穷后患。  相似文献   

9.
以前的邮政服务非常可靠。 抗战时,跨越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的邮件照样能够送达。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中期,日本对华中沦陷区的重要经济部门实行严密的操纵和控制,伪政权的自主权很小。1942年底,日本为挽回侵略战争的败局,缓和日伪之间的矛盾,制定了对华新政策,由直接操纵沦陷区经济改为通过伪政权出面进行经济掠夺。在日本的授意下,汪伪政府以“参战”的名义,对其经济机构进行调整和改组,并颁布《战时经济政策纲领》,逐步将其统治区经济纳入战时体制的轨道。该文通过对汪伪战时经济体制形成背景及过程的分析,初步揭示了华中沦陷区经济的基本结构及其殖民地性质。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日军为了麻醉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削弱人民的斗志,掠夺沦陷区的经济,指使湖北各级伪政府在沦陷区实行疯狂的鸦片毒化政策。他们制定法律,通过"鸦片专卖"使销售和吸食毒品合法化,同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民众吸毒,强迫民众种植鸦片。日伪的毒化政策,给湖北沦陷区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使广大民众在经受战火摧残和敌伪蹂躏之后,又饱受烟毒之害。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日本对东北实行全面的武装占领后,随即就开始了殖民统治与经济掠夺。日军采取“以华制华”的方针,建立了伪满傀儡政权,不仅在政治上施以奴役压迫,实行法西斯高压统治;在军事上实行一套“治标”,“治本”的法西斯统治政策,对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力量进行疯狂的围剿和野蛮的镇压,大肆残杀抗日志士和无辜群众:在文化上进行强制的奴化教育;而且在经济上进行疯狂的搜刮性掠夺,使东北人民饱尝亡国之痛。  相似文献   

13.
这里说的“文学”,仅指叙事文学,也就是将文体限定在小说、戏剧之内。对沦陷区这段形势复杂、时间交错、地域分割、资料勾沉困难时期文学现象的考察,只能是严格意义上的“概述”,即一种轮廓粗疏的描绘。当然,这一切是在尽可能占有第一手资料并大量阅读分析基础上进行的[1]。具体地说,对这段文学的考察,我们选择的是分别于1931、1937和1941年沦陷的东北、华北、华东三大区的主要文学现象。一、沦陷区异族统治的政治环境给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潮带来的特殊性抗战时期沦陷区和大后方及解放区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异族统治的政治专制文化高…  相似文献   

14.
经验之一: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昌延地区由于处在“伪满州国”、“伪蒙疆”和“伪华北”三个不同政治、军事统治区的结合部,面对着三方面的凶恶敌人:东北部地区属“伪满州国”统治,敌军有日军和伪满州军;西北部地区属“伪蒙疆”统治,敌军有日军和伪蒙疆队;南部地区属“伪华北自治政府”统治,敌军有日军和伪治安军。这三个伪政权虽然相互间也有矛盾,但因为都是一个日本帝国主义主子,所以在镇压抗日军民方面是可以协作和协调步调的,其政治统治、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在1947年5月30日《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文中,高度评价了国统区的民主运动,称之为“第二条战线”。他把学生运动看作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并且断言:“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这就是我处理这节教材的指导思想。《中国历史》第四册第五编第二章“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分两课时:解放区的军事斗争,一课时;国统区的经济政治危机和人民民主运动,一课时。我个人认为,国统区的经济政治危机和民主运动的高涨,两者是因果关系。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是国统区的民主运动。这节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国统区经济政治的危机  相似文献   

16.
论抗战时期沦陷区人民的社会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传统的延续和现实政治环境的影响力变更了抗战时期沦陷区人民的社会心理。沦陷区人民的社会心理主要表现为不畏强暴的斗争性,被迫统治的奴性,麻木不仁的惰性。这既有别于非沦陷区,同时,两者又是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的传承,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共通性。沦陷区人民的这种社会心理,呈现出很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恢复民族自信的中华民族才是不可战胜的。  相似文献   

17.
在伦理文化的探求方面,20世纪40年代乡土小说呈现两大特点:解放区的小说把30年代对新的伦理的憧憬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既确立了新的伦理道德观念,又写出了“建设”的艰巨性。高压统治下的国统区和沦陷区的作品则表现出对于愚弱的国民性和落后停滞的伦理观念的批判色彩,显示出向20年代思想革命回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殖民教育是伴随着军事侵略、政治统治而产生和进行的 ,是其整个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育侵略与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相比 ,更狡猾、更毒辣、更隐蔽 ,后果也更严重。日本侵略中国期间在占领地所实行的教育 ,是日本侵略者强加于中国人民的 ,必然受到中国人民各种各样的抵制。这段教育既是近代教育史的一个重要专题 ,也是日本殖民教育史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七七”事变以后,中国抗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国民党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建立了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境一战线。在战略防御阶段,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战场完成了国军战役配合作战任务后。没有按照蒋介石的意愿与国军一道退往国统区。而是勇敢地挺进沦陷区,在敌后发动群众收复失地。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蒋介石便把政策重心由抗战初期的联共抗战转变为积极反共消极抗战,并于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误国政策。制定与颁发了一系反共文件,在国统区、游击区、沦陷区、解放区加紧进行反共活动。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日本将我沦陷区分块进行经济统治,掠夺我国资源.因其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致使出现不同的经济体系,即东北为日元经济圈的附庸.华北及华中为东北的附庸.其主要原因是战争影响、投资能力受限、主导经济政策的不同.比较分析可知:日本掠夺我国财产的险恶用心,是要把我国的东北作为日台朝日元经济圈的附庸,而把华北、华中作为东北的附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