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融入、政治融入、文化融入,是海外华人融入当地社会的"三驾马车",现今华人在海外参政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各种当选的好消息不断传来,但离真正的政治融入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那么,问题难在何处  相似文献   

2.
海外回族和华人穆斯林都是中华民族的后裔,是海外华人的组成部分。研究海外回族和华人穆斯林社会的历史、经济和文化,对促进国内回族穆斯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研究世界华人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增进中外邦交的历史、对研究海外华人的民族特性、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和移民史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今年五月印尼骚乱中,华人妇女遭强暴、商店被焚烧的事实真相为舆论界陆续曝光后,海外华人易受岐视、迫害的问题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近百年来,海外华人拥有过事业成功的喜悦与欢乐,同时也承受着一波波排华浊浪的冲击,在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抹平的历史创伤.回溯华人移民海外的百年历程,撩开历史神秘面纱,我们看到的是一部浸满着海外华人辛酸血泪的生存发展史.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在日华人已成为除日本人以外的第二大族裔群体。华人在日本过着艰苦的生活,他们中极少人拥有自己的娱乐生活,多数人都是为生计而奔波,华人舞会是他们消遣的方式之一。然而这样的生活有时也被人误会。本文作者在日本留学继而就业于日本,读者能从她的这篇小言论里体味出海外华人生活的不易。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以来,海外华人的历史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在二战前较有影响的有“华侨殖民论”、“华侨革命之母论”等,其特点是把海外华人的历史看作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二战后较有影响的有“华侨社会阶级论”、“同一民族论”、“华人同化论”等,这些理论开始关注华人与当地其它民族的关系。海外华人历史研究的理论是随着时代而演变的。  相似文献   

6.
泰国北部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文教育是指对汉语言文字的教育。它作为保存和弘扬中华文化、维系民族意识的一种重要精神纽带,素来受到移居海外的华侨华人的重视。泰国是东南亚重要的国家,也是海外华人华侨较集中的国家。通过对泰国北部地区(以下简称泰北地区)清迈府、清莱府和大谷地、美斯乐等华人村亲身考察,掌握了泰北地区华文教育发展基本现状,分析了泰北地区华文教育的现状及其特点,并提出了改进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双语学习》2013,(10):16-17
很多华人的先辈生活在英国,实际上,英国在欧洲拥有最大的海外华人群体,它可能也是西欧最古老的华人群体,这些人在十九世纪初从天津和上海来到英国。实际上,大多数今天的英国华人,  相似文献   

8.
新马地区五邑籍华人社团创建的历史较早,它们是五邑籍华人在当地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二战后,伴随新马地区华侨社会的本质性转变,五邑华人社团的性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下,这些社团还顺应着海外华人社团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它们与中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联系正日趋加强。  相似文献   

9.
由暨南大学、广州市侨办、台山市政府和香港恒福国际集团联合举办的“第一届海外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2月 6日至 8日在广州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侨界和学界人士 90余人 ,提交论文 116篇。分别从六个方面对华侨华人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讨交流。关于华人经济与社会 ,学者们认为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华人企业各方面都受到影响 ,但危机后 ,华人企业已逐渐清楚今后必须解决的问题。由于各国政府实行多元化政策 ,华人移民的不断增加以及华人觉悟的日益提高 ,华人社团的前景看好。华侨华人在西欧的总数已超百万 ,在全球海外华人的…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18,(1):13-17
概述宋卡城隍庙源于中国,始建于吴氏王国,是当地华人进行宗教活动和联络情感的重要场所。指出宋卡城隍庙庙会文化是中国文化符号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民间多神信仰和兼容并蓄的文化智慧的彰显,而城隍庙庙会仪式和当地华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是庙会能够延续和强化海外华人的中国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海外华侨华人的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 ,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变迁 ,在完成从“过客型”到“定居型”的转变后 ,因应政治身份的变化 ,在文化上也逐渐融入所在国社会。笔者认为海外华人的认同 ,主要是文化认同 ,目前还处在一个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是融合与冲突并行 ,同时在全球化时代 ,存在加速认同与冲突的二律背反的现象 ,即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有强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 ,这一趋势则有可能导致潜在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海外华人遍及世界六大洲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洲分布如下: 东南亚的华人最多,在不少国家居民中占有较大比重。新加坡华人占76%,马来西亚占35%,所以无论你走到那个洲,都可以凭着中华民族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找到同胞兄弟和姐妹。 海外华人分布广,但居住相对集中。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城镇,形成了华人聚居区。如“唐人街”、“华埠”、“中国城”等。 世界天地广阔,华人创业大有作为,几乎遍及各行各业。尤以从事商业、饮食服务业、零售业、杂货业、食品加工工业居多。如40%的美国华人在服务业工作,新西兰华人仅占总人口的  相似文献   

13.
由海外华人物理学会、汕头大学(中国广东)、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台北)、香港物理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于1995年8月5至9日在汕头大学隆重举行。这次大会展望21世纪,展示物理学领域的新成就,探讨新的研究课题以及地区间合作,为专家学者聚会与交流提供良机,是一次历史性的盛会,也是迄今为止华人物理学界最高规格的学术会议。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470多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其中海外代表160多人。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丁肇中4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物理学家和获美国总统自然科学勋章奖的朱经武院士,以及获沙特阿拉  相似文献   

14.
略论东南亚华人的认同意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外华人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莫过于体现在国家认同上的变化。显然,只有在海外华人的国家认同上发生了转变,其认同意识才从原先的“叶落归根”转变为“落地生根”,亦即所谓“他乡变故乡,故乡变他乡”之说。 本文拟粗略地探讨有关海外华人,主要是东南亚华人转变“根”之认同心态,以及海外华人的民族意识问题,以资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从1851年至19世纪70年代末,澳大利亚掀起了持续近30年的淘金热,吸引了大批来自珠三角地区的华人赴澳淘金。在华人赴澳跨国迁移过程中,共同的方言和经历让他们聚集起来,并把家乡的生活模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移植到殖民地的生活中,在异国重构了基于地域、语言和血缘、宗族关系的社会网络。在方言和地缘基础上建立的同乡会馆,既是海外华人地域认同的体现,又通过其在华人社会中的互助、社交职能,维系和加强了华人的这一认同;在儒家思想和宗族观念的影响下,华人在中澳之间往来频繁,并通过侨批汇款进一步加强了移居地与家乡的联系。海外华人对故乡抱有深深的眷恋,“落叶归根”是当时大多数华人移民的普遍心态。  相似文献   

16.
海外华文教育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潘懋元张应强海外华文教育,既是海外华人的民族文化教育,又属于华人所在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受所在国教育政策、法规的约束与管理。由于具有这一特点,更由于各国的政治条件、社会环境不同,华文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面临诸多复...  相似文献   

17.
海外华人社团是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内容。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澳大利亚华人社团随历史变迁至今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澳大利亚华人社会与主流社会中起着日超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澳大利亚华人社团的历史演变,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性质、作用与特点作一系统考察,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一、八十年代的回顾 八十年代初中国开放外来直接投资伊始,作为开路先锋的主要是港澳资本和海外华侨、华人资本,这些资本在中国利用外资的进程中起了示范效应和诱导作用。但是,随着开放的进展,海外华人资本(包括华侨资本,但不包括港澳台资本,以下同)作为一种独特的外资形态,虽然仍是外资的一个重要来源,但它在中国总外资中已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人的语言生活尤其是其中的方言因素对华文教学之内容、方法与目标产生直接的影响。在确立华文教学之内容、方法与目标时,应对海外华人的语言生活予以足够的重视,不仅要从世界汉语教学大趋势的角度考虑,也要兼顾华人社会沟通的需要、历史文化传承的需要,并遵循语言发展与传播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身份认同与语言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印尼华人身份认同因时变迁,华语传承也因此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华人保持文化认同,华语传承意识萌发,但脆弱易受影响;第二阶段,华人认同中华民族和中国,华语传承快速发展;第三阶段,华人在族裔认同上认同华族,在国家认同上转变为认同印尼,华语传承积极转型,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海外华人移民的身份认同对华语传承影响显著。新的语言生态下,要实现海外华人祖语保持的目标,应多路径引导华人的华族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