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从四年级起,要求学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当前,在阅读教学和考查中,划分段落和概括段意普遍受到了重视,这是很可喜的。但在考试的时候,同学们都感到分段、概括段意很难。因此,得满分的只有几个“尖子”,大多数学生得分很少,有的甚至得零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时,走了过场,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近,发现有些四年级老师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做法很好。 (一)上专题指导课,讲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的方法。在专题指导课上,有的老师给学生讲划分段落有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意义段、概括段意,教材的编者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编排。首先给出段意找对应段,接着是按照段意划分段落,然后学生自己分段、概括段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的训练过程。六年制语文第七册10课《李时珍》,在划分意义段上,就是第一次开始“放”的课文。因此,  相似文献   

3.
第三课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复习要求了解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懂得分段和概括段意的常用方法,能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写作特点,正确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联系课文《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文章的段落》,《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太阳》、《飞夺泸定  相似文献   

4.
意义段的划分及其段意概括──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分段1.抓过渡段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段。学生不能正确划分段落,问题往往出在过渡段上。即该划在上文的过渡段划在了下文,而把该划在下文的过渡段又划在了上文,因而分段有误。我在指导学生分段时明确告诉学生:文中的过渡...  相似文献   

5.
程忠学 《中学教与学》2003,(2):17-17,24
段意是在文章结构的划分中 ,每个段落在内容上表现出来的主要意思。归纳段意是理解文章内容的一个重要步骤 ,也是阅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能否准确地归纳段意 ,这是检验是否读懂了段落的重要标准之一。怎样归纳段意呢 ?这要求先阅读再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 ,从文章的结构、内容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东西 ,用文章中的词句或自己的话把段意概括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 ,归纳段意是阅读理解中的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但它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归纳段意 ,要明确段意的两点基本要求 :一是“简明” ,即用最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段意。二是“扼要” ,即把段…  相似文献   

6.
朱瑛 《辽宁教育》2011,(5):32-33
【背景描述】大凡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一个记忆:语文课堂,分段、概括段意是中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给语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学习每篇课文必做的功课。一篇课文的教学往往被分成“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分段讲读、理解内容”、“总结课文、完成作业”三个步骤进行。分段、  相似文献   

7.
意义段的划分及其段意概括──概括段意的基本方法──分层归纳法概括段意,最简捷的方法莫过于找段落中的中心句。但是,许多文章段中并没有直接表明段落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对于这样的段落,我们应该怎样概括其段意呢?这就要采用分层归纳法。例如:《大雪山》的第一自然...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师都有这样一个记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分段、概括段意是中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一篇课文的教学往往被分成“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分段讲读、理解内容”“总结课文、完成作业”三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9.
实践表明:以段为语文教学的一级单位,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读段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一般而言,对段的训练要求可分为三个方面:理解自然段,练习分段,练习概括段意。训练方法可分为三步:进行自然段的训练,进行划分段落的训练,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0.
给文章分段,是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写作训练必不可少的步骤。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分段能力呢?一、认识自然段,为划分逻辑段和概括段意打好基础。自然段是一群句子,由句和句组  相似文献   

11.
【背景描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师都有这样一个记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分段、概括段意是中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一篇课文的教学往往被分成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分段讲读、理  相似文献   

12.
阅读要得法     
能否正确地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是衡量我们阅读能力高低的标志。培养阅读能力的中心环节就是对讲读课文的学习。即通过老师的“讲”和“导”,使学生在掌握重点字、词、句、段的基础上对课文真正理解,逐步学会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和中心,把所学的知识一点一滴地转化为能力。   一、学会基本的读书方法   阅读一般分四步:初读,了解大意,理清思路;细读,理解文章内容;熟读,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精读,归纳中心和写作方法。   二、掌握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的基本规律   分段:一般说,文章中说清楚一件事或一…  相似文献   

13.
以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分段理解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并把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当作教学重点;而新课标颁布以后,不再明确提出划分段落的要求,由于怕被扣上违背课改的帽子,因此,课堂上便很难见到教师指导学生划分段落。于是,阅读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课标之所以淡化段落的划分与概括段意的训练,是因为这样的练习被广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纲要求学生“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分段和归纳段意的训练是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提高学生段落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应根据小学生思维广阔性、深刻性、正确性还有待培养,形象思维还占优势,概括能力不强等特点,有目的分层次指导。其具体做法有: 一、对号入座法。  相似文献   

15.
四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课文的讲读,逐步掌握了几种概括段意的方法,初步具备了概括段意的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呢?我认为应该给学生明确地提出几条衡量概括段意优劣的标准。一般来说,概括段意应该做到:准确、简明、通顺。 先说准确。下面试举例说明。 例段1:一九五一年一月二日早晨,朝鲜石田里的山野上铺着厚厚的雪。几个朝鲜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突然喀嚓一声,冰破了,一个孩子惊叫一声,掉进冰窟窿。他的同伴都吓得哭起来。(八册《罗盛教》第一段) 学生在概括这段的段意时,有以下几种答案: a、天气十分寒冷,一个孩子掉进了冰窟窿。  相似文献   

16.
意义段的划分及其段意概括(编者按):意义段的划分与段意概括是文章分析中的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段和概括段意,无论对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内容,还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都是颇有裨益的。但是目前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满足于从理论上向学生讲几点...  相似文献   

17.
意义段的划分及其段意概括──概括段落大意八法摘句法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指导学生摘用课文中现成的重点词句来概括段意。在课文中,凡属于以下几种结构的段,都可以找到能够作为段落大意的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先总述后分叙的段落;先分叙后总叙的段落;先概括后具体...  相似文献   

18.
段落大意指文章中每一意义段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在分段基础上,用一句话对某一段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概括段意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环节,也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思维训练。 前面已有文章谈到自然段中的句间关系,一个意义段里也多有几层意思,这些意思之间的关系,在三年级的课文里主要有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连续关系,了解了构段的这些方式,概括段意也就能根据不同的段落,采取相应的办法。这里介绍两种方法,供三年学生复习参考。 1、摘句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按“总分”或“总分总”方式构成的段落。段中的总起句、中心句或总结句往往可以统领全段大意。因此,用摘句法,取总舍分以作段意既完整又准确。如《松鼠》第一段四个句子按总分关系构成。第一句“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先总起句:后面三句围绕总起句分别叙述松鼠的眼睛、毛、尾  相似文献   

19.
学习分段和概括段意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以《爱迪生》为例,谈淡我是怎样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段和概括段意教学的。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给课文分“逻辑段”。学生通读课文以后各抒己见,归纳起来有三种不同的分段方法:一种按写作方法即总分关系分;一种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段落教学的回顾,在时间跨度上,仅限于1978年至今;在内容上,仅限于阅读教学。一、30年来段落教学的回顾(一)段落教学的概念明确化段落教学,指的是自然段的教学,还是包括结构段的教学呢?丁培忠先生在《小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10期发表《段、篇教学界说》一文,认为段落教学指的是自然段的教学,分段、概括段意则属于篇章教学。文章发表后,没有引起争论,未见有异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