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档案事业百年发展历程,旨在把握我国档案工作特质并展望未来动向.通过梳理与分析官方发布的各时期规划文件、政策法规、统计报告、领导讲话、文章、新闻等数据,中国档案事业在战略规划、档案工作体制与机构体系、档案政策法规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档案信息化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体系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得以明确.同时,也可由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历程发现一代代档案人用崇高信仰建中国特色档案事业,用忠诚信念筑完备的档案管理体系,用服务信条推档案传播利用创新,用坚定信心创档案全面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2.
郭红 《档案管理》2015,(5):62-64
在运用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基层档案机构使用黏合剂情况调查中,发现基层档案工作者在档案整理、修补和修裱使用黏合剂时,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与对档案保管不利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办公及档案用黏合剂性能发布机制,加大对档案用黏合剂性能的研究,将档案用黏合剂的规定与要求列入档案专业与岗位培训的必修课;进行制作与正确使用黏合剂培训,将档案整理、修补和修裱使用黏合剂的情况纳入档案工作监管范围.  相似文献   

3.
《档案时空》2003,(10):38-38
2003年第4期《档案与建设》发表了姚军的这篇文章。笔者认为:专门档案是指人们在社会和自然活动中某些专门领域形成的,用较为系统的、成熟的专门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的,或某些特殊形式、载体的档案的总称。专门档案可以归于文书档案范畴专门档案、科技档案范畴专门档案和特殊范畴专门档案三大类。文书档案范畴的专门档案包括会计档案、人事档案、审计档案、工商企业登记档案、商标档案、诉讼档案、公证档案、婚姻登记档案、文学艺术档案、地名档案、统计档案、专利档案等等。科技档案范畴的专门档案包括城建档案、测绘档案、气象档案、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档案信息化就是在档案活动中全面应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用信息科学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管理、开发和提供利用。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从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数字收集、存储、转递,以信息化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转变过程。完成以档案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智能化为基本特征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5.
档案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目的是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档案利用服务水平。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手段和技术方法,改变了过去那种人工管理、手工检索的状况。提高了办事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磨损,保护档案的原貌。也使干部档案部门可以用更快捷、更生  相似文献   

6.
董君 《兰台内外》2007,(4):12-12
档案的生命在于利用,只有通过利用,档案、档案工作、档案工作者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在社会档案化已初露端倪的今天,如何发挥高校档案的服务功能,使之与学校、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仅就发挥高校档案服务功能,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档案法律、法规,对档案的利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档案的利用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档案的利用程度通常是用利用效率来衡量的。所谓档案的利用效率,就是被利用档案与库存档案、档案有效能量与档案原  相似文献   

8.
照片档案的收,管,用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雨信 《浙江档案》2000,(11):16-16
照片档案,是历史的形象、生动的记录,综合档案馆做好照片档案"收、管、用"工作,意义重大,不能轻视.  相似文献   

9.
有一类档案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在社会上,"档案"一词正被大量使用,很多书籍、电视节目、网络博客被冠以"档案"之名,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档案学界,学术成果频频出现弃用"档案"一词而趋用其他相近或时髦词汇的现象等。这些对"档案"一词的使用现象已全然不是传统摸样,纯粹就现象而  相似文献   

10.
在档案工作中,档案的保存和管理,既"管",是档案工作的基础,也是档案开发利用和实现其价值的前提条件;而档案的开发利用,既"用",是档案保存和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档案保存和管理的"升华".两者之间相辅相承,缺一不可.但在现实档案工作中,却普遍存在着"重保轻用"的现象.大批档案资料被封存成为"死资料",一些相当有价值的资料甚至变成废纸,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档案资料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档案工作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因此,为更好地发挥档案资料应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国家安全业务工作,必须正确处理档案资源的"管"和"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吉美 《山东档案》2002,(6):36-36,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及公民的档案意识也不断增强,更多的人希望通过档案来获取更多信息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进一步提高广大公民对家庭档案的认识,建好、管好、用好家庭档案为现实生活提供便捷的服务,并通过此渠道让全社会更进一步了解档案、认识档案,从而达到关心、支持档案工作之目的,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王雅坤 《兰台世界》2003,(10):12-13
一个家庭从它建立的那天起,就有档案产生。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家庭活动,形成了大量的、有意义、有查考价值的文字材料和声像等材料,如果这些材料东一捆西一摞的堆放,一则零散、纷乱无序,用起来不方便;二则容易丢失,用时找不到。只有按科学方法将其分类,加以整理保管,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家庭档案。由于家庭档案的形成载体不同,笔者认为可将其分为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和实物档案。纸质档案又可细分为:爱情婚姻、孩子成长、家庭成员工作、家庭理财、医疗保健、说明书、票据、证件、房产、保险、家族历史和其它方面等等。其中孩…  相似文献   

13.
浅谈信息时代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工作不仅要走出“重藏轻用”的樊篱,而且要从“藏用结合”、“藏以致用”转到“开发利用”上来,即从主要提供整序后的档案这种初级知识产品,转为提供经过深加工、具有高附加值的档案信息产品。在我国目前各级档案利用率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档案部门应把分散在不同文献中的同一内容和同一主题的知识和信息加以挖掘,整理和集中,使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得到开发利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内涵,开发利用档案信息的必要性,目前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几种新途径。最后,还探讨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档案信息数字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助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命题,从分析档案资源的特点入手,阐述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档案原件保护的辩证关系,说明档案工作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得当,就能存好、用好档案。并提出了一些管好、用好档案的实际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单庆 《兰台世界》2004,(7):20-20
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我国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好用好这部分档案,使之服务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近年来出台了一些管理规章、办法,由于所有制的关系,对民营企业的作用监管有限。民营企业对档案的理解程度、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接受管理指导和服务自觉程度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16.
人才,是治国强国之本,也是治档兴档之本。只有高素质的人才不断出现,档案事业才能始终充满活力。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培养一支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高素质的档案队伍,才能推进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档案数字化是利用数据库、数据压缩等技术手段.将各种纸质、声像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有序结构,将以数字形式的电子媒体制成用数字编码来表达的档案信息库。经过数字化处理后,提高了计算机检索速度,节省了档案存贮空间,丰富了网上信息资源,有利于发挥档案部门的信息优势,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档案部门开展特色服务创造条件。本文现就档案数字化工作谈几点认识,以便和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8.
曾参加过多次档案专业的培训,面对新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有不少感触.我想对档案业务培训工作谈几点看法。1用与新时期相适应的培训内容替代那些旧、散、浮的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彭充 《四川档案》2015,(2):16-17
<正>退耕还林工程档案是一项重要的民生档案。如何围绕中心,服务民生,用创新理念加快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档案工作,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为适应乐山市退耕还林"两个推进"发展战略实施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进一步理清档案工作思路,以档案管理研究和运用为载体,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支撑,着力提高退耕还林工程档案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用"的新路子、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全体档案工作者 "三个代表"思想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加强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档案工作者,将"三个代表"思想作为指导和发展档案事业的理论基础,并将其贯彻到发展档案事业的全过程中去.作为档案工作者,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培养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