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产业学院的建设需要科学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运用辩证思维科学应对产业学院的机遇与挑战.以"问题为导向",解放思想、革新观念,因事制宜、把握发展新机遇,运用创新思维完善产业学院发展思路.明确目标、把握整体、着眼长远,运用战略思维认识产业学院发展趋势.承认、研判、主动应对产业学院的风险,运用底线思维保障产业学院运行有序.汲取...  相似文献   

2.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有效的产教融合模式,在未来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将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产业学院中以校企双主体共同设计开发深度产教融合的课程,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率、培养企业紧缺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深度、广度明显不够,存在"有合无融"、"校热企冷"、合作层次不高、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产业技术升级急需校企从浅表层合作到纵深层合作,从虚体平台合作到实体平台合作,从单一合作到全方位合作,实现从"合"(合作)到"融"(融合)的转变。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经验做法,指出要进一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协同培养大国技术技能人才,共同分享职业教育发展红利。  相似文献   

4.
5.
产业学院是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大部分产业学院尚未成为融合共生的紧密型组织,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运行不畅、合作不深入、产出效率不高等问题。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与无锡灵山文旅集团共建灵山文旅学院,将企业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岗位课程、企业证书薪资融入五年制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融入产业园区协同龙头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政校行企“四元”主体协同构建“四实”治理体系,以“五创”并举为抓手建设政校行企“四满意”的现代产业学院,成为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方位四链衔接,提升职业院校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技能危机时代背景下,社区学院系统"应用技术强化"渐成美国社会共识。在各界合力推动下,社区学院校企协作风潮遍及全美,各类校企协作项目层出不穷。校企协作"项目群"之兴有力推进了社区学院系统"应用技术强化"进程,为其产教融合发展道路奠定了根基。其经验对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颇具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9.
蓝俏媛 《广西教育》2022,(6):111-114
本文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新批产业学院广西香米产业研究院为例,探索其从订单培养到协同育人的发展路径,分析在专业群、产教平台等层面的建设中所取得的成效,论述建立产业学院需要做好的工作以及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提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应加快“四链”融合、构建多主体协同治理结构、优化专业学科体系、加大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在建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机制时,要坚持“双协同”目标驱动、“双贯通”协同人才培养、“双融合”教学手段创新等思路,以加快产业学院建设,提高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0.
11.
治理集体产权: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政府与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致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社区建设被赋予了很高的价值和期望,得到愈加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农村社区建设所带来的村庄空间格局、村民居住环境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引发了社会和学界的诸多争论,不同地区的农民对此也持有不同的意见和态度.在历时数年全国性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从村庄产权治理的角度考察并讨论了农民态度差异性的原因及其演进逻辑.本文认为,社区制取代村委会制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而其中最重要的在于以村庄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社区产权的深刻变化.正是由于在这种制度变革中,各地政府对农民的宅基地、耕地以及村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采取不同的治理政策措施,导致各地农民群体极具差异性的态度反应和行动选择.而这些蕴合不同意义的态度和行为,反过来又成为政府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乡村发展的动力或阻力.实践证明,地方政府愈能细化和规范农民的产权边界,满足并维护农民的合理收益,愈能获得其认同和支持,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就愈能顺利实现.可以预见的是,乡村集体产权的改革与变迁,正在重新构建农民与集体、政府之间的权利关系,也将对乡村社区组织和权力结构发挥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培养和造就亿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新型农民的培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促使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培育新型农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撑,需要各项措施的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和造就亿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新型农民的培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促使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培育新型农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撑,需要各项措施的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校具有独特的成长背景和发展轨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产权制度的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甚至背离。要在制度设计、治理结构、外部环境等方面逐步培育和推进非营利民办高校的发展。具体是:一要实行"新校新办法,老校老办法"的产权界定总原则;二要明确过渡时期非营利民办高校举办人的权利义务;三要完善非营利民办高校的治理结构,加强产权方面的监管;四要明确学校终止清算后剩余财产的最终归属;五要创设非营利民办高校发展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2004—2010年东盟知识产权行动计划》的出台,是东盟全面审视各国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加强东盟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强势推进单一的区域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立、进而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行动。围绕该《行动计划》,东盟及其成员国采取了多项卓具成效的举措。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建成,中国与东盟在知识产权领域有加强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双方的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将包括进行国家战略层面的沟通、扩大知识产权法律领域的交流、加强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的开发、开展知识产权自动化与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完善知识产权对话协调与争端解决机制等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源于18世纪的德国,中国大陆起自20世纪70年代。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法律确认的知识产权的范围也存在差异。在我国,知识产权是一种民事权利。与其他民事权利如物权、债权和人身权利相比,知识产权具有自身的特点。修改后的刑法分则对侵犯知识产权罪共规定了7个具体的犯罪。构成知识产权犯罪必须具备四个要件。界定了知识产权犯罪的必备条件,对于我国加入WTO后,司法机关应对知识产权犯罪活动,追究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作为大体沿袭大陆法系立法的国家,在信托法与物权法的衔接上存在着物权请求权的唯一性与对受益人保护的衡平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其解决方式就是确定信托财产上物权请求权的归属以及给予非信托财产所有权人以物权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盘活土地资源是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激发了农民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的积极性。然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限制了土地产权的充分利用。我国《物权法》的颁布和实施,应进一步完善与土地产权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20.
师德建设:高校道德建设的“龙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师德建设是学校道德建设的核心。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应当在“德心、德能、德行”的层面上不断自我完善;同时,学校也要建立“德性”制度来完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