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纵观当今的书店、图书馆,冠以“美学”之名的书籍可谓是汗牛充栋。特别是随着美学学科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学科之后,更是有数以百计的美学高校教材问世。就目前高校美学教材而言,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教科书即论著性教材。此类教材往往从一开始就直接探讨“美的本质”、“美的形式”,注重自上而下式的基础理论问题,注重梳理美学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2.
审美人类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来研究人的本性和特质,人生论美学则是从人的本性和特质出发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新实践美学立足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历史地来到了将人的自身生产从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统一起来进行透视的交汇点上.新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实践唯物主义,为新实践美学统一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来阐述人的自身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实践美学紧扣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个关键环节,从审美关系出发去研究人的自身生产,把人的本质研究和人的审美活动的研究统一起来,从而实现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统一.新实践美学的现实目的--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对于人的自身生产的研究走向审美人类学和人生论美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王杰从研究西方现代美学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到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美学的关系,后又转向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可以说,他在精心构建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美学理论研究的桥梁。在近年来的研究中,王杰有意识地将其美学理论和民族审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美学遭遇到两个难题:一个是在分析主义美学视域之下,"美是什么"问题的合理性无法得到证明;另一个是在审美经验理论视域之下,审美知觉、审美注意的形成及来源无法解释。吉林大学李志宏教授的新著《认知美学原理》(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出版)在这些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认知美学原理》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借鉴西方美学理论,运用现代认知科学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审美实践,对美学的原点性问题做出了新的阐释。该书认为,分析美学主要运用语义分析方法进行美学理论判断,这一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主义美学关于美的本质与审美意识两个问题的论述中 ,剖析出审美人类学的可能性及其学科意义。亦即从美学本身来发现建构审美人类学的契机和可能  相似文献   

6.
《审美制度问题研究》反思了两种美学传统,提出了新的美学命题,尝试新的美学形态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重新思考现有的美学形态和美学问题,整合现有的研究资源,对于人们重新思考美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推进了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审美是感性的身体话语,而制度则带有外在和强加的色彩,二者本应是矛盾的。然而,一旦它们结合起来,彼此原本的独立身份便暧昧不清,这也正是这一概念的优势所在:潜在于"审美"中的"制度"令人无所察觉,而形成了"制度"的"审美"则更易于确证自身。因此"审美制度研究"便成为一个反思的起点,引导我们从"审美"研究转向"审—审美"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美学教材呈现的内容滞后、知识老化等诸多不足,较具学术敏感力的王一川教授在充分吸收美学学科的语言学转向和文化学转向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于最近主编了《新编美学教程》这部对全国高校关学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的教材。全书采用了别具一格的编书体例,其中的审美感兴、审美文化部分的精彩阐释是同类教材缺少的,另外简明流畅、雅俗共赏的叙述风格增添了教材阅读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9.
美学与人类学之间具有漫长的天然联系.现代人类学以其高度的学科际属性和不断磨练的敏锐的田野洞察力为探讨美学研究的问题意识、美学基本范畴的合法性、西方美学普适性神话何以走向衰微等问题提供了独特的批判视角和广阔的经验解读空间.然而,审美现象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传统美学和传统人类学在审美和艺术问题研究中的限度使得"美"无法自由地显现.至此,审美人类学恰恰是在自身与传统美学和传统人类学的区分中获得自身的规定性,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蔡仪先生在20世纪前期自觉地运用唯物主义哲学理论系统地解释人类审美现象,初步建立起具有现代学术形态且个性卓然的美学体系,<新美学>是其代表性理论成果.其哲学美学的研究方法、对文艺认识功能、意识形态功能的强调,对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但也存在着许多致命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百年来已建构和发展了自己的美学。自王国维以“意境”为核心概念建构美学以来 ,至今日包括以“生命”或“存在”为基础概念的美学 ,中国美学至少已形成了六七种影响较大的理论模式 ,各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然而 ,在实践派美学陷入困境 ,而所谓后实践美学又没有获得大多数学人认同的情况下 ,美学的现代发展成为美学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90年代以来 ,伴随着现实背景和国际学术语境的变化 ,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探讨美学的现代体系问题 ,王杰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他在许多文章中曾经探讨过这个问题 ,而最近出版的《美…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5,(92):163-164
通过《日常生活的美》的教学反思,指出美学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具体知识点传授,而在于审美体验、审美体悟、诗性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审美价值理论研究》把邓小平的美学理论定位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系列上的审美价值理论,是一个很有新意、合乎实际的看法。把 形成了系统、科学、具体的审美价值论体系的形式揭示出来,是其重要历史使命。深入研究被长期遮敝了的价值和审美价值问题事关重大,又 刻不容缓,本书在这方面的研究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审美人类学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人类学、艺术人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马克思审美人类学思想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一)马克思关于人的身体与审美需要的关系的思想和理论;(二)马克思对古希腊神话的永恒魅力这一问题所表现的思想;(三)审美活动与历史进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苏:张老师,您好!您作为文艺美学方面的专家,一直承担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文艺美学的教学任务。其实,我在读本科时就有幸成了您的学生.聆听了您讲的《美学要义》课。最近,我又听说您完成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实践美学论》。您能给我们的读者谈谈什么是新实践美学吗?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美学着重分析审美意识形态与一般意识形态的区别和差异。这个区别和差异有两个根据:(1)生产方式是诸多矛盾的统一体;(2)艺术用一般意识形态的材料表征生产方式的复杂内容。因此艺术传达出历史发展的丰富内容。除了过去和观在的关系,审美之维中还包括未来。关于艺术表征未来的能力,当代中国艺术是一个典型,它有两个主要特征:(1)审美幻象的叠合性;(2)扩大的对象化关系。据此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对象是审美幻象,它的内涵是现实关系的审美转换。  相似文献   

17.
18.
季水河先生的新著《新闻美学》建构的新闻美学体系将新闻活动纳入人类审美实践这一总体框架中来探索新闻活动本身所蕴含的美学意义,带来了美学学理的纵深层次的发掘,并从多维研究视角和传统超越上进行研究方法的创新,是实践美学开拓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审美价值理论研究》把邓小平的美学理论定位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系列上的审美价值理论 ,是一个很有新意、合乎实际的看法。把形成了系统、科学、具体的审美价值论体系的形式揭示出来 ,是其重要历史使命。深入研究被长期遮蔽了的价值和审美价值问题事关重大 ,又刻不容缓 ,本书在这方面的研究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20.
在美学理论呈多元化趋势的现今,美学原理教材如何能在学理上真正具有自己的创新与特色,这已经成了美学原理教材编写中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张法的《美学导论》以关学的基本问题来结构全书,体现出一种新的视域与编排方法;而其对关是虚体而又不离实体的现象学理解,则使教材对许多美学问题都作出更为通脱的理论阐释;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也使得这部教材具有一种智慧的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