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晋末宋初,陶渊明乃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作家。他以山水诗酒为乐,爱好自然。陶渊明嗜酒,一饮必醉,在他一生的性情、行事中,可看到魏晋名士的典型风骨。文章通过阐述陶渊明的诗与酒的关系,深层次揭示其饮酒诗之内蕴,并兼论中国文人与酒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陶渊明饮酒生活体现出对“道味”的追求,对“真”的回归,将肉体上的真上升到精神上的真,这种情趣决定了陶酒诗的情感内容体现在对生命的咏叹和对天真的高歌之上,同时也决定了陶酒诗的平淡风格,其诗中的酒味、醉境是冲和、平淡的。是一种物我无滞、物我一体的道境、玄境。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与李白,分别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几位诗人之一,他们之间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却都嗜酒,且诗酒不分。酒在其诗歌创作中是一种重要的情感介质,而其诗歌中渗透的"酒味"也折射出两位诗人精神内涵之异同。  相似文献   

4.
5.
陶渊明嗜酒,写酒,他用酒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自由的追求。这使得他的饮酒诗在不同的阶段有了不同的特点。而且,陶渊明的饮酒诗又与李白、李贺等人的饮酒诗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是把酒作为情感宣泄的催化剂,而陶渊明是把酒看做自然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从而促成了其真正隐士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与酒     
酒在陶渊明的生命历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在他涉及饮酒的诗作中能把握到三种意绪:感性愉悦、忧勤自任、逍遥自得。在饮酒中,诗人更多地流露出一种逍遥自适的心境。酒帮助诗人达成逍遥自得的生命境界,但起决定作用却不是酒,而是诗人“闲”、“静”、“远”、“虚”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人生态度,使得陶诗的风格有别于李白等一些以饮得名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陶渊明的田园诗,从真实的酒、虚幻的酒(即梦想中的世界)和文本意义上的半醉之言三个角度,详细分析了文学和酒的关系,它是诗人忘忧的需要,是其"猛志"的转化,更是陶诗鲜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以阮籍和陶渊明为代表,魏晋诗人开始有意识地以酒入诗并在"酒"意象上寄寓独特内涵和诗人的主体态度。阮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价值信仰、生命哲学共通,但是对酒的态度不同。从阮籍到陶渊明,诗与酒的融合经历了由形神分离到浑然一体的艺术自觉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涉酒诗有着独特的内容和特点。通过梳理和剖析,体会到其涉酒诗之"味"十分丰富:从表层观察,是酸辣苦甜之味的体现;从深层审视,它是人情味、政治味、社会味的反映。陶渊明在其涉酒诗中寄酒为迹,诗酒交融,诠释了酒与诗歌、酒与生活、酒与时代的密切关系,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隐逸诗是一种特殊的抒情诗,主要抒发诗人回归自然的独得之乐和对现实的不满情绪。陶弘景、孟浩然、王维和陶渊明均是隐逸诗作家中的典型代表,陶渊明堪称隐逸诗人之宗。  相似文献   

11.
鸟意象在陶渊明诗歌中蕴涵丰富的象征意味,与其人生转换、自然追求乃至其所处时代的魏晋精神均有关联。鸟之平淡质朴形象有助于陶诗深远意境之生成,达到借物自况、托物言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印象中,陶渊明是一位飘逸洒脱的饮者,然而实际上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酒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从他对饮酒态度的细微而不可忽视的阶段性变化中,我们看到了他曲折的心路历程,由此可以更充分认识到现实的艰难处境对他造成的巨大冲击,也可以更深刻地领会诗人身上那如同古希腊雕塑一样的“伟大”与“静穆”。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的饮酒诗在其去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酒与陶渊明构生了一种典型的诗酒文化范型。在《饮酒》之五中,诗人着意表现出了一种无所利念、无所欠缺的圆满之人生境界,也彰显出一个悠然、恬适的陶渊明。在宿命、时代、个人三重困境的交相羁束之下,诗人屡屡碰壁,几经反复,最终定心“自然”,守拙归真。在辞彭泽令后的二十多年里,酒成了诗人的最重要的伴侣,诗人“寄酒为迹”,借酒遣怀,精神也得以进一步超脱,个体在重重困境中得以不断升华,直至“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14.
史玉凤 《文教资料》2009,(19):11-13
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唐朝时期以九月九日为题材的诗歌数量众多,仅《全唐诗》中就达300首以上。这些作品对陶渊明典故的接受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既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又促进了佳作的产生。就创作场景而言,九月九日诗可以大致分为私人吟咏和宴会唱和两种类型。初唐时期九月九日应制诗中,陶渊明典故出现的频率较少,这与陶渊明诗歌与故事的消极基调有很大关系。私人作诗方面,崔国辅的《九日》出现了登高和菊的内容,并且也言及了陶渊明,说明陶渊明的故事已深入人心。在典故运用方面,唐代九月九日诗中经常出现的“东篱酒”“菊酒”等因素就是源自于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对陶渊明个人形象的接受上,进入唐代之后发生了从呼为陶征士的隐者和田园诗人形象,到称呼为彭泽令的变化,被描写成即使是担任官职,也要守住精神净土的人物。而在唐代九月九日诗,“陶渊明”这一形象常被用来比喻赠答的对方或作者自己,用以形容其志趣。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史上,农事诗最早出现于《诗经》,此后千余年罕见农事诗。很多文人受儒家"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的影响,一般都鄙视农事及其劳动者。直至魏晋陶渊明,他歌咏农村的风貌,描写农民的艰苦生活,以自我躬耕实践、情感体验表达了对农业的热爱与重视,其农事诗的历史地位备受重视。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在其诗中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包括固穷守节的贫士、清高孤洁的隐士、报国济民的贤士与勇士以及抱朴含真的农士,他善于运用最平实的语言创造出最不平凡的人物与诗歌。  相似文献   

19.
王绩堪称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先驱。本文通过对王绩咏酒诗的探索,反映出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强烈追求和向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诗人在仕途、事业上不顺利时所持的处世态度、人生观,进而从侧面揭示出隋末唐初时的政治面貌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20.
苏轼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酒"在他的诗集中频繁出现,其酒诗不仅表现了自身的各种情绪,还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探究其酒诗创作的原因,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受到传统诗酒风范的影响;二是由于其自身对酒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