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维度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和核心原则。从而完成"四个全面"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任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章主要从"以人为本"的起源和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以及坚持"以人为本"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三个板块进行阐述。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念对于指导中国的实践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蕴含着关于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未来社会治理等思想。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实践历经国家全能计划治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治理、科学发展之可持续治理和新时代现代化治理。制度建设是根本、发展经济是关键、核心价值观养成是灵魂、以人民为中心是宗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3.
从"外儒内法"到"依法治国"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途径。从"人治"走向"法治",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是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既吸纳了西方先进思想,又融合了中华文明的精华,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途径。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时代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更是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元理论"之一。国内外学术界在有关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研究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审慎思考。对核心范畴的解析、对话语渊源的追溯、对内容构成的阐释,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研究的基本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的当代意义,体现在提升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话语权、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整体性研究、强化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观建设、促推当前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逻辑视角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的百年理论成就及其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从而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把握,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理论研究任务。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百年行程中逻辑地依次发展出以革命性逻辑为主题的毛泽东国家观、以建设性逻辑为主题的邓小平国家观和以强国逻辑为主题的习近平国家观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一是注重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思维方式;二是注重时代特点和国情分析;三是注重将坚持"老祖宗的书"和"创造新的理论"相结合;四是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五是注重"走自己的道路"的主体性自觉等。  相似文献   

6.
国家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要谛,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指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的国家学说,从十个方面勾勒它对国家学说在新时代发展的主要亮点。《决定》深化了国家学说的内涵,拓展了它的外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国家长治久安、永葆青春的法宝。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的形成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治理的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文化滋养,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治理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中国走向新的发展的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把人民群众的希望作为政府的施政纲领,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营造一种有利的国际环境。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巨大。该思想把握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依法执政、立党为公与执政为民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总揽全局,统筹兼顾,以人民为本,注重社会建设,以和平共处、共享互赢的国家关系理念处理国家间的矛盾。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代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前进中的指导思想,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基石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国家安全观,在经历各个阶段的发展之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总体国家安全观"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继承和发展我国各个阶段"安全观"的集成与提升,同时对边疆治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中国边疆治理关系到国家整体治理的效应与效果,须在方针政策、制度保障、法制与法治3个维度上确立起主体框架。"国家安全概念"具有的双重二元性是实践发展的使然,也是在学术上进行学理分析的基础性工作,有助于对我国边疆治理的拓展研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这意味着理论产生于实践,又在精炼之后指导实践的过程。边疆治理与国家安全、平安中国建设等有着内在的强关联性,夯实边疆治理的基础,建构边疆治理体系,对实现国家整体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时代,社会实践结构的重大变化引发了对国家治理的新范式需要。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正是对这种新范式需要的系统性思考和战略性回答。面向绿色经济社会构建或走向"绿色现代化",该理念代表了党和国家对新阶段"为什么要实现绿色发展,实现什么样的绿色发展和怎样实现绿色发展"重大命题的新探索。围绕人民之治引领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构建、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形成了完整的内涵体系,达成了对超大规模社会的经济社会关系绿色化变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何以实现这一大国治理发展路径的规律性认识。从文化-文明、理论-实践和现代化-后现代化的多重逻辑审视,绿色发展理念具有导引现代化发展新范式、拓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新境界、发展面向未来新政治经济学以及供给全球合作治理新机制的时代价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征程上的这一新认识论、新发展观和新实践论,通过党领导下的体制创新与机制优化等制度路径及协同实践,必将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