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明 《考试周刊》2009,(22):213-214
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然而初中地理科目不是重要科目,地位也不是很高,学生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就会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2.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居里夫人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学习就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地理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地理,主动学习地理,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蒋芳宗 《课外阅读》2011,(8):225-225
中国卉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初中阶段,地理科目复杂难懂,想学好地理,必须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改变当前地理教学的低迷状况呢?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地理科目发展的今天,地理学科的地位较低,学生难以保持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就要利用非智力因素。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学习起来就会积极主动,乐此不疲。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乐学的目的呢?笔者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出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某门学科充满了兴趣,就会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从而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反之,学生就会被动地学习,事倍功半。在初中阶段,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地理这门学科是"副科",觉得可学可不学,也导致了部分地理教师妄自菲薄,失去了教学的热情,最终又使得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科更加感到无趣、厌倦。虽然现在地理已经被纳为中考科目,地理的教学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地理不被重视的情况还普遍存在。要改变以上局面,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其次,教师要对地理学科教学充满  相似文献   

6.
王忠林 《甘肃教育》2009,(23):63-63
乐学就是让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越学越有味,乐在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何以乐之,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能否乐学、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教的课有兴趣,才会乐意学习,教与学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皮娟 《家教世界》2013,(8X):162-162
<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任务重,地理学科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小,课程少,学生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充分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的学习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叶伸 《中学文科》2008,(4):108-109
兴趣对学生学习起积极作用,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不是负担,而是享受,地理教学才有效果。  相似文献   

9.
杨枝伟 《广西教育》2014,(17):115-115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在一个人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揭示了学习和兴趣的关系。生物是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科目,学生学得好不好,与学生对生物是否有兴趣存在很大的关系。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0.
华银 《成才之路》2012,(26):53-53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其实说的就是兴趣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一旦学习者抱有强烈的学习兴趣,那么所取得的学习效果自然也会更加理想。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通过兴趣的培养就能提升整个地理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热爱学习、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只有当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整个认识活动兴奋起来,促使他去追求知识,探索科学奥秘。因此,在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讲究教学艺术、手段和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学习哪一门课程,兴趣是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去进一步学习、探究、创新。  相似文献   

13.
实施兴趣教学之谋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静 《中学生物学》2007,23(8):13-14
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因子,兴趣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谋略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若能将其精髓运用于兴趣教学,将出奇制胜。笔者对二者的结合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林春 《福建教育》2007,(7):110-11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那么,怎样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践,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在教师的教学中和学生的求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兴趣教学成为教师关注、探索的一个重要话题。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让他们对原本陌生、离他们的生活较为久远、看起来枯燥无味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呢?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教师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就成为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人得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孑L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生动的语文课离不开学生浓厚的兴趣,语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兴趣,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对维护学生学习动机,促进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