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治·艾略特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具哲学思想的女作家。她善于通过艺术创作来阐明自己的哲学主张,并把这种哲学主张与道德思想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人本宗教”道德观,表现为对旧宗教迷信、虚幻、褊狭、虚伪等的批判与否定,对宗教博爱、宽容、克已等特点的肯定与推崇。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中止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权统治.如何重建已被破坏的政治秩序和文化秩序?有"文化怪才"之称的辜鸿铭根据当时国际、国内的社会发展情况提出了道德立国思想,主张以道德秩序、良民宗教、忠孝观念等重建社会秩序.这一观点对于今天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和世界和平的理想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宗教宽容思想是洛克对他所处时代的政治所做的回应,是他从理性、国家、社会安全等角度出发对宗教问题进行的阐释。洛克并没有局限于宗教宽容,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宽容原则问题,指出教会与公民社会在各自领域内宽容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英国光荣革命之前,因宗教改革而产生的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宗教矛盾与因社会发展而产生的资产阶级与在宗教改革中获利的土地贵族之间的阶层矛盾,为宽容和平解决方案的提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光荣革命中,天主教国王与新教国会之间围绕着接班人问题暂时搁置了宽容和平的方案,但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之间却达成了宽容和平。光荣革命之后,天主教徒、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各方逐步接受了宽容和平的思想,用宽容和平方案以化解各方矛盾,从而最终使得英国政府获得了英国社会中绝大多数阶层的支持,成为近代以来最为稳固的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5.
《追风筝的人》是近年来一部产生广泛影响的小说。伦理道德冲突是小说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从文学伦理道德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可以看出小说的作者卡勒德?胡塞尼成功地再现了阿富汗独特的伦理图景,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伦理困境的故事世界。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思想与行为不仅与普什图族根深蒂固的传统道德标准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而且受到民族、宗教、习俗等因素的影响,民族与宗教歧视对普什图人道德产生了巨大侵蚀作用。胡塞尔以温柔沉着的笔触主张对话、张扬宽容并追求和谐。而作家将抽象的伦理道德建设以小说这种通俗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显示了他对人类前途和福祉的关切,也彰显了文学作品为人类提供道德指引的社会现实功用。  相似文献   

6.
吴飞 《中国德育》2008,(11):92-92
洛克的《论宗教宽容》,是现代西方处理宗教冲突的基本理论依据。但新近发现的文献表明,洛克早年是反对宗教宽容的。本文将洛克对宗教宽容的几次讨论放在16、17世纪英国宗教冲突的政治背景之下,指出洛克前后期虽然主张不同,但都遵循同样的理论基础,即《第二篇政府短论》  相似文献   

7.
宪政是一个开放的价值体系和制度体系,它承认人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多元化,主张兼容并蓄。而宽容作为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它凝结着人类祖先世代相继的生活知识和政治艺术,它经过历史的蒸馏而沉淀于宪政中的共同内在精神。宽容存在一个从宗教宽容到宪政宽容的发展历程,美国的制宪运动使得宗教宽容精神上升到宪政层面,宪政蕴涵着宽容精神,当今社会应构建体现宽容精神的中国宪政。  相似文献   

8.
许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4):111-113,134
洛克的《论宗教宽容》批判了当时英国国内出现的政教不分以及教派之间互相迫害的状况,主张政教分离和信仰自由.从政教分离与信仰自由两个方面对《论宗教宽容》进行解读,从而剖析作者的宗教宽容思想.  相似文献   

9.
宽容心:道德教育的必修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多元化、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宽容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文化上,都体现了它越来越高的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呼吁宗教宽容、文化宽容、政治宽容与社会宽容.同样,宽容心的教育也在当代德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宽容--从对社会的要求到个体必须具备宽容精神,人们已经把宽容作为对现代社会人的基本要求.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宽容心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宽容心的培养,阐述了宽容之心在个体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比较的宗教学研究为宗教间合理解决彼此矛盾、冲突,有效地进行宗教对话,提供了理论前提。开展宗教对话,有利于各宗教文化和平相处,以期达到一种宗教和谐,同时也给民族和平、世界和平提供了一种理论导向。反之,宗教现实问题一再为宗教研究提出了方向和任务,促使宗教研究切实为社会现实服务。这条规律的提出有助于我们有意识地去把握宗教研究方向,切实为宗教和平乃至世界和平做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宗教对话是当代宗教和平与世界和平的重大问题之一。厘析云南多元宗教对话模式的时代嬗变,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边疆稳定、宗教和平与世界和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伦理道德实践中,道德宽容已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对道德宽容的理论根据、基本内核、实现机制等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对道德宽容的全面正确理解,从而推动道德宽容的社会实践,彰显道德宽容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道德宽容在道德建设实践中已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其核心主要包括道德自由;不干涉及尊重权利原则;实现公平、正义、合理的道德秩序。其存在对谅解人性弱点、包容多维世界、和融多元文化、呵护道德创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道德宽容是有合理限度的。只有确立道德宽容的限度标准,把握好道德宽容的适度界限,道德宽容的终极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4.
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研究社会和认识论的哲学家。宗教宽容是17世纪欧洲热门的话题之一。宽容在洛克的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1685年,他写下了第一封论宗教宽容的信,在这封信中,洛克提出了他对宗教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新的理解:政府不应关心灵魂的事;教会赢得人们信仰的唯一途径是通过说服而非暴力;暴力不是拯救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5.
宗教道德的社会功能二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道德是宗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于宗教教义、教规、仪式、制度等等之中,与宗教发展共生共存。宗教道德为宗教信众信仰和遵循,成为宗教信众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对人类的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与功能作用。本文通过对宗教道德仪规及宗教道德思想的陈述,指出宗教道德社会功能具有二重性,对信众和社会既具有积极性的社会功能,也存在消极性的社会功能,并由此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正确对待宗教道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正确利用宗教道德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依据人不可侵犯的自然权利和人类理性的局限,洛克主张宗教宽容.基于世俗与神圣、公共与个体的区分,洛克将宗教归之于个人的权利和理性选择,使之成为个人的、私人的问题,进而提倡政教分离,以便公共的政府不干涉属于私人的宗教.宗教成为个体的选择之后,洛克面临的问题是社会的德性基础何在、社会如何整合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自由主义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切尔诺夫是俄国社会革命党的理论家。他的社会学说坚持以人为本,把经济、政治、法律、感情、宗教等看成影响人的一系列因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切尔诺夫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工业经济方面的创造性,但同时否定了它在农业和道德领域的作用。从人道主义出发,切尔诺夫主张以劳动为原则,在合作社与辛迪加的基础上,建立民主共和国。由于切尔诺夫忽视了传统宗法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关系背后道德伦理和宗教伦理的区别,以道德伦理替代宗教伦理,引发了秉承两种不同伦理的社会混战。社会革命党也成为这场混战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8.
信息之窗     
师德目标的三个层次1.师德理想。对教师专业行为的最高要求是师德理想。这种师德理想体现了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即师德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师德理想体现着教育专业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给教师确立一个个人职业道德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不懈追求的终极目标,激励着教师形成高尚的职业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师德理想是“应该以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以集体精神的、道德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经济的进步,以及以对人权和基本自由极大尊重的谆谆告诫为目标;将最主要的注意力集中于教育对于和平以及对于各民族、种族或宗教集团间的了解、宽容和友…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16~19世纪宗教宽容与信仰自由的历史作一简单回溯与梳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宽容与自由并没有严格界限。在向个人宗教良心自由的目标迈进时,某一教派集体得到宗教宽容乃是必经步骤。在教派纷争的宗教改革时期,“教随国定”,即某一诸侯可以决定该国臣民的宗教派别隶属,曾经是挣脱宗教专制的积极成果。它随之被“一块土地,多种信念’的现代法制精神代替。对某些教派的特殊宽容被对一切宗教的宽容所代替。  相似文献   

20.
在乔治.爱略特的小说中,对宗教题材的关注,是贯穿其作品的一条主线,为实现她的宗教理想,她主要是采用了一种道德劝诫的方式。具体而言,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从爱与宽容的基础出发,坚持善恶相对的观念,对人性寄予深刻同情和理解;通过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者的对照,宣扬博爱、宽容的宗教精神;强调“后果论”,惩恶劝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