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噪声污染 ,一向为人们所深恶痛绝。然而 ,科学家们却能变害为利 ,让噪声为人类服务。1 噪声施肥 美国科学家丹卡乐森 ,发现某些农作物受到噪声刺激时 ,其根、茎、叶表面的小孔会扩张到最大限度 ,因而容易吸收肥料。他让试验田里的西红柿3 0余次处于 1 0 0dB的尖锐汽笛声中 ,同时进行施肥和喷洒营养物。西红柿竟结出 70 0多个 ,而且比一般西红柿大 1 /3左右。他还发现 ,噪声对土豆、芝麻、水稻的生长有利 ,而且能提高产量。2 噪声除草 科学家们发现不同植物对不同波段的噪声敏感程度不同。根据这个道理 ,科学家们制造了噪音除草器。它…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噪声有其独有的长处和妙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的奇思异想,研制和开发了不少新型的发电方式,令人耳目一新.现摘编数则,供同学们欣赏.1.噪音发电.噪音已成为危害社舍环境的一大公害,但它和其他废物一样可被利用.英国科学家设计制造了一种鼓膜式声波接收器,这种接收器能把收集到的噪声声波输入声能变换器后,便可发出电来.2牛粪发电.美国新近建成了一座以牛粪为燃料的商用发电厂.该厂装机容量为17000千瓦,由蒸汽驱动汽轮机组发电,冬小时燃烧牛粪40吨,可提供15000千瓦时的电能。牛粪燃烧后的渣上还可出售,作为铺路、肥田和污水吸附材料用.3…  相似文献   

4.
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不仅知道知识的内容。还要知道形成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为达到这一目的.在物理教学中应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噪声,是一种声污染,一向为人们深恶痛绝。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噪声也不那么可恶,只要合理利用,它们还能为我们造福。噪声施肥美国科学家丹卡尔森发现,某些农作物受到噪声刺激时,其根、茎、叶表面的小孔会扩张到最大限度,因而容易吸收肥料。他让试验田里的西红柿处在尖锐的汽笛声中三十多次,同时对这些西红柿施肥和喷洒营养物,结果竟结出700多个果实,而且比一般西红柿  相似文献   

6.
★噪声发电:英国科学家根据在一定条件下,当声波遇到屏障时会转化为电能这一原理,研制出了鼓膜式声波接受器。这种接受器与共鸣式声能把放大器和声能转变器相连,就可将收到的噪声转换为电能。★噪声增产:英国科学家丹卡尔森发现某些农作物受到某种噪声刺激时,其根、茎、叶的表面就会涨得很大,从而增加了农作物吸收肥料和养分的能力。丹卡尔森用汽笛向试验地里的番茄发射100分贝的噪声30多次,经噪声试验的番茄结的果实比一般地里的既多又大,总产量增加了9倍。★噪声除草: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波段的噪声有不同的敏感度,而且噪声还能控…  相似文献   

7.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近年来也成为儿童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儿童用科学家那样的工作方式学习科学是儿童科学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人们的一个重要追求。我们想让儿童经历科学家那样的工作方式,为儿童体会科学的本质、领悟科学的真谛、了解科学家的精神与品质奠定最初步的感性基础。在幼儿园教育阶段,老师们在反复尝试和研究这种学习与教学方式、不断反思自身实践的同时,还要及时关注、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的实践和研究成果.才能更快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噪声的利用     
谁都知道,噪声对于人体健康极为有害。但不少科学家改变了固有观念,利用噪声来为人类生活服务,并已取得可观的效果。噪声熟果美国科学家发现有些农作物在受到某种噪声的刺激时,其茎、叶表面的气孔张开,便于吸收营养物质。科学家曾对西红柿进行了30多次实验,他们用100 dB的尖锐汽笛声作噪声源,同时施以肥料和微量元素。结果,西红柿的产量提高了数倍,而且果实比一般的要大30%。  相似文献   

9.
方维华 《物理教师》2000,(10):11-11
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活动与科学家的创造活动相比较,两者有着相同的本质和相似的规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目标,以人们的认知过程为主线,将科学家的原发现过程,从教育和教学的层面进行适当的剪辑和编制,让学生追根溯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再发现过程”或“亚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在教学结构上,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将启发、阅读、探究、点评、总结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一个提出问题、实验探究、总结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同学.你一定听说过引下“上帝之火”的富兰克林,由“蛙腿抽搐”发明电池的伏打.今天.让我们在科学家的引领下走进电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夜空为什么这么黑太空中为什么黑得让人看不见?科学家有几种说法,其中有人猜测可能是由于宇宙间有隐形的黑暗物质.天文学家已经利用夏威夷凯亚山上天文台最先进的望远镜和超灵敏电子摄影机,证实了这个推论.科学家发现,一个远方星系发出的光经过一个星团时,竟然受到...  相似文献   

13.
宁静益智──实践证明,生活在宁静、柔和环境中的孩子智商较高,而一个噪音充斥的天地则是智力发育的障碍。高强度的噪声可以在数小时内损害大脑细胞,如果持续两天,与耳朵连接的神经细胞即开始萎缩甚至死亡。因此,让孩子尽量避免各种噪声的干扰,有利于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颜色益智──颜色不同,对人的心理与生理的影响也不同。红色使人感情活跃,绿色可缓解心理矛盾,米黄色使人宁和,而紫色或黑色使人压抑,灰色令人消沉。当人的心绪不畅时,不妨选用适宜的颜色进行调整,科学家称其为颜色疗法。   和睦益智──家…  相似文献   

14.
刘广勤 《中学理科》2006,(12):77-77
所谓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去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过程的心理感受.探究的实质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可见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探究教学不能完全等同于科学家的探究.下面是我对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噪声究竟有哪些危害?如何控制呢?下面向同学们作简单介绍.一、噪声的危害1.噪声能引起耳聋健康人耳的听觉下限为0分贝,即对10分贝以下的声音就能听见.长期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里,听力就会受影响而不能恢复正常,这时听党器官已发生病变,产生了永久性的听力下降,即听阈上移,这种现象称噪声性耳聋.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次到20000次,而对频率为每秒1000次到400次的声音最为灵敏、而噪声性耳聋的特点是对频率为每秒4000次的声音的听力首先下…  相似文献   

16.
噪声的作用噪声一向为人们所厌恶。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能利用噪声造福人类。噪声除草科学家发现,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感程度不一样。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制造出噪声除草器。这种噪声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前萌发,这样就可以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噪声诊病美妙、悦耳的音乐能治病,这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噪声怎么能用于诊病呢?最近,科学家制成一种激光听力诊断装置,它由光源、噪声发生器和电脑测试器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它先由微型噪声发生器产生微弱短促的噪…  相似文献   

17.
噪声的妙用     
一提到噪声,同学们肯定都会对它深恶痛绝,因为它是社会环境的大敌。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噪声也不那么可恶了,只要合理利用,它们也能为我们造福。噪声武器我们一般生活在30分贝左右的安静环境里,如果超过这一标准就会影响人们的睡眠和休息,破坏人的神经细胞,引发各种慢性病。于是,一些国家将噪声用于战争,制造出各式噪声武器。如声束枪、噪声炸弹等。这些武器能使敌方战士丧失听力,或者让他们的身体失去平衡和方向感,而不会对己方的设施造成破坏。噪声诊病噪声不是致病的吗?怎么能用来诊病呢?原来,科学家制成了一种激光听…  相似文献   

18.
网友们这样评价这位科学家:“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10,(12):48-49
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一直是各国科学家热议的话题。英国科学家宣称.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人类将面临自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为了拯救多灾多难的地球。科学家们设想出了许多“怪招”.快来看看这些让人啧啧称奇的招数吧。  相似文献   

20.
噪声无处不在,它对人们的影响和危害人所共知。那么,噪声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吗?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利用噪声也能造福人类。1噪声除草:不同植物对不同波段的噪声敏感程度不同。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研制出了噪声除草器,它发出的噪声能够使草种子提前发芽,以便在种植农作物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2噪声施肥: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西红柿、土豆、芝麻、水稻等农作物受到噪声刺激时,其根、茎、叶表面的小孔会扩张到最大限度,因而容易吸收肥料。所以在农作物受噪声刺激的同时,进行施肥和喷洒营养物,这样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并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