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与内化。人是有一定情感的,对事物都有自己的喜恶。人们对事物的喜恶程度严重影响了其对事物的认知。人若是对一事物喜爱,认知速度就加快,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与成就感,成为一种享受;相反,就是痛苦,是浪费时间,消耗生命。  相似文献   

2.
遗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他是西藏军区的一名汽车兵,更是个英雄,光军功章就得了好多枚。他有个甜甜的梦,就是能有个儿子或女儿,可以替他陪陪妻子。妻子自打五年前和他结婚后,就一个人孤零零地待在家里,作为丈夫,他内心很是愧疚,好在这个梦就要实现了,妻子已经有了身孕,快要临产了。想到就要有个可爱的小生命喊自己爸爸了,他的心真比喝了蜜还要甜。  相似文献   

3.
元认知就是个人在对自身认知过程意识的基础上,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简单地说.元认知就是认知的认识。元认知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当代发展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婴儿呱呱坠地时,他就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对适当强度的客观的事物如光、声等有所反映,但他却不会评价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只有到了小学,才开始有零星的、肤浅的元认知知识。  相似文献   

4.
政治辨析题的划分类型,同学们恐怕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高二哲学《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一课中,揭示了理性认识的三种思维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具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判断是对某一客观事物的情况有所判定(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事物有什么性质,事物之间有什么关系,没有什么关系,人的认识需要对它有所断定。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任何判断都或者是真的,或者是假的,如果判断所肯定或否定的内容与客观现实相符合,这个判断就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前提)得出一个新判断(结论)的思维形式,推理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推理的前提是否正确;第二,是否遵守推理规则;第三,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5.
小曼给老公出了一个题,题目是:请你在纸上写出五个对你最重要的人,然后每次划掉一个人名就意味着将他从你的生命中剔除,最后剩下的就是你最离不开的那个。这个题目的深意是,一个人最终离不开是你的伴侣。小曼出这个题给老公时,想用它唤起他心底的爱与愧意,但赵柯只是伸出手指默默地数了数就翻身睡觉去了。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那他什么违背天良的事都干得出来,而他最终也必定要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甚至会搭上生命。文中的道德家“十分看重诚信的价值”,是十分明智的。因为诚信乃是一个人立身之本,一个不讲诚信的人,一定不具备高尚的品质和美好的人性,他必定会为害社会,为害他人,而最终也为害了他自己。小说中讲述的这个故事颇为发人深省:那十个死囚中有五人听了道德家的叮嘱,未打开纸包,证明他们是守诚信的人,因而重获新生,这是诚信的力量挽救了他们的生命;而另五个死囚由于不守诚信,擅自打开了纸包。“于是人…  相似文献   

7.
成长与体验     
朱李平 《家庭教育》2014,(9):M0002-M0002
一个人生命的全部,就是他一生应对所遇到的人事物的经历,就是在这些经历中获得的全部体验:遇见许多人一一好人坏人恩人仇人亲人友人情人同学老师同事领导同乡邻居等,每个人都会深深浅浅给你一点影响;做过许多事——小事大事易事难事平常事重要事尴尬事顺心事成功事失败事等,每件事也都会多多少少留下一点经验;接触过许多物件——与衣食住行康乐育生老病死学习工作休闲有关的东西,每一样东西也都会与你发生相应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  相似文献   

9.
我是小液泡     
在儿童眼里,小狗和他一样会思考,小树也和他一样知冷暖。他会与小板凳聊天,向布娃娃说心里话。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这样一个“泛灵化”阶段,即把一切无生命的事物看成是有生命的,把动植物看成与人一样具有意识。儿童喜欢将别的事物与人类比,拟人化思考对他们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拟人类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赋予没有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叫拟人化;一种是把自己想象成那个无生命的事物,又叫亲身类比。  相似文献   

10.
王立娜 《成才之路》2013,(25):36-36
人在认知过程中,会先认知事物的表面形式再认知事物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他所认知的事物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不同的人因其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对事物的认知会产生偏差,这就是社会认知偏差。社会认知偏差这条暗流,同样侵蚀着一座座美丽的象牙塔。比如某大学生伤熊事件、马加爵事件,为什么这些事情会发生在接受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  相似文献   

12.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说:“如果将人看做一棵树,学习力就是树的根,也就是人的生命之根。”我们评价一个人在学习上是否具有学习力,不是看这个人在学校时的成绩好坏,也不是看他的学历有多高,而是要看这个人具有多强的学习力。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讲过去的事情,内容十分广泛,头绪多,线索多。要了解过去的事情,千头万绪抓什么?自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历史的主千,这是至关重要的。“五要素”学习法就是要抓住五个方面的东西: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评价。 历史上无论什么错综复杂的事件,都离不开上面的五要素,因为任何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有一定的历史人物情况下发生的(我们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也都或大或小对当时和以后的历史发生着作用与影响。“五要素”正是事物发展的正常法规,普遍法则。 “五要素”学习法,可按宏…  相似文献   

14.
新的发明和事物在不断地被人类创造,新的思想和概念在不断地形成,这一切都需要新词采反映,而新词的命名需要有一定的依据,这就是词的理据。词的理据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反映同一事物的词在不同民族语言中有不同的理据。维吾尔语对事物指称的依据是语音、形体、感知、语义和语法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很久很久以前 ,在三峡的源头有个平原 ,那儿座落着一个只有上百户人家的小村庄。一天 ,当樵的尸体被村人发现时 ,这个小小的村庄沸腾了。樵是村里的青年 ,是村里第十九个冒险去三峡 ,第五个遇难的人。樵要好的朋友尧站在一旁 ,很伤心。他恨 ,恨这条大河———三峡。是它 ,吞噬了五条宝贵的生命 ;是它 ,一次又一次的给村里人带来悲痛 ;是它 ,使村里人与世隔绝。“我们一定要征服它。”他默默地想着 ,一个奇怪的念头占据了他的脑海。夜已深 ,人已静 ,在朦胧的月光的照映下 ,他默默地对妻子吐露了自己的想法。妻子一听吓得惊呼 :“不行。你疯啦…  相似文献   

16.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就表明他在注意这个事物。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观察、记忆、学习、思维、想象以及动作技能的掌握、机械的操作等活动中,都必须有注意参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而错误和事故则往往与活动中不注意有一定关系。有了注意,人才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深入考虑一定的问题,把要解决的问题保留在意识的中心,有  相似文献   

17.
独语是个体陷入自我精神反思的一种心理结构,它展示的是个体有关生命和存在的感知。独语者在一个完整封闭的时空结构中,完成个体的深层生命体验和了悟,反之,也正是他灵魂深处的生命感知照亮了这特定的时空。  相似文献   

18.
正人人都有最合宜的位置□周国平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不是看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是看自己是否真正感到快乐。我相信,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时就给他准备好的,只等他有一天来认领。我还相信,既然这个位置仅仅对于他是最合宜的,别人就无法与他竞争。如果他不认领,这个位置就只能是浪费掉了,而并不是被别人占据。我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念,是因为我相信,上帝造人不会把两个人造得完全一样,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动画电视剧《火鸟》通过系列故事对人的生命进行思考,从原始部落追求永生的梦碎、未来社会机械的身体、侵害生命带来的轮回惩罚、利用信仰追求永生并最终通过神话实现永生,表达了"不会终结的事物,那便是生命,生命最初就是永恒的"观点,显示出追求永生的主题向度。作品塑造了"火鸟"这一新的带着璀璨神采、跨越时空的神话意象,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论,旨在提高教学。胡军哲为这个争论进行了教学实践,因此我们把他的文章排到“教学研究”栏。大家在争辩中受到启发,思考问题,目的就达到了。陈杰的这篇文章很诚恳,像个老大哥。虽然这个讨论只有几个人参与,但文章有不少人细读。今年8月中旬,在西宁召开的全国历史教学年会上,西北师范大学的姬秉新教授见到本刊主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第8期的头两篇文章(指戴加平和李翰的文章)我看了两遍,有水平。这可能代表了部分读者的反映。在西安与特级教师郭富斌交谈,他也关注这个讨论,并说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当即约他出手,文章下期刊出。下一篇广西师大李庆忠老师的文章,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到此为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