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读《教育文摘》今年第三期关于《光明日报》去年12月25日《“择校热”为何高温难降》一文,很受启迪,甚感将问题的症结归之于“三个利益主体如何权衡”这一点,是抓到了点子上,但略觉美中不足的是,虽触及症结,却来深追症结之源,由是也就未见所开治病的药方若何了。  相似文献   

2.
@刘在花:据报道,从今年起成都建“新优质学校”缓解“择校热”。这不仅有利于打破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面,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且也能抚平长期以来萦绕在人们心头的“择校热”之痛。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择校热”之风依然盛行,甚至个别地方愈演愈烈,此举措为推进教育公平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3.
近日,湖北省人大通过《湖北省义务教育条例》,以法规形式破解“择校热”难题。《条例》规定,在全省推进小班教育,逐步实现按小学35人以下、初中40人以下编班;建立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制度;县级政府应向社会公布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招生人数;学校应按照招生范围对口接收学生,招生办法和新生名单等信息应向社会公...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师》2011,(17):14-15
<正>《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市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全域成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缓解义务教育"择校热"。一、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主要措施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以资源合理配置为核心、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凸显的现状佚名老百姓之所以呼唤公平教育,是因为教育不公。我国教育目前存在的两大痼疾,第一个是行政性垄断和行政化管理,第二个就是教育资源的配置严重不公平,明显向挂牌的重点学校倾斜。义务教育阶段办重点中学,事实上造成了公民受教育权的不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甘肃省A区"择校热"的现象,指出教育资源不均衡、家长从众攀比心理严重、教育规章制度不完善是造成"择校热"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择校热"出现的危害,以期能够寻找解决"择校热"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择校热"凸显教育领域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以及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固有矛盾。民办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筛选、配给和领先效应引发了教育不公平,其治理过程面临着复杂的问题情境、牵涉多方利益并受到相关者的阻挠,需遵循一种综合化思路:公办民办招生入学与质量提升双同步,校际资源调配与政府财政支持共推进,择校乱象规整与理性选择指引相结合,应试竞争缓解与人才观念变革齐考量。  相似文献   

8.
马龙华 《师道》2007,(5):24-24
2006年暑假,沈阳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将市内5个中心区确定为均衡发展实验区,并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划分了49个“大学区”。2006年秋季开学后,该市启动教师定期交流,5个区共2055名中小学教师存本学区内实现交流,占教师总数的15%,其中,1958名教师为“人走关系走”。据介绍,如此大规模的实质性交流,在全国也属首次。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流动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江苏省公布《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意见稿》,其中规定教师在同所学校任职不能超过6年。这样极具轰动效应的教师“流动制”,就是剑指这些年深受诟病的“择校热”,目标就是通过均衡配置教师资源来实现教育公平。该意见稿一经出台,便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热议。从实行教师“流动制”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角度来看,讨论这一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择校风愈演愈烈。而择校的背后折射出了教育不公的社会现实。文章从择校带来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入手,进而提出降低"择校热",促进教育公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潘小本 《江苏教育》2011,(11):48-4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把优质均衡作为义务教育近十年发展目标.义务教育均衡化已是人心所向,势在必行。几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这方面已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采取了集团办学、建立校际联盟、撤并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教师对口交流等多项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虽然均衡化不是搞削峰填谷式的简单平均主义,但从近几年我校(江苏省金坛市第二中学)并入两所薄弱初中的情况来看,学校已在诸多方面面临严峻挑战。生源由原来的有选择(择优、择校)地录取学生,到现在的就近入学,划区招生;师资由过去的选调教师,到现在的轮岗、撤并教师大量流人,不但补充不到优秀教师,还不可避免地进来部分“问题”教师。  相似文献   

12.
择校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义务教育阶段改革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学术界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但仍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局面。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这是不争的事实。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与人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导致了我国目前择校风盛行。试从分析"择校热"现象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择校热"与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缓解"择校热",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择校热”在中国社会兴起。1986年,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小学、初级中学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丙次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相似文献   

14.
郭会桥 《成才之路》2010,(6):I0011-I0011
由优质小学或初中牵头.设立试验“学区”。通过学区内教育资源共享、师资交流等方式.打破学校间的“围墙”,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校均衡发展.遏制“择校热”。  相似文献   

15.
冯桂英 《师道》2011,(3):13-13
媒体报道,上学期,武汉市教育局规定,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男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下、女教师年龄在45岁以下,连续工作满6年的,原则上将换一所学校任教。往年,该局对“换校”一直是提倡和鼓励,但现在,这一政策作为硬性指标和要求,对执行“打折扣”的,将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等,以确保教师交流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每个适龄儿童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本是一项公益事业,理应为所有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然而,在当今社会,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挖空心思攻关“名校”。  相似文献   

17.
推进“小班教育”,公办校不得跨范围招生,不得为选拔学生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不得将各种学科竞赛成绩、考级证书等作为新生入学和编班的依据。近日,湖北省人大通过《湖北省义务教育条例》,以法规形式破解“择校热”难题。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择校热"得不到有效治理,演变成一种社会问题,各界都把它归因为择校背后的利益链——政府、学校及其家长或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实现择校热背景下的政府、学校、家长的互利共赢,需梳理教育产权制度下的利益主体及其关系;分析择校热背后的教育产权制困境;建立政府、学校、家长三方制衡的正和博弈的产权制度。切实维护受教育者的权益,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谢钢 《今日教育》2010,(4):11-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认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奋斗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时间上讲,  相似文献   

20.
每年5、6月,“小升初”都是个热门话题。这是许多城市小学六年级学生及家长最烦恼、最纠结的一段时间。尽管有关各方、一些地区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极大努力。从最初统一考试,到后来渐次推行就近入学、电脑派位、推优入学等多种方式,力图使学生和家长有更多的选择。但“择校热”非但没有从根本上有所缓解.甚至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