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丽丽 《文化学刊》2009,(4):136-140
近代知识分子的概念与中国传统读书人的概念是有着较大区别的。但是近年一些著作中,习惯用近代知识分子的概念解释中国传统的读书人——“士”。针对晚明时代“士”从事的职业变化讨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形成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即只有“士”脱离了传统仕途,取得独立的生存职业,才有可能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变。晚明时代这一转变已经隐然发生了。  相似文献   

2.
晚明研究正全方位展开 ,但将有关研究自觉整合成全方位的晚明社会图景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最近的历史研究、尤其是文学史研究中 ,“晚明”越来越清晰地被描述成一个转型的历史时期。提到晚明 ,人们想到的关键词是商品经济的繁荣 ,是好货好色、逾礼越制、以情反理、个性解放 ,以及《金瓶梅》、小品文 ,等等。毫无疑问 ,这些景象在晚明社会确实很突出 ,也可以说是晚明与其他时期不同的鲜明特征 ,有充分的理由予以重视。但当晚明的上述面貌突出到了几乎遮蔽其他并非不重要的现象时 ,我们是否也不知不觉地离开了历史的本真呢 ?在我看来 ,依照…  相似文献   

3.
李贽和公安三袁都是晚明文坛上的健将 ,他们所提出的“童心说”与“性灵说”在理论上自成体系 ,对晚明文坛产生绝大的影响。按通常说法 ,“性灵说”是在“童心说”的影响下产生的。本文则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并从李贽与三袁的交往、两说的同与异、合与分等方面加以论证。是晚明启蒙大潮萌动的文化背景直接催生了这两种学说 ,它们之间的同中有异证明了 :晚明文学创作与理论呈现着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关于自己所研究的时段 ,我通常使用的说法是“明清之际”、“明末清初”而非“晚明”。在我看来 ,“晚明”与“明清之际” ,不仅所指时段不尽重叠 ,且论说者的“问题意识”往往也有不同。“一个朝代的终结”与“易代”、“鼎革” ,确也是不同的“历史画卷”。易代、鼎革过程中的故事 ,往往并非就是此前故事的简单延伸。易代引发的社会、政治动荡 ,足以造出平世梦想未及的故事 ,造出特殊、特定的人物类型 (如遗民、贰臣 )。我的兴趣确也在此种“危机时刻”世相、士相的特殊性。台湾中研院文哲所有过一个研究“世变中的文学世界”的主题计划 ,…  相似文献   

5.
从文献学角度看国学研究的新起点刘跃进所谓“国学”,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关于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态度以及现在谈论国学研究的意义,涉及的问题相当多,范围也很大,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就学术层面而言,我个人觉得,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就...  相似文献   

6.
晚明社会变迁这一课题 ,是一个颇具魅力的课题 ,究其原因 ,就在于晚明社会的深具魅力。从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正式提出 ,到 5 0年代以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持续探讨 ;从中国社会明清停滞论 ,到中国近代化、现代化问题 ;半个多世纪以来 ,这些中外史学界讨论最热烈的重大问题 ,无一不涉及晚明社会研究 ,换言之 ,晚明社会研究关系到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变迁 ,在探讨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启动和障碍时 ,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近些年来 ,关于现代化和全球化的研究已经形成社会科学研究新的热点 ,受到中外学者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因缘述略 ]冬寒之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明史研究室与《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召开了一场名为“晚明社会与文化变迁”的研讨会 ,聚集了京津地区从事明代研究的文史哲各路专家。筹措这样一次会议 ,其一般性的意义应当是很明确的 ,即借此际会 ,对这几年来晚明研究的进展与得失做一学理的反顾 ,及让原来分割在不同专业区域的学者能有机会聚在同一围场上 ,交流自己的研究心得 ,进行不同侧面间的对话。多年以来 ,晚明研究一直牵动着学术界的视线 ,对之的探讨多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人性解…  相似文献   

8.
文化分层是社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对此进行研究 ,有助于我们深入到具体的文化环境中 ,从而对文化现象有真切的了解。本文以明代的一个特殊士人群体———山人———为研究对象 ,通过山人名号的考辨 ,生成原因的分析 ,阶段性演变过程的描述 ,行为与心态的分析 ,以期对明代文人文化的发展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山人是明代社会的特殊产物 ,在社会的挤压下生存 ,是一个典型的依附性群体。晚明山人成功地将“自适”转化为“闲适” ,这种向内转的文化趋向代表了彻底的世俗化 ,最终消解了晚明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9.
据史实以立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黄遵宪》读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黄遵宪》,是郑子瑜先生1985年5月1日在北京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宣读的长篇论文,现收录于《郑子瑜学术论著自选集》。全文论述了晚清爱国诗人黄遵宪在建设中国新文学方面的历史地位及其在思想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的开路作用,并梳理了黄学研究的脉络,在剖析多家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作者的创见。现专就文学革命中的文体革新问题,抒发个人的一点读后感。关于我国现代文体革新问题的研究,历来多重在“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并以之作为文学革命的起点。对于晚清时期所预行的“新派诗”,“新文体”,因其变革的不完…  相似文献   

10.
晚明童心说之学术渊源及其与佛学的关系黄卓越晚明时期,中国传统思想再次遭遇了重大的结构性变迁,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王阳明发动并漫及整整一个多世纪的儒学革新运动。运动的产生固然与社会生活之变动及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旧理学之积弊日深有关,但由其理论的组成形式看,...  相似文献   

11.
对泰州学派的研究亟待加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 ,明代特别是晚明思想的研究十分活跃 ,出现了一批涵盖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 ,我们对明代社会的广阔画面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但目前的研究仍多是各个学科分门别类地进行 ,学科间的壁垒没有打破 ,联合不同学科攻克大题目的机制尚未形成 ,存在一些研究上的薄弱环节。比如 ,我们对泰州学派的认识和研究就很不够。泰州学派 (姑且称为“学派”)是明代思想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自王艮创立以来 ,以“百姓日用即道”为标揭 ,中经王襞、徐樾、颜山农、何心隐、罗汝芳、焦、周汝登、陶望龄等的播扬 ,在明代思想史上发出前所未有之声光 ,…  相似文献   

12.
正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在展开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中基本上是在中国自身的文化范围内展开的,但从晚明后中国的知识和思想已经传播到西方,同时,西人对中国典籍的翻译和研究开始使中国的古代思想和知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一个形态:中国学术和思想展开的空间大大扩大了,开始以一种世界性的学问在全球展开,走出了以前的东亚汉字文化圈;从事中国学术和思想的研究者大大扩展了,汉学家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无论是传教士还是专业的汉学家。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变迁引发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促进社会变迁 ,两者互动。在晚明也不例外。人口是社会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在社会变迁中 ,人口动态至关重要 ,绝对不可忽视。“当我们从政治经济学方面观察一个国家的时候 ,我们从该国的人口、人口的阶级划分、人口在城乡海洋的分布、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布”等等开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 ,第10 2页 ,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 )。观察一个国家需要了解人口状况 ,研究社会变迁更应关注人口流动。中国古代以农立国 ,社会的主体是农民 ,人口分布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 ,输出人口的地方是农村。人口流动的总趋…  相似文献   

14.
明朝人生活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 ,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的社会 ,是以极具变化为其特征的。若将其置诸“社会流动”与“都市化”等范畴下进行考察 ,其时代的特殊性就更容易显现出来。换言之 ,晚明社会是一个转变过程 ,举凡人口的持续增长 ,经济的货币化和多样化 (诸如农村的商业化 ,定期集市和小镇的激增 ,作物的专门化 ,手工业的发展 ,以及国内地区性贸易市场的形成 ) ,社会流动的增长 ,租佃制与经济竞争的展开 ,以及政治秩序的集权化与系统化的互相联系 ,无不显示出它与前一时代本质上的不同。通过学术界多年的研究努力 ,无疑已经显示 ,16世纪…  相似文献   

15.
何谓“文化”?好比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对“文化”也许就会有一千一种不同的理解。这是一个如此宽泛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晚明民间力量的壮大和活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时代 ,中国社会和文化曾发生深刻的变化 ,对此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民间力量的壮大和活跃 ,就是晚明社会变迁的重要表现之一。当时民间力量增强的迹象在许多地区都可以发现 ,但以江南地区表现得最为显著和强劲。所谓“民间” ,也有人称之为“民间社会” ,是指不在政府直接控制之下的生活空间和社会秩序。但必须注意 :其一 ,“民间”与“国家”之间并不存在明晰的组织边界 ,二者也不是截然分立的封闭领域 ,民间并不排斥 ,有时还主动诉求国家权力的介入 ;其二 ,构成“民间”之主体的“民”并非仅指普通民众 ,也包括活动于“民间场域”的…  相似文献   

17.
生态美学--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4年,在生态问题日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热点的形势下,中国学者提出了“生态美学”这一崭新的美学观念。许多中国理论工作者从生态文艺学、文艺的绿色之思、生态存在论审美观等多重视角对这一美学观念进行了丰富与发展。“生态美学”同国际上日渐勃兴的“生态批评”、“环境美学”密切相关,但又有别于它们。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观念,是中国美学工作者的一个创意。它的提出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由认识论到存在论以及由人类中心到生态整体的理论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它不是一个新的美学学科,而是美学学科在当前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学术界,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以及广义的生态批评在寂静、冷清的氛围中出场,十年来经过一些人持续不断的努力,竟也渐渐铺下一片日渐蓊郁的绿荫。在青岛,这次“人与自然: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就是一个证明。与会的100多位中外学者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就“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就足以证明人们对这一学术领域的关注,正在与日俱增。就像学界一些明眼人指出的,与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界掀起的一次次“理论新潮”不同,这次生态批评思潮的兴起,开…  相似文献   

19.
一、文学史研究的科学方法论的自觉追求意识:“史识” 就一个学科发展的意义上来看,王瑶先生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是现代文学史的开山之作,具有奠基性的价值;就个人的学术道路来看,我以为先生的《中古文学史论》一书,更能够代表他的水平和功力。《中古文学史论》不仅在一个学科的研究中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于科学方法论方面的实践,在近代学术史上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我在这里无意判断这两本书的价值,我只想围绕《中古文学史论》,探讨一下王瑶先生在文学史研究领域中思考和实践现代的科学的实证精神和方法的一些努力,并望能够从中得到一些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毫无疑问,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近60位中国的专家学者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委托,共同完成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理论、道路模式研究”这一重点研究课题。据有关部门称,农业现代化研究在理论上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其标志之一是提出了“现代农业基础产业论”这一新的概念。它较之于“农业基础论”更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