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经济人"假设的片面性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货币形式的财富概念,弱化了实体形式的财富概念,助长人们追求和放纵金融投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惯性;虚拟市场价格被投机家肆意操控的现实证明,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之上的,适合实体经济运行的价值规律已经不能涵盖虚拟经济的运行过程,"无形之手"的作用需要重新审视;"经济人"假设忽视了经济主体私利性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关系,从而缺乏社会财富配置的公平性的深度分析;市场主体的自治性品质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内在需要,不是可有可无的.利己与自治应该是市场主体人格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私有产权制度不能保障个人追求物质利益导致社会利益的自动实现.  相似文献   

2.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及其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范畴,其内核在于认定"自利"动机是人的惟一天性.而生物学和社会经济发展恰好作了否定的回答,证实人的个体性与群体性是有机的统一.大量事实还说明,私有制并非市场经济的惟一基础,"看不见的手"必须配以愈加有力的"看得见的手"相耦合.我们应当用实践第一的观点剖析、摒弃"经济人"假定的非科学性和负面效应,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确立"社会经济人"范畴.  相似文献   

3.
"经济人"假设部分地反映所有制市场交易现象,肯定个人的利益和理性及市场自发作用.但是,这个假设以私有制普遍永恒存在为前提,试图用主观动机说明客观存在,回避利益范畴的客观性质和商品交换关系的内在矛盾,掩盖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区别和矛盾.资产阶级经济学以这个假设为据,可以解释一些经济现象,如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但不可能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和发展规律.马克思注意到斯密关于"经济人"假设的论述,并曾加以批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拒绝"经济人"假设.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关于人的经济行为动机的一个基本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早期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对西方社会及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对于"经济人"假设怎么评价则是长期以来经济学、管理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众说纷纭.本文论述了"经济人"假设的主要内容,"经济人"假设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以期对"经济人"假设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获利是经济人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是其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但是,如果社会缺乏完善的法制约束体系和道德调控机制,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遵守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原则,运用正当、合法的途径和手段获取利益将不能成为社会普遍的现象,而出现各种败德、违法经济行为。因此,只有不断地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法制体系,进行制度建设和安排来约束经济人的行为,使其实践的经济行为与道德价值方向相一致,才能最终获取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6.
在中西"经济人"观念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现实经济状况和经济史依据,剖析在中国经济环境下对当代"经济人"实施改革的成因,以及对西方"经济人"进行的反思,有针对性的提出建立中国当代"新型经济人"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经济学根基的"经济人"假设直接导致"利润最大化"观念的产生,而经济发展中企业导致的严重社会问题证明"经济人"假设存在严重缺陷,因此本文认为,企业应该是以"经济人"为基础的"社会人",这样才能够弥补"经济人"假设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亚当·斯密视野中的"经济人"具有按照理性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特征,然而,这种"经济人"的自利行为存在着固有的道德限度,同时还蕴涵着深厚的伦理价值,不但成就了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美德,而且推动了社会的繁荣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决策是领导的一项基本工作。利润最大化是企业领导作为"经济人"决策的首要目标。但企业同时还有"社会人"的身份,企业领导决策时应该坚持"经济人"利益为主,同时兼顾"社会人"利益的原则。两者之间的均衡点,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当前主要的道德困境有:多元化冲突、忠诚度下降和隐私遭受侵犯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理论的观点,由于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促进了整个社会的丰裕,同样,英语语言习得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也可以推动外语教育事业发展。试从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出发,提出作为“经济人”身份的英语语言习得主体:政府、学校、受教育者,在市场规则下参与英语教育活动,其结果在保证经济行为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促进了外语教育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并非纯粹的“道德人”,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其行为也会发生巨大改变。教师既是社会—化人,其行为选择受到社会化结构包括道德的约束;也是经济人,有追求自身利益或偏好的最大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假设成了当今主流或正统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中很多的误解和偏见已经成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障碍。其实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是有限理性的;是约束条件下的自利人,也是道德的、推动公共利益增长的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经济人”的产生有其来自于生命的、生产方式的两方面的历史必然性。作为历史的“经济人”是遵守规则与传统的、具有一定的自利动机、精明并且追求高效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的人。立基于“经济人”人性复杂的理念,我们应该不断调整由传统的阶级同一性理论所确定的体制设计,以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理念的泛化引发了严重的道德危机。“经济人”应回到自己经济行为的“场地”上去,“道德人”则应在道德行为中起指导作用,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人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人概括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新制度经济学则以抽象的人为出发点,把人概括为单个的"经济人".马克思经济学重视个人物质利益的分析,但他给个人物质利益的内容以科学的规定;而新制度经济学则只偏重个人对物质利益最大化追求的抽象分析,却抹煞了个人物质利益现实的社会性内容.马克思经济学认为个人利益的实现是由社会生产方式运动规律决定的;而新制度经济学则认为个人理性选择决定了个人利益的实现,并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在会计领域进行博弈分析是可能的,会计作为企业的职能部门,具有经济决策功能,经济决策涉及到利益冲突的相关方,因而在会计领域进行博弈分析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纳入了博弈论分析方法的会计具有决策会计的特征,但它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决策会计。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关切出发,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作出了新的阐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既是经济人,又是道德人,所以所谓人生价值,就是作为经济人所追求的价值与作为道德人所追求的价值的一种组合。由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是需要花费资源的,而资源又是有限的,所以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只有在价值无差异曲线与资源约束线的切点上才能实现。由此可以证明:如果两个人作为经济人所实现的价值相同的话,那么在道德人追求上实现的价值较大的那个人的人生价值更大;如果一个人虽然作为经济人追求所实现的价值不大,但作为道德人追求所实现价值较大,那么他也会有同样大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许多经济学者对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仍存在着一些误解。这些误解包括:经济人概念来源于斯密;经济人是对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将经济人理解为“自私自利”;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是完全理性的。在反思斯密的“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对这些误解进行重释,同时也将阐明斯密“经济人”假设的当前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伦理道德角度上讲,太湖水污染至少折射出两层伦理关系,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还是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就其实质上来说都可以归结为人与自然的伦理道德关系。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摆在当代人面前一项严峻的任务,也是关系到子孙后代长远利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20.
经济活动中的道德困境被称为"斯密难题"。也许在理论上",斯密难题"是伪命题,但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这种经济个体作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背反是存在的。对这一难题的解决,依赖于对人的社会性基础上的人的统一性的认识。从道德的角度看,作为社会人的经济人,完全应该并且可以使自己具备某些道德素质,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道德困境。事实说明,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